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79)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一个系统时间长了,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慢慢衰落。文明是如此,国家是如此,民族是如此,家族也是如此。为什么?有人总结了各种各样的规律,出来各种各样的解释。能够解释得了吗?实际上,都不能。因为这种衰落是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只说一种不行,许多一起说,又像是没说。

一个职位,这个人做得好,换个人行不行?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影响很小。但这很小的影响,许许多多叠加起来,便带了社会的崩溃。崩溃不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情产生的,绝大多数都是许多事情叠加而出现的。

这种改变,在社会研究中,称为质变。在自然研究中,称为涌现。

这个职位位高权重,好处很多,我手握大权,换成我的三舅做行不行?做得只是差一点,很多时候,甚至觉得并不差,都差不多吗。这个职位,权力很大,事情很多,但是现在做的人总是跟我的意见不一致,让我很讨厌。换一个听话的上来做,行不行。很多情况下,是行的,只是差一点而已。

对于掌权者来说,这种事情会经常遇见。你这样做,我这样做,大家都这样做。一个系统的崩溃,便就已经开始发生。只是在等一个时间点,或者在等一件事情,整个系统崩溃在你面前。

一个王朝崩溃,像是北宋末年,人们往往把原因归罪于几个奸臣,像是蔡京等人。或者是像是赵构等人,归罪于王安石新法。真是这样吗?肯定不是。

王朝初兴,生机勃勃,一切都看起来很美好。有的人归结于开朝的君明臣贤,有的人归结于土地重新分配,很多种解释。王朝末年,百病缠身,救无可救。有的人归结于奸臣当道,有的人归结于土地兼并,诸般种种。

说的有没有道理?大多有道理。是不是王朝崩溃就是这样的原因?改掉了,是不是就不崩溃了?不是的。

从王朝建立的时候起,就带着崩溃的种子。这颗种子,如果不加注意,会慢慢长大,而且无法避免。

这样解释,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王宵猎是直到北伐前,才慢慢理解这一点,努力避免这一点。以后的人会怎么样,王宵猎不知道,但王宵猎不会自己种下这颗种子。

所以王宵猎一直跟属下说,官场是个红尘道场,也是一个舞台。不管你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穿衣吃饭,只要做了这个官,就规矩做好。认为是红尘道场,就是一场修行。认为是个舞台,就演了一场好戏。

第758章 又来要炮?

中秋夜,王宵猎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一轮圆月。天上无云,月光皎洁,洒在大地上,有些清冷。

宋人有玩月的习惯。此时外面热闹非凡,只要是像样的酒楼家家客满,洛水边挤满了人群。以前太平时候,富贵人家占台亭楼榭,平常百姓占大小酒楼,通宵玩乐。

中秋也是出新酒的时候,人人争着买。大多酒楼到了中午酒就卖完,下了望子。到了晚上,人们喝着新酒,吃着正当季的石榴、梨、枣,合家欢乐。

王宵猎只有自己一个人,看着天上的月亮。

姐姐嫁了,这个家一下子冷清下来,王宵猎做什么都没有兴致。桌子上摆了几个月饼,几个石榴,几个梨,还有一盘枣子。王宵猎不想吃,只是在摆在那里。

新酒一壶,旁边砂罐里面用胡萝卜炖着羊肉。胡萝卜这个时代少见,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吃。王宵猎在襄阳时偶然见到,才大规模栽培。

中秋夜里,王宵猎只想着吃一锅胡萝卜炖羊肉,喝一壶酒。

外面人声喧哗,唯有王宵猎这里冷冷清清。这正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第二天一早,王宵猎刚来府衙,汪若海便过来。道:“宣抚,折彦质派鄂州知州韩遹前来,禀报火炮在团风镇被抢一事。我听他的意思,是要重新要火炮和匠人。”

王宵猎奇道:“一州知州,也是可以派出来的?”

汪若海道:“这个年月,知州连州城的事情都管不了,派出来也不稀奇。这个韩遹,本是孝感知县,张太尉剿孔彦舟的时候运粮有功,被任命为知州,当不得真。”

“原来如此,怪不得。”王宵猎点了点头。战乱频仍的地区,知州、知县当不得真。做得好,还得运气好,官才能一直做下去。做不好,就只是个过渡。

便如王宵猎旁边德安府的知府陈规,是明法科进士,靖康二年为安陆知县,率兵勤王。结果溃兵祝进攻城,知府逃走,他便暂摄德安知府,打败了多次溃兵、盗匪。到建炎元年,就升为直龙图阁、知德安府了。陈规是真正有能力的,周边全部都是几大势力占据,他牢牢守住了德安,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善于守城的了。除了陈规外,大部分像韩遹这样的官员,只是做几个月知州,局势稳定下来就被换走了。

此时能打仗的官员,许多不是正榜进士出身。比如陈规是明法科,汪若海是太学生,出身却是靖康二年的武举状元。只是他本来就是太学生,朝廷也当他是正榜进士罢了。

宋朝的武举,考的是兵书谋略,弓马武艺并不重要,与后人印象里清朝武举耍大刀不同。所以许多武进士,中了科举之后,并不到军队,而是跟其他进士一样做官。建炎二年的武举状元徐遂,王宵猎也当他是进士。

想了想,王宵猎问道:“折彦质不来,派个韩遹来,用的什么理由?”

汪若海不由摇头:“说是鄂州到江州一段的江面不太平,他要坐镇鄂州指挥。借口罢了。从宣抚这里要到火炮,当时可是风风光光地出了洛阳城。没过多少日子,再来要一次,他的脸皮还没有那么厚。”

“这个折彦质,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王宵猎来回走了步。“此事你去办就好了。不能跟上次一样,要什么就给什么。铸炮的工匠,经了上次的事,只怕也不愿意去了。你多给赏钱,好歹派几个去吧。至于图样,还是要给他们的。火炮就捡大炮和中炮、小炮,各给一门,不能再多给了。”

汪若海道:“宣抚不见韩遹?”

王宵猎道:“见了干什么?他是来要炮的,就给炮好了。其他的事情,不必跟他多谈。”

汪若海称是。过了一会道:“宣抚,金军有了炮,又有图样,你觉得他们多久能铸出炮来?”

王宵猎道:“那就要看金军花多少钱了。不计较钱财,只是想快速要炮,两三个月怎么也制出来了。一旦制出第一门,后边只要舍得投钱,就容易多了。不过,他们没有匠人,火药可没有那么容易。”

汪若海道:“我也考虑此事。金军的治下,只有河东路产火硝,他们很难有充足的火药。缺了火药,纵然制出了火炮,又有什么用?”

王宵猎道:“参谋,也不要把此事想得太难。京城的火药作,生产火药过百年,只是配方不对罢了。金军想要搜刮火药,总是有办法的。此事是完颜昌主持,我们在他那里一直没有眼线,不知具体情况。你尽快选可靠的人,到完颜昌的驻地,把情报搜集完全。”

金军抢的图样,是包括火药配方的。王宵猎上贡朝廷的,当然没有错误。金军只要照方抓药,并不会缺少作战的火药。数量可能不够充足,但不至于影响火炮使用。

从得到火炮被金军抢了的消息,王宵猎就没有心存侥幸,做好了与有火炮的金军作战的准备。当然,这必然要花金军的精力和时间,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就好了。

汪若海点了点头:“宣抚说得对。火炮已经被金军抢了,我们不能心存侥幸。要想军中普遍装配火炮,怎么也要一年多的时间。今年防秋,金军应该不会大规模进攻了。”

王宵猎道:“不错,要充分利用这一年。我们的主要进攻方向是河东,要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形成对太原府的绝对包围之势。其实如果不是扩军时间太短,今年进攻时机更好。可惜了。”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