天汉之国(606)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军官道:“统制,像这种人,哪支军队都不要的。我们又何必惹这麻烦?”

张均道:“因为我也曾经是这种人,所以知道他的苦,特别可怜他。不过,我比他会做人,一有了机会,便牢牢抓住。可不像胡六郎,一直这么胡闹!好了,让田楚把他看起来,回去再说!”

军官称诺,不好再说什么,告辞离去了。

张均躺下身子,看着天空中的白云,轻摇头腿,浑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有过同样的经历,张均知道胡六郎的心情。没有家人,到处流浪,看起来没有什么,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平常的日子难过,到了过年过节,好心人给了点吃食,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别人万家灯火的时候,一个人孤零零地看着天上的月亮,那种滋味,不足为外人道。

这种经历非常磨炼人。有的人百炼成钢,有的人就此沉沦,还有的人就此浑浑噩噩。像胡六郎这种,就是与正常社会有了隔阂,形成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这种看法是很难改变的,绝不是做两件事让他感动,就此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改过自新。张均也不是那样的人,没有那么大的耐心。

芮城到底不是自己的地盘,做事要收敛。胡六郎在这里不听管束,只能用人看起来。

正这这时,彭玘气喘吁吁地赶来,对张均道:“统制,宣抚昨天清晨离开平陆,今天傍晚就到芮城了!知县和一众官员早早就迎了出去,我们也要前去迎接!”

张均听了,一下跳起来。道:“宣抚今日就来了?真的好快!你去知会董先和张玘,我们当然要迎接!”

彭玘道:“董先和张玘已经结束整齐,就等着你了!”

张均急忙跑回住处,换了官服。出来让彭玘帮着自己整理好,才一起快步出了军校。

军校大门外,易全带了一众官员,在那里列队。军校里不少将校,加上来领兵的军官,竟然有二百多人。

见到张均到来,易全指着队伍里董先身边,道:“张统制到董统制身边,我们马上就出发了!”

张均称诺,快步到了董先身边,与彭玘一起排在他们身后。

领兵军官这边带队的,是新任左军左虞候魏阳。见到张均入列,立即整理队伍。

整理好队伍,众人就在骄阳下站着,静静地等候。这个时候,就看出训练过之后的纪律。近三百人,站在那里鸦雀无声,一动也不动。与一般的官员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不知过了多久,一骑快马驰来。马上骑士到了跟前,飞身下马。对易全叉手道:“禀提举,宣抚已经十里亭外!众官到县城外迎接!”

易全称诺。整理队伍,向芮城县城行去。

王宵猎的治下,废除了十里长亭迎接的规矩。来的人不管官职多高,最多迎出城外。这样做,省了繁文缛节,让迎接的地方容易不少。

到了芮城外面站定。不多时,就见东边旌旗招展,王宵猎的队伍到了。

董先个子高大,看见王宵猎的队伍,对张均道:“宣抚出行,是如何大事?带的军队人数少了些。”

张均道:“宣抚做事,一向不喜欢兴师动众。此次出巡,最多带几百人罢了。”

董先点了点头:“看队伍人数,最多只有三五百人。”

说话间,知县和易全一起上前,向王宵猎行礼。

王宵猎不喜欢过多客套。略作寒暄后,便带着亲信进城。大部军队,在城外驻扎。

这些文武官员里,张均和董先并不是特别大的官。便如易全、魏阳等人,官职都比他们高。进了县衙,众官上前问候,王宵猎并没有多说什么。

行过礼,王宵猎到后衙换衣服略作歇息。晚上设宴,知县、主簿、县尉,还有新兵营里统制以上的官员,为王宵猎一行接风洗尘。

众人渐渐散去。张均、彭玘、董先、张玘四个人,在后衙里找个阴凉地方,坐着等待。

董先道:“几个月不见宣抚,看着样子,好似清瘦了些。”

张均道:“占领西京,打了多少大仗!宣抚一军之帅,必然处处操心,当然会变瘦!”

董先叹了口气:“我领兵多年,打了不少仗,还真没有一场如此次的西京之战。”

张均笑道:“在宣抚手下多当几年兵,总有大仗可打。宣抚这个人,看起来脾气和善,志向却大得很!”

两个人正说笑的时候,崔青快步走了过来。

张均看见,急忙站起身来,行礼道:“好多日子不见哥哥!”

崔青看着张均,道:“你进军校半年多,看起来长大了不少。怎么样,这些日子过得还好吗?”

张均道:“好,一切都好。多牢挂念!”

崔青点了点头。又对董先道:“董统制进军校几个月,出来带兵,可还习惯?”

董先只是认识崔青,并不知道他在王宵猎身边的地位。点了点头道:“过得还好。军队还没有建立起来,事务自然忙了些。当兵的人,哪里能闲住?”

崔青笑道:“过得惯就好。一会晚宴之前,你们两人到宣抚书房里去,宣抚有话对你们说。”

张均听了大喜,连连道好。送崔青离去,对董先道:“这里的官员,我们官算不上大,宣抚却先见我们。当年的情谊,宣抚终究是没有忘掉。”

第667章 成长

进了书房,张均和董先向王宵猎唱诺。

王宵猎道:“这里有凳子,你们坐下说话。——对了,我带的今年好茶,你们一起尝一尝。”

董先此时是统制,王宵猎是宣抚使,双方的官职差距非常大。听王宵猎说让坐下,董先不由有些犹豫。张均却不管那么多,一屁股坐了下来。

崔青端上来茶。张均急忙站起,接过茶道:“谢过哥哥。”

等到崔青告辞出去,张均才又重新坐下。董先见到张均坐了,也小心坐了下来。

看着张均,王宵猎道:“你到军校半年多了,带兵的本事学会了没有啊?”

张均道:“宣抚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脑子不算笨,进了军校之后又努力,大致弄明白了。”

“大致明白就好。”王宵猎有些感慨地道。“带兵打仗,刚开始也只能是大致明白。真要搞清楚,总要带上几年兵才行。想在军校里把什么都学懂,那是不可能的事。”

张均道:“宣抚说的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王宵猎看着张均。过了一会,微微叹了口气:“这半年,你圆滑了许多。以前纵横意气,虽然经常惹祸,终究是心里痛快。现在这个样子,事情做得顺了,与人相处也很少再有矛盾,却不是从前的你了。人这一辈子,终究还是要长大。这半年多,玉奴姐妹在你身边,教会了你很多东西。”

听了这话,张均愣了一会,才点了点头。道:“宣抚说的是,人终究是要长大的。我现在有了家,不能再跟从前一样了。许多事情,以前就知道一刀了却恩怨情仇,现在不那么想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看着张均,好长时间没有说话。

从张均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在王宵猎军中,可以说是王宵猎看着长起来的。从最开始的无法无天,有时候甚至有一股戾气,到现在的精巧圆滑,张均的变化王宵猎都看在眼里。

这就是成长吗?王宵猎说不清楚。只知道现在的张均,比以前更加适应这个世界。只要张均自己喜欢,别人又何必多说呢?人活在世界上,谁规定了怎么活?

沉默了一会,王宵猎看着董先。道:“董统制在军校几个月,觉得如何?”

董先道:“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带兵,大多时候是顺着自己心意,加上听来的一些军中知识。进了军校,才知道带兵原来有这么多讲究。算是开了眼界,也熟悉了宣抚的军队。”

王宵猎道:“军校出来,必须从统制干起,你不要嫌自己官位太低。”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