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927)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两人走到四间房屋前,刚要打门,从里面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员外。

徐才道:“员外安好。我们两人是采风院的官员,前来看一下孟护军的陵寢,兼且看一下家人。”

员外上下打量了两人几遍,道:“我是孟都的阿爹,受朝廷委托,在这里看庙的。你们既是官人,快请进来坐。”

说完,把两人让进屋里。请两人坐了,自己拿起开水泡茶。

请了茶,孟老爹问道:“敢问两位官人,这采风院,是什么衙门?”

一时之间,徐才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想了一会,才道:“朝廷欲周知民间的事务,所以设了我们采风院。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这些采风官员遍游民间,知晓百姓所思所想,写成公文上呈官府。”

“哦——”孟老爹连连点头。但看他的样子,大约是不懂的。

徐才问道:“孟老爹,自从这庙立起来后,情况如何?前来参拜的人多不多?周围的百姓可还尊敬?”

孟老爹道:“我儿子的这庙立起来后,香火可旺了,十里八乡都来祭拜。开始百姓还不觉得怎样,后来见官府特别上心,我儿子又灵异,来拜的人越来越多!”

徐才道:“周围百姓可还尊敬?”

孟老爹道:“我的儿子可是神明,神明!面对神明,周围百姓怎能不尊敬!”

说起儿子的庙,孟老爹涛涛不绝,口若悬河。

待孟老爹说完,徐才问道:“既然百姓信奉,香火想来也不错,怎么这里这么冷清?”

孟老爹道:“怎么冷清?前些日子,这里还形成一个集市呢。我想,我的儿子是神明,岂容这么多杂人,在他眼皮下打扰?想了好多办法,终于把集市赶走了。”

徐才听了,不由目瞪口呆。完全没有想到,是这个老爹守着儿子的庙,把人赶走了。

想了想,徐才问道:“老爹在这里看庙,朝廷应该发钱的吧?”

孟老爹道:“朝廷每月给我十贯钱,足够用了。”

徐才看了看庙,又看了看孟老爹的居所,便就知道朝廷每月发十贯钱,是希望孟老爹把这庙整得热闹一些。不然每月何必发十贯钱?徐才的俸禄,一个月也没有十贯钱。

想了想,徐才对孟老爹道:“老爹,或许神明就希望自己的住处热闹一点呢?烟火气,烟火气,没有人,哪来的烟火气呢?只有人聚得多了,才会有烟火气。而神明,最喜欢烟火气。”

第1048章 酒饭

孟老爹听了,想了一会,道:“也许吧。”就再也不吭声。

徐才和陈韵没有办法,又聊了一会,便告辞离去。

孟老爹没有挽留,也没有说留下来吃饭一类的话,就把两人送出门去。

来到房子外面,徐才道:“这才是人间。儿子即使被朝廷封为神明了,也架不住在人间的人乱来。庙宇,最怕的就是人少。如今孟都的庙在这里,偏偏找了他阿爹看庙,唉——”

说完,两人向村里走去。走不多远,就看见一个中年员外迎头走来。

走到跟前,中年员外问道:“敢问两位,是京里来的官员吗?”

徐才道:“我们不是京里来的,是从洛阳来的。”

中年员外喜道:“洛阳不是西京吗?我们这里说洛阳,习惯就说是京里来的。我是本地的里正黎曲明,你们来到本地,按理应该是我招待的。前面没有得到消息,多有得罪。”

徐才道:“原来是本地的里正。我们正有事问你。”

黎曲明道:“既是有事问我,那吃饭的时候再问吧。我家在前面的村里,一起过去吃饭。”

包括里正在内,现在吏人都是有钱拿的。像是黎曲明,现在每年有三十六贯钱,而且家里还免徭役。有上边的人下来,是由里正招待,一餐饭二百文钱。在乡下,二百文钱的饭钱,里正每次都有钱赚,所以黎曲明相当积极。

黎曲明居住的村子,离船头村大约有三里多路。几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走路,很快就到了。

黎曲明的家在村子东头,离着洛河不远。篱笆围起一个大大的院子,五间草屋为正房,旁边还有三间侧房。院子里栽了五颗桃树,此时桃花开得正艳。

进了院子,黎曲明拿了几个交杌大家坐了下来。儿媳妇倒了茶水,劝大家喝。

喝了一口茶,黎曲明道:“不知两位有什么事情要问?我们乡下人家,嘴笨,莫要嫌弃。”

徐才道:“去年隔壁村建了孟护军的庙,我们去看过了,怎么那里显得比较冷清?”

黎曲明道:“都怪看庙的孟老爹!觉得孟都是他的儿子,庙怎么样都要按他的心意来。本来两个月前孟都庙前形成了一个集市,结果孟老爹觉得太过吵闹了,非要关掉。集市不关,他就到县衙去闹。他是护军的爹,县衙又不能得罪他。最后知县实在受不了,就把集市关掉了。从此孟都庙的人越来越少,到现在冷清了好多。”

徐才道:“孟老爹如何这样!一个庙,当然人越多越好,所谓的烟火气吗。闹得似现在冷冷清清,去的人都少了好多!孟都若是成神,也不会喜欢这样!”

黎曲明道:“谁说不是呢。”

徐才道:“这样不行!孟都得护军之勋,建庙立祀,是国家给的荣誉,怎么能囿于一家一户的算计?此事知县要管的!如果孟老爹不改,那就换个人看庙!”

陈韵道:“让家人看庙,是朝廷的决定,也是对英雄的家人的一种奖赏。不让孟老爹看庙让谁看庙?”

徐才道:“徐家除了孟老爹,总不能就没人了!”

黎曲明摇了摇头:“除了孟老爹,孟家还真就没人了。孟都的兄弟太小,还不够年岁。如果年岁够了,知县必定会用孟护军的兄弟代替孟老爹的。”

“这就有些难办了。”徐才不由皱起了眉头。

正在这时,徐才的家人准备好了午饭,端了上来。还有一葫芦酒,给徐才和陈韵各倒了一碗。

徐才端起酒喝了一碗,酒味浓烈,不由皱起了眉头。

酒是供销社打来的烈酒,只陈了三个月,喝起来辛辣有余,而韵味不足。但对黎曲明这种乡下人来说,这酒酒味十足,而价钱又便宜,是十足的好酒了。

酒足饭饱,抬头看天上的太阳,早已经过了中天。

徐才站起身来,对黎曲时道:“多谢里正款待,容后再谢。我们再四处走走,听听老百姓的声间吧。”

告别了黎曲明,徐才对陈韵道:“我们到县城里去吧,看看城里的孟都庙如何。那里不受孟老爹的影响,应该不同。”

两人上了路,先到洛河渡口过了河,一路向蒲城县城去。

到了蒲城县城,天色已经黑了下来。由于孟都庙在城外,两人找个客栈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两人出了城,径直向城东的孟都庙走去。在路上,就见往孟都庙去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很多人都拿着香烛,显然是要去敬献的。

徐才道:“看起来,县城的庙比乡下的庙热闹多了。”

等到离得近了,只见一座大庙立在城外。不但是有庙,而且有围墙。庙门外面,还有许多卖东西的。

走到庙前,就见有知客立在门外。每有香客走近,知客便双手合十行礼。进了庙门行过一个大广场,便到了五间正殿面前。踏进正殿,迎面而来的就是孟都的塑像。跟孟都村里一般,只是目光更加深遂。

塑像前有几个垫子,以供人们下拜。

徐才和陈韵两人走上前,情不禁地拜了几下。

两人转身出了大殿,左右看了看,徐才道:“这座庙是交给和尚主持,不知道是哪座庙的和尚,好生兴旺。”

陈韵道:“我们去问一问好了。”

问过知客却才知道,他们是几十里外龙泉寺的和尚,住持今日不在院内。和尚本来不当住持这样的庙宇,但主持深自感佩孟都,主动带弟子前来住持。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