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26)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王宵猎笑道:“若不是有金军的后面,今年冬天我们就灭了刘豫。有金军,就留着刘豫,好歹不是金军地盘,许多事情好做。现在伪齐朝内,用事的是哪些人?对我们态度如何?”

解立农道:“中牟一战后,刘麟做了左丞相,右丞相依然是张孝纯。门下侍郎是张昂,尚书左丞是张东,右丞是范恭。伪齐朝中用事的人,除了刘豫的亲族,就是这几个人了。”

王宵猎点头,心中把这几个人的身世想了一遍。除了张孝纯本是宋朝河东安抚使、知太原府,身世比较清楚,其他人自己都不熟悉。没有办法,只能以后慢慢收集这些人的资料。

汪若海道:“这些人中,哪些可为我所用,哪些是铁了心为金和伪齐效力的?”

解立家道:“我派人去大名府并没有多少时间,只能大略说一下印象。张孝纯本是河东安抚使,靖康年间死守太原府,城破不得已而降金。刘豫以张孝纯为右丞相,是想借其声望,安抚百姓。这些重要官员中,最心怀故国的就是张孝纯了。不过,张孝纯虽然为右丞相,实际没有什么实权。”

王宵猎道:“太原坚城,固守了二三百天,靖康年间着实难得。张孝纯此人,倒是可以用些心思。”

汪若海道:“我的眼线得到的消息,也是刘豫不信任张孝纯。虽然任他为高官,却不给实权。”

解立农点头:“不错,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倒不是什么秘密。刘豫因为没有人望,虽然知道张孝纯如此,还是要用他。哪怕是金人,对张孝纯也很客气。除了张孝纯外,其余的几人都算得上对刘豫忠心耿耿。”

王宵猎叹了口气:“刘豫甘心为金人走狗,天下皆不齿其为人。这些伪齐官员,还能甘心为他做事,实在让人无法言说。对了,除了中央官员,地方有什么人能为我所用?”

解立农道:“新任大名府尹郑亿年,听他家里面的仆人讲,也心怀故国。只是迹象不明,不敢信他。”

王宵猎对汪若海道:“郑亿年,是不是前年兀术搜山检海被俘的?我记得,此人与宰相秦桧还是姻亲?”

汪若海道:“宣抚所记没错。郑亿年是道君皇帝宰相郑居中之次子,本为显谟阁直学士,建炎四年遇兵乱,没于金军。金人立伪齐刘豫,初为工部侍郎。今年转为大名府尹,我倒还没得到消息。”

王宵猎最关心的是郑亿年与秦桧是不是姻亲。听了汪若海的话,只好接着问道:“我记得他是秦相公姻亲,是也不是?他们什么关系?”

汪若海想了一会,才道:“是的。前宰相王珪有子王仲山,其女嫁秦桧为妻。有女王氏,嫁郑居中。王氏正是郑亿年的生母。郑亿年和秦桧两人,确实是姻亲。”

王宵猎道:“如今秦桧在朝中为相,正得意的时候,郑亿年有想法也很正常。”

这个时候,金朝内部对宋的战略还没有定下来,秦桧虽然为宰相,也没有什么作为。真正主持对金战略的,是宰相吕颐浩。不过有前世记忆,王宵猎一直不敢忽视了秦桧。

郑亿年是秦桧姻亲,想来也不是等闲之辈。不过他现在伪齐做官,说不定还可以利用。

南宋朝廷,不只是用从金军逃归的秦桧为相,曾经投降过金朝和伪齐的许多官员,都受到了重用。这些人不过是随着宋朝与金朝关系的变化,在官场上浮浮沉沉罢了。

不惩罚降臣,本身就说明了,赵构对抗金事业的不坚决。

解立农道:“这些日子,我派了不少人去伪齐治下。不过时间太短,打听到的消息也少。等时间长了,必然会打听到许多有用的消息。中牟一战后,伪齐的治下人心摇动,许多官员都有了想法。不过,宣抚治下都是自己提拔起来的人才,这些人虽然有想法,却不得其门而入。”

王宵猎叹了口气:“有什么办法?我们在襄阳建军,虽然立了不少军功,朝中却一直不把我们当正规军。朝廷这样看,官员当然也不例外。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什么人到我手下效力。”

汪若海道:“此次西京之战后就不同了。我看陈参议的公文,朝廷允许官员到我们治下为官,报名的人很多。现在已经有几十人到了洛阳。只是宣抚不在洛阳城,一时之间不好安排罢了。”

王宵猎一愣:“有人了吗?前几天我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公文。”

汪若海道:“是昨天新到的公文。因为是从晋州送来,还没有交给宣抚。”

王宵猎喜道:“有人就好了。没有官员,这些年许多县里,只能够用公吏管事。这样怎么行?实际上许多州县的政务,只能够能省则省,根本管不过来。有人就好,许多事情就可以做了。”

汪若海道:“来了什么人,来了多少人,还要我们回到洛阳才能够知道。而且我们治下,与朝廷规矩不同,这些官员实际无法全用起来。”

王宵猎道:“来了十个,有一半能用就很好了。不能用的,也有地方安排他们。在我们治下为官,跟军官要进军校一样,官员也要进学校学习才行。”

汪若海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

占领襄阳后,除了建立军校,王宵猎还设立了官员学校。不过官员学校没有经验借鉴,有一搭没一搭,一直到现在都不完善。如果这次来的官员数量多,可以先把官员学校完善起来。

第692章 复杂的形势

由上党县到临漳县,就是太行八陉中的滏口陉。在太行八陉中,这条道路相对平缓,又临太行山东边的中心大名府不远,对伪齐是极大的威胁。解立农进驻隆德府后,刘豫就不得不考虑搬家。

第二天王宵猎由解立农陪同,沿着滏口陉,一路北行。到了涉县,才停了下来。

到了涉县城楼,王宵猎看四面高山,一水中流,对汪若海道:“这里真是天生险要,控扼东西。如果不是金军人数不足,又不善于攻城守城,怎么会舍此地不守?解立农渡黄河而来,一路上没有发生大战,轻易取上党。听说一直到现在我们大军临境,伪齐依然没有滏口陉上的险要。唉,这几年打了这么多仗,让人觉得玩笑一般。”

汪若海道:“金军围开封府,本来就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两国交兵,哪有这样的?”

王彦道:“八百里太行,巍巍群山,险要众多。想几年前我率八字军转战此间,一切还历历在目。现在想来,不要说险要,就是许多城池金军都绕过去不打,直逼开封府。自古至今,有这样打仗的吗?可金军就这样干了,还真地干成了。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这场战事,朝廷大军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百万禁军,被不足十万金军一一击溃。都城沦陷,百姓蒙难,千年之后依然是一种耻辱。现在我们重回这里,但愿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了。”

几个人点头,一起看着涉县周围的巍巍群山。

这是沟通太行山东西的要道,和平时期是商贾往来的商路,战争时期就是大军作战的战场。自古至今,这条路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战事。不过金军南犯时,是沿着太行山东麓的大平原一路南行。不要说这些险关,就连许多城池都没有攻陷,就兵临开封府城下。

在靖康年间,宋军的表现丢人之极。既不能正面阻挡金军,就连敌后骚扰都做不到。两国交战,表现像宋军这么丢人的,历史上也很罕见。

从城楼上下来,王宵猎走在城中。看街道上行人稀少,两边店铺大多关门,市面萧条至极。对汪若海道:“这里是沟通太行东西的要道,往年时不知多么热闹。现在却如此冷清,商贾不行。”

汪若海道:“这个年月,百姓能活下去就已经艰难,又有几个人会做生意呢?”

到了县衙里面,解立农吩咐吏人设了酒筵,必个人在后衙树下饮酒。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