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897)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王宵猎沉思良久,才道:“乱就乱吧,什么新事务不要乱上一阵?年后,我们都了解一下情况,预计上元节后召开一次会议,专门讨论纺织厂的问题。一定要讨论出个结果来,没有结果就接着讨论。”

陈求道摆了摆手:“与纺织厂相比,其他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说完,坐了下来。

王宵猎道:“刚才陈求道说的明白,与纺织厂的问题相比,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大家要明白,这不是说其他的事情没有问题,只是说明纺织厂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从这个时候起,大家要多了解一下纺织厂,了解问题都出在哪些地方,尽量想一想怎么处理。众人拾柴火焰高吗,大家齐心协力想一想。”

说完,仔细想了一想,也想不出个头緖。便说道:“纺织厂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只能等年后,大家都有了时间再聚在一起讨论了。陈参谋,不知你这一年效果如何?”

陈与义道:“我奉宣抚命,建立一支扎根民间的官员队伍,办两份杂志。两分杂志关于官员的办得好,关于民情的办得差。没有办法,关于民情的事,官员都不熟悉,要慢慢来。建立一支官员队伍,也不顺利。主要是官员不知道这些职位是干什么,也不知道要干些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慢慢来。”

王宵猎笑道:“总之都要慢慢来,得之只是实事求是。你的这份工作确实要慢慢来,急不得。”

然后,转头对汪若海道:“接下来,由东叟说一说这一年的军事工作。”

汪若海道:“这一年来,宣抚接连北伐,我有幸跟在身边,说一说大略的军事成就。夏末秋初,宣抚赴陕西,先是平定了陕北,而后陕西全路传檄而定。这一战,充分表明了我军与金军精锐相遇,大占上风,而且能够战而胜之。等到秋后,宣抚调集大军,与金军战于太原。这一战,我军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大战金军三十三万人。当然,姜敏的五万多人还在二十万大军之外。在都督赵鼎的要求下,陕西军先行进入太原盆地。战不利,曹智严帅部队北进。先后击败完颜奔睹和完颜银术可,拉开大战序幕。而后宣抚率大军进入太原盆地,与金军对峙。姜敏乘敌方后方空虚,率军杀入云中盆地,扯动了金军。而后宣抚摧朽位枯,破耶律余睹,灭谷神,全歼完颜突合速,诸路皆胜!”

第1009章 新的一年

陈求道与陈与义同时道:“军事上宣抚英姿神武,所至克服,天下悦服。特别是擒粘罕,可以说是去了金国大半实力。剩下的金国,再难以与中原抗衡。”

汪若海道:“确实,粘罕是金国都元帅,大半金军在其麾下。其人一亡,金国大半实力已去。而且伪齐的后台就是粘罕,现在伪齐失了后台,正惶惶不可终日。”

看着众人,王宵猎不禁感慨。在今年进入洛阳之前,陈求道、汪若海、陈与义三人,心里觉得与自己还是同事关系,发言并不太注意。今年北伐之后,明显感觉得出来,他们已经自觉得把关系摆到君臣关系了。北伐之前,王宵猎并没有想到会有这种变化,现在真是感慨万千。

王宵猎道:“年前的工作基本是这样了,现在说一说年后的展望。还是一样,得之先说吧。”

陈求道道:“今年年末又占领了河东路北部,多了数十州军。这些州军都要派官员啊,现在官员还是不够。洛阳的官僚学校要扩大规模,还有,以前的官吏进官僚学校学习的时间是否可缩短?”

王宵猎摇头:“现在只怕他们进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够,不能缩短了。”

陈求道道:“不能缩短,那就基本三个月,一年只有四季了。河东大捷后,愿意到宣抚治下的官员有很多,但培训时间有些长。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在河东路设置官员。再用两年,吏员才能配齐。”

王宵猎点了点头,道:“宁可多用些时间,不能够马虎。一个吏员上位,就要影响整个州县的生态,有的甚至能够影响几十年。不要因为吏员官位低,就不重视。”

陈求道叹了口气:“要想吏员合格,就要官员合格。一年的时间,很难看出官员合不合格。只好采取宣抚常用的办法,河东路前期官员要大进大出,快速淘汰。”

王宵猎道:“可以。不过淘汰下来的官员尽量安排再进学校学习,看有没有进步。后续安排较低的官职,看他们做的实际效果再定他们的行止。优秀的提拔上去,较差的安排更低的官职。”

优胜劣汰是常见的方法,重点不在提出这种方法,重点在让这种方法执行下去。

工作中有很多问题,其实都有固定的方法。然而重点不在提出解决方法,重点在执行。官僚主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执行不力,或者执行变形。如果上级官僚只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配套的执行措施,那么这个官僚就是不合格的。官僚主义导致越来越臃肿,越来越没有效率,就是执行能力越来越拉垮。

王宵猎提出优胜劣汰,是因为最少在现在,手下能够执行到位。当官僚主义越来越发展,执行越来越不力,那个时候就要重整官僚阶级,而不是喊越来越多的口号。

陈求道同意,接着道:“接着就是各州县发展工商业了。来过洛阳的官员都可以感觉得出来,州县有工厂,那就有税收,州县主官的手里也就有钱。有钱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而且,州县钱粮多了,更有利于升迁,还有因为钱粮多以的奖金。那些奖金,在普通的小州小县看着不多,但到那些大州大县就不同了。所以,州县主官现在都想治下多办工厂,难免就有竞争了。”

王宵猎道:“现在只是有趋势,影响并不大。我们迫在眉睫的事情太多,这个先往后放一放吧。”

陈求道叹了口气:“先放一放倒没有什么,毕竟现在影响不大。那么就还剩下一件事,就是纺织厂了。”

王宵猎道:“这倒有些难办。我想,棉纺织业利国利民,还是要大发展。现在也不宜在其他城市再开工厂,纺织厂还是放在洛阳一城的好。最少职工要达到三十万人,才开到其他地方。总的原则,是在方圆千里内有一座纺织厂,供应周边的地域。纺织厂的管理,最好是设一座总厂统筹一切,下面设分厂。怎么设总厂,怎么设分厂,我们再商议。”

陈求道道:“三十万人,若加上家属,怕不是有六七十万?这么多人,从来没有哪个衙门管理过。”

王宵猎道:“我们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慢慢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我想,店宅务要花费较多的精力,买下职工住的地皮。最少要保证,绝大多数职工住的地方,是掌控在店宅务手中的。地皮在店宅务的手中,再设置一些衙门来专门建房子,专门管理房子。职工若是入住,价格优惠一些。”

陈求道想了一会,道:“此事我知道了。具体怎么做,还要再想一想。”

王宵猎道:“想了想就好的。凡事情都要多想一想,不要出了问题再去想。”

陈求道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这确实是一件不好处理的事。

王宵猎道:“去非下年的重要事项,无非是进一步建立官僚体系,办好两本杂志,就不多说了。下面就由东叟谈一下一年军事方面的构想。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军事了。”

汪若海道:“下年军事上的事,最重要的就是扩军了。依据宣抚部署,现在我们的军队还是不够,要扩军。具体是南部各州军扩军四个师,北部州军新复,扩军一个师。现在我们的动员体系基本成熟,扩军容易了很多。还望地方行政体系密切配合,在秋季之前,扩军完毕。”

陈求道道:“那是自然。这一年中原居民返回的很多,扩军应该容易一些。”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