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760)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这本就是个人的事。只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想让别人跟自己一样。既然做不到,那就不必在这上面浪费精力。一个组织,是需要强制命令的,必不可少。只不过如何命令,怎么执行命令,有许多技巧。

军队可以强制命令,因为这些命令来自于政治要求,比较明确。换句话说,军队不可以有自己的意志,军队的意志来自于政治意志。如果军队产生了独立意志,要及时掐除。

问题是,政治意志如何产生?按照世界总的发展趋势,权力从天授、神授,慢慢转为了人民所授。典型的就是选举,且选举权越来越被更广泛的人所拥有。

王宵猎不想在形式上动脑筋。因为定了一种形式,掌权者总是努力地把自己的利益嵌入到这种形式中。最后只保留了形式,内容却面目全非。王宵猎要做的,是寻找一种治理方式,与新的政治思想相适应。

以前讲官员应该懂一点统计学,王宵猎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因为世界本就如此,官员当然要用这种方法来治理。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简单地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的。如果这样做了,就必然对世界进行了大量简化,然后描绘出一个大致的模型。这个模型与真实的世界类似,但绝不是真实的世界。大部分理论,都是对自己描绘出的模型的讲述,而不是关于真实世界的理论。

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的?比如你的小区绿化树是果树,桃、杏、李子,甚至石榴、柿子等。大部分人都会爱护这些树,保护小区的环境。但总有几个人,甚至有时就是一个人,每到果实快成熟的时候,就把果实摘下来,拿回自己家里去。他们很多时候不吃,但就是觉得自己不摘,就好像亏了一样。

如果把这个人赶走,你会发现过一段时间又出来一个人,依然会这样做。除非这种果树非常泛滥,或者根本没有食用价值,不然这种现象很难消除。甚至一个邻居前一秒跟你一起抱怨摘果子的人没有公德心,下一秒他就去摘果子了。这种时候抱怨是没有用的,因为世界本来如此。

去分析人性,说人性本来利己,或者人性中有什么基因会导致如此,都没有用处。事实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去摘,就那么几个人摘呢?

实际上,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管理。比如摘一个果子被抓到罚多少钱,只要抓得多,慢慢就没人摘了。但是这有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罚多少。摘一个果子罚一万,这叫重典。摘一个果子罚一毛,这叫轻罚。重典会出现虽然抓到了人,却交不起罚款,刑罚不断上升的问题。轻罚则会出现惩罚不了人,摘的人更多的问题。

所以有一个罚款的区间,既不是重典,也不会轻罚。只有落在了这个区间,才算是有效的管理。

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如此。社会现象都是概率性的,符合一个统计规律,只有懂得统计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管理。不懂统计学知识,管理就会盲目。

王宵猎早就了解到了这一点,只是他还想做最后尝试。用传统的方法,到底能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能不能把事情做好。只是尝试过后,结论是做不好。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王宵猎摇了摇头。

人本来就是千人千面,强求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不可能的。这种事情很正常,不能上火,不能怪别人骗自己。因为你问的时候,本来就问错了。

说权力来自于人民,那就要找出让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方法。不要想着这种方法会万世不变,永远有效,对自己有效就行了。想着靠着制度,不管阿猫阿狗当皇帝都可以,根本是无稽之谈。

怎么做?当然还是要靠统计学知识,把世界的本来面目描绘出来。做这些的人,便是在襄阳的时候,已经有了的到民间采风的人。这些人是另外一种官员,了解真实世界的人。

为政不可用重典。乱世用重典,首先应该处理的,是导致乱世的人,然后才是短时间用重典。正常社会,是不适合重典的,用重典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当然也不可轻罚。处罚太轻会让人蔑视法律,视法律为无物。正常社会,法律应该不轻也不重,在一个正常的水平。只有这样,才会让法律既有该有的地位,又不会引出更多的问题。

法律的关键,是违法必罚。法律既轻重相宜,对于违法的行为一定处罚。不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有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痛下杀手。如果这样,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就会消失,法律不管用了。

王宵猎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算得一清二楚,他只能保证自己不嗔不痴,冷静对待。

第856章 陕西各将

绍兴三年正月初九,受王宵猎邀请,陕甘方面的几位主帅一起到了石州,商谈陕西以后的防御。

王宵猎把人迎到州衙,各自落座。

亲兵上了茶来。王宵猎道:“年前得了一场大病,最近几天才好了些,不宜远行。所以邀请诸位到石州来,商议陕西以后的防御事宜。还请各位见谅。”

接替张浚的王似道:“太尉奋神威,全歼金军于丹头寨外,陕西局面焕然一新。我等高兴还不及,怎么会怪罪太尉呢?现如今各军已经出蜀道,进入陕西。太尉但有差遣,万死不辞!”

王宵猎忙道:“诸位是宣抚管下,我有什么差遣?只是我们划好地盘,守好疆土就行了。”

今天来的,除新任川陕宣抚处置使王似外,还有利州路制置使、兼本司都统制吴玠,绵、威、茂州、石泉军沿边安抚使刘琦,熙河路马步军总管、统制熙秦军马关师古。王似是川陕主帅,吴玠、刘琦、关师古则是川陕三大将。

王似虽然是接替张浚,却没有了“便宜行事”的权力,地位差了很多。刘子羽则因为兵败,受到贬谪。

寒喧过后,吴玠道:“太尉怎么安排陕西的兵力,还请告知。这一路上,我们几个为此打了赌,我要赢一个东道。”

王宵猎看了看众人,道:“陕西的事,还要看王宣抚如何安排。不过,我这里有一个主意,还请你们参酌。”

王似道:“太尉请讲。”

王宵猎道:“鄜延路屏蔽河东,是我侧翼,事关我军安危,还是由我军防守。河中、京兆、凤翔三府及其周围各州是关中地区,远离西夏,也由我军防御。以北环庆路,与西夏相接,地位至关重要,则由刘琦驻防。泾原路及秦凤路地盘广大,则吴玠驻守。熙河路及以西地区,关师古驻守。你们看如何?”

王似道:“陕西虽然由太尉平定,但京兆、凤翔等地还是由我们川陕宣抚司掌管的好。”

王宵猎道:“这么大的地方,宣抚有那么多兵吗?”

王似听了不由脸色一变,不再多说。

王宵猎道:“我所掌管的京西、河东两地,被金兵肆虐多年,人口逃散,实在不足以支撑大军作战。关中各州府地方富庶,人口众多,可以补充军需,也方便扩招兵源。如果交出去,我实在支持不住。不是我贪关中的地盘,现在我们还要全力对付金人,确实需要这里。而川陕宣抚司有四川做后盾,不是非要此地不可。我这是持中之论,有得罪之处,宣抚勿怪。当然,到底要怎么部署,还是宣抚来定。”

王似想了想,叹了口气:“虽然太尉占了陕西路好多地盘,也确实是无奈之举。现在川陕宣抚司属下,兵马不过六万,也实在是难守。此事还是由朝廷决断,宣抚司就不好插手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道:“当然是由朝廷决断。不过,这些地方我占住了,不希望川陕宣抚司来插手!最少在对金人作战期间,我需要这些地方的钱粮。”

王似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吴玠一拍手:“路上我就说过太尉会如此安排,你们看如何?”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