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95)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看张均的表情,卫仁道:“很多人说,栾庆山到河东来是得到宣抚的支持,让他搞乱金人后方。那些割据一方的强人,就有些人就对此深信不疑,很是信他。”

张均想了想,道:“这种事情,宣抚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也不要乱猜。”

姜敏道:“不错,只要宣抚没有告诉我们,那就当他没有,当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

卫仁道:“我们占领石州以后,向北就跟这些势力接触上了。用几个月,摸一摸一这些人的态度,再做决定。栾庆山离得最远,也可以先不管他。”

姜敏点了点头:“最重要的是张广和韦寿佺。他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岚州的归属。而岚州,是连接府州和太原府的关键道路。我们控制了岚州,也就拿到了解决府州问题的钥匙。”

卫仁道:“势力最大的,还是栾庆山。他距忻州又近,扼关键道路。”

姜敏摇了摇头:“古书有云,凡战以正合,以奇胜。我们这支军队就是宣抚的奇兵,不要当成正兵。到了战时,我们的攻击方向是哪里,现在其实说不清楚。不只是我说不清楚,宣抚也说不清楚。徒合寨近忻州,对于我们并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首先就是解决府州,再就是联络三寨。要保证到了战时,他们不给我们添麻烦。”

说完,姜敏觉得意犹未尽,加了一句:“关键是府州!”

张均点了点头,道:“怎么排兵布阵我不清楚,但临行的时候,宣抚确实说了很多府州的事情。”

姜敏道:“府州在洛阳城设有据点,打探我们消息。但以后对府州的事,要以我们为中心。卫参谋,过些日子你回洛阳一趟,问明白宣抚司在府州是如何布置的。以后哪些事情归我们,哪些事情必须上报,宣抚司也要说清楚。”

卫仁道:“什么时候走?”

姜敏道:“很快了。过几天宣抚大婚,你要代表我们师前去庆贺。宣抚特意吩咐下来,此次大婚,各部均不许送贺礼。要送,可以送些土特产,不许超过五十贯足钱。我问过了,石州这里的特产,无非是梨、枣之类,还有下面一个地方产的梧桐山药,算是格外特别。这几天挑选贺礼,挑好你就该走了。”

“倒是忘了,这个月宣抚要大婚了!”张均拍了拍脑袋。“我该参加了婚礼再走的!”

姜摇了摇头道:“宣抚不喜欢太热闹,你待在洛阳干什么?而且宣抚公私分明,这种私事本就不想大操大办,只是碍不过属下纷纷劝说。要不然,一顶驴车把新娘子拉回家里面,万事皆了。”

张均道:“这种事情,一辈子只有一次,怎么可以草率?”

姜敏叹口气道:“你不了解宣抚。我们做属下的,以后有机会了,能够私下小聚,就是不得了了。婚礼诸般事情格外繁忙,宣抚哪照顾得过来?更不要说,宣抚本就讨厌这种时候被人围着。”

虽然听姜敏这样说,张均心里面还是不信。他娶玉奴姐妹,因为两人出身不好,是私下里静悄悄办的,每每想起来还是感到遗憾。如果有机会,怎么可能不大操大办呢?

第777章 让他们养羊

在军中养成的习惯,张均每天天不亮到官厅,雷打不动。到了官厅,掌书记丘胜已经到了,把送来的公文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放到各人的公案上。

见到张均,丘胜问好。

张均点头致意,道:“书记来得好早!”

丘胜道:“做掌书记习惯了,早来好处理公文。对了,今天晋州的守军来文提醒我们,不要误了宣抚婚期。”

张均笑道:“这种大事怎么会耽误!他们倒是好意,要谢谢他们。”

泡了一杯浓茶,刚刚坐下,姜敏几个人就到了。各自处理公文,一直到辰时。

姜敏起身对张均道:“现在军中都是一天三顿饭,早饭一般在卯时到辰时。再不去吃,只怕就凉了。”

话音一落,其余几人伸个懒腰,都站起身来。

张均知道早饭是一起吃的,忙起身,对姜敏道:“我们军中也改成三顿饭了。还有些不习惯呢。”

说着话,几个人一起走出官厅,到了食堂。

此时士卒已经吃过了早饭,食堂里显得空荡荡的。仅有的几个军官见到姜敏几人进来,纷纷起立行礼。

卫仁道:“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统制以上的军官单独设了一个小食堂,我们到里面去。”

张均明白,这是军中惯例。一般来说,都一级军官跟士卒一起用餐,营以上的军官就单独设小食堂了。因为营以上军官与士卒接触较少,在一起吃饭双方都不方便。其实吃的食物大同小异,无非是军官食堂多蒸几个包子,多煮几个鸡蛋而已,其他的差不多。

进了小食堂,吃饭的一个人都没有。

张均要了五根油条、两个水煮蛋,打了一碗豆腐脑。见姜敏只是拿了四个大包子,打了一碗小米稀饭,鸡蛋都不拿一个。笑道:“都统饭量好小!”

姜敏道:“我早上不喜欢吃的太多,没有办法。”

军人吃饭,大多数人都是狼吞虎咽,一口气吃完。越早吃完,越可能多喝一碗粥之类,成了习惯。周围环境都是这样,难免受影响。张均几个人把饭吃完了,才发现姜敏不慌不忙,才吃了一半。

见大家都没有走,张均明白,饭后要开一个小会。宋军有聚餐制度,固定的日子,统军的将领要一起吃饭。为的就是交流信息,互通有无。许多军队延续下来,就是早餐后的小会。

张驰拿了茶水来,分别给几人倒了,慢慢等姜敏。

一杯茶还没有喝完,姜敏吃完了。把餐具收拾干净了,又坐回桌前。道:“军中有什么事情,你们说一说。”

梁兴汇报了中军的情况,张驰汇报了前军、左军的情况,卫仁代替迟玉平汇报了右军和后军的情况,然后又把参谋厅的事情说了一下。

姜敏道:“也没有什么大事,照常处理吧。——现在最大的两件事情,一是百姓的安置,再就是宣抚婚礼的贺礼。”

丘胜皱着眉毛道:“宣抚特意交待,不备贺礼。要备,只能备各地的土特产,不许超过五十足贯。这种事情,宣抚虽然这样说,我们总不能真就这样办吧。太寒酸了些,显不出我们的诚意。”

姜敏问张均:“钤辖怎么看?”

张均低头想了想道:“按常理来说,越是这样说,我们就要备礼重一些。但是,宣抚不是常人!我觉得,还是按宣抚说的办。纵然错了,也是按照宣抚司的话来的。”

姜敏点了点头。道:“钤辖说的不错,宣抚不是常人。军队应该怎么做?执行命令!不打任何折扣地执行命令!宣抚司特意交待,只备土特产,不许超过五十贯。就按照这个标准来,不许自作主张!当然,土特产吗,各地的价钱不一样,差得不多也没什么。但是准备的时候,就按五十贯的标准。”

卫仁道:“都统和钤辖既然这样说,那就这样了。此事还是交给丘胜,最后我们一起过目。”

丘胜称是。

姜敏喝了一口茶,想了一会道:“还有一件事情。如今投到我们军中的百姓,包括周边的温泉、石楼、中阳和方山等县,一共有八千多人。宣抚经常讲,兵民一体,治军先治民。这些百姓我们不能撒手不管,要安置起来。大家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一起讨论。”

大家一起看着张均,等他说话。

从职责来说,这是张均该管的事情。不过先前姜敏军中没有钤辖,他先管着而已。现在张均来了,自然就该接手这些事情。他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这些事情接下来会怎么办。

张均想了一会,才道:“都统说的不错,兵民一体,我们要管起来。来之前,这件事情我也想过。石州地方山川破碎,沟壑纵横,说实话不是个好地方。不像平原,不管营田也好,按排他们自成村落也好,都比容易。在石州,村子不会大,管理很麻烦。我想这样,受制于地理条件,除极少数的地方外,石州不适合营田的方式,还是让百姓按村落居住。分成村落,还要想一个办法把这些村子结合起来。”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