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51)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郑刚中这一组的组长是木盈,到了贺絪院里。剩下的人坐在院子里的一棵燕子树下,闲聊打发时间。

公乘博文道:“三乡镇本是从陕州到洛阳的路口,异常繁华。入宋以后,走这条路的人少了,镇子便显得荒凉。不过进来的时候,我见许多房子空着,却收拾得整整齐齐,煞是奇怪。”

李汇道:“我问过人,说是山里正在建工场,这里以后定然繁华非常。凡是空置的房子,官府都收了去,专门请人收拾过了。就像我们住的这家客栈,也是专门为工场建的。”

徐遂道:“不止呢。你看洛水上建的码头,也是专门为了工场扩建的。这里的工场,产什么东西?”

徐琛道:“我还真问过人,说是这里建轴承场、齿轮场、弹簧场,还有什么铸造场、锻造场。听说军中的火炮以后就要在这里制造,还是那种最大的炮。不过只知道是这些名字,不知道干什么的。”

郑刚中道:“宣抚治下,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多,也不稀奇了。”

众人一起点头。确实,王宵猎这里总有其他地方见不到东西,古古怪怪。

不多时,木盈回来。喝了一口水,招集起众人。

翻看了一下记的笔记,木盈道:“明天我们沿着昌水进山,参观几个工场。第一家,就是轴承场,专门制造机器用的轴承的。贺干办说,没有轴承,机器费力就多,而且很容易坏。有了轴承,就完全不一样了。什么是轴承?轴,持轮也;承,受也。所以又叫作轴受。就在轮子里面,一面支撑着轮,一面连着轴的东西。——算了,我也说的不太明白,明天大家自己看吧。总而言这一句话,这里制造的是机器的重要零件。”

公乘博文道:“我们要做官的人,看这些干什么?”

木盈道:“因为这些东西极其重要。以后到地方做了官员,就有推广机器的职责。今天让大家看一看,这些机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以后几天,沿着洛水向下,看看现在能制的机器。简单来说,从这里向洛水上游,是制造机器所用零件的。向下则是制造各种机器的。”

众人听了,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来看这些干什么。

木盈道:“说实话,我们虽然知道机器,但哪个管机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但宣抚这里不同,认为机器制造是比种田的耕牛之类更重要的东西。”

郑刚中听了皱眉:“木兄,你说了半天,还是不知道为什么组织我们来看这个。”

木盈叹了口气:“你不知道,我又怎么知道呢?贺干办说,此事是宣抚特意吩咐的。以后的官员,都要知道这些东西。到了地方,要向百姓推广这些东西。唉,宣抚让看,我们就去看好了,不必多问什么。”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不由一同叹气。

地方当官,无非钱粮和百姓,什么时候需要知道机器怎么造出来了?

送走了众人,贺絪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发呆。他是宣和六年进士,济南府人。金军南下,没有与家人南逃,而是到了两淮地区。前年从两淮到了信阳军,做了罗山知县。今年王宵猎北上占领了洛阳,被辟为宣抚司干办。

这些日子,贺絪一直组织襄阳工场的搬迁,为新场选址。并组织人力,建设新工场。

如果不是见了制造出来的车辆和机器,贺絪也不知道这些工场是干什么的。当明白了整个制造链条,才感叹其中心思之精巧。没有这些零部件,机器很多时候不实用。有了这些零部件,机器就不同了。

第724章 不知讲的什么

昌河全长百里,从崤山迤逦南来,在三乡镇汇入洛水。河水湍急,两岸都是大山,水利丰富,而且容易利用。

出了镇子,向北走不到十里,就进入大山。沿着昌河一路逆行,又走十里,就见到前面有大片房屋。

贺絪道:“前面就是新建的轴承场了。今天下午我们就在场里观看,晚上住在这里。明天天亮继续北行。”

众人一起称是,随着贺絪走到了场门前。

就见一个吏人站在门前,见到贺絪等人到来,急忙上前见礼。略作寒暄,众人进了场内。

进门不久,就见一排大房。都是砖砌,显然盖起来并没有多久,一切都是崭新的。

吏人带着大家进了一间大房子。里面有十几排桌子,桌子后面放着椅子,看起来能坐一百多人。

贺絪道:“这里是轴承场学习的地方,大家都找位子坐下。”

众人何时见过这种场面?都是一头雾水,各自找位置坐了下来。

吏人站到前面,道:“在下林曾,在轴承场里管着接待前来参观的人员。在场里的时间,你们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就好了。一会吃饭。吃过饭后,按你们分的组,由人带着进场参观。”

下面续商贤忍不住,问道:“请问,什么是轴承?你们这里是怎么做的?做了有什么用?”

林曾听了,转头对贺絪问道:“干办,这里的日程表,你没有发给他们吗?”

贺絪一拍脑袋:“是我的错!一时之间忘记了。”

说完,从带的书袋里找出一叠纸,叫过各个组长来,发给他们。

林曾对众人道:“还不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一会有人来,向你们讲一下什么是轴承,怎么制造的。”

刚刚说完,一个拿着几页纸的年轻人进来,站在台子下现。

林曾急忙道:“这是我们场里负责技术的逄官人,让他给大家讲一下。”

说完,走到一边,从桌子里拿出一叠本子,还有一堆铅笔。把各处组长叫过来,让他把本子和笔发下去。说是让大家做笔记用,离开时可以带走。

大家都是用惯了毛笔的,拿到铅笔,都觉得十分新奇。打开本子,发现纸质非常好,远不是外面能买到的。

中国古代是有硬笔的,鹅毛笔、简陋的钢笔都有。不过这些属于专业工具,大多是会计人员在用。由于常用纸张的关系,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用的都是毛笔。不过在这个时代,毛笔的持笔姿势多种多样。既有后来的标准姿势,也有后世的持硬笔姿势,用起铅笔来并没有什么困难。

逄官人走上了讲台,看了看众人。道:“大家好,在下逄泽,在场里做技术的。今天由我,向大家讲解一些轴承的基础知识。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我。”

说完,从桌子上拿了一枝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了“轴承”两个大字。大字下面,又写两个小字:“作用”。写完了,转身看着大家,道:“轴承的作用是支撑轴,让轴上的零部件做旋转运动,保持精度,并减小磨损的机器零件。”

说完,又在黑板上写了“支撑轴”、“旋转运动”、“减小磨损”几个字。

下面的官员根本不知道逄泽讲的是什么,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要干什么。

逄泽不理会众人。从轴承的功用开始谈起,讲了轴承的种类、怎么命名、各自特点、用在机器的什么地方等等诸多知识。然后把黑板上的字擦掉,讲起轴承的结构,分几个零部件,怎么制造。一边讲,一边把重点写在黑板上。

下面的官员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逄泽在讲什么,自己知道了这些有什么用处。

一切讲完,逄泽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转身看着大家,问道:“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可以问我。”

下面鸦雀无声。

过了好一会,杨志才小声道:“我们什么都没有听懂,怎么办?”

逄泽有些不知所措,转身看着林曾。

林曾见了,急忙走上台。道:“我们谢谢逄官人。好了,大家拿好纸和笔,我们去吃饭。”

逄泽看了看众人,不由摇了摇头。也不多说,径直离去了。

看到林曾走下讲台,贺絪走上前去,低声说道:“你们员到这样听课的人多吗?刚才我看了,下面的人根本不知道讲的什么。有的还在本子上记一下,大多数都不知道听的是什么。”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