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捡到一只战神(1338)

作者:洗澡的兔子 阅读记录

所有的障碍都被清除,只要是他自己足够有功绩,这个位置,就是给他预留的。

只要是他要,王贞英就会给,包括现在,她巴不得赶紧把这个位子交出去,远离这个是非之地。这后半辈子就算是安稳了。

现在,就看王稚远,他中不中用了!

而在外朝,琅琊王府上,正牌琅琊王现在也正在为了某件事发愁,当然是和北伐有关的事。

如今在他的脑海里能够占据主要位置的大事,只有和北伐有关的,甚至连陈归女的死活都不能撼动。

对于他来说,不是已经都抓起来了吗?只要抓起来就足够了。这里是正宗的古代,又不是武侠的世界,陈归女不过是一介柔弱女子,在没有任何帮手的前提下,她还真的能穿墙而走?

当然不可能了!

那里是建康宫中,天牢之内,就算是她想跑,也没人敢帮忙。

古代的监狱管理确实是比较松散,逃狱事件屡有发生,但是应该注意,那些事情也只是发生在地方郡县上。

那些地方本来就是天高皇帝远的,管理就更加松散无度了,有点能力的,胆子够大的,只要是有内应,或者是外面有同伙,想要逃出大狱还是比较容易的。

饶是如此,真正的逃狱事件也并没有发生很多。

更不要是说防备森严的皇宫天牢了,真的是出不去的,想都不要想。

对于王谧来说,只要能够控制住陈归女的行动,不让她坏了他的事就足够了。

现在目标也达到了,他也就不会在这里费心了。

反而是那个从氐秦远道送来的锦盒,着实令他放心不下,刚才,若不是来的是小得儿,但凡换一个人,他也不会急忙忙的去见面,再怎么说,也要把这锦盒里的书信看一遍才是。

可惜啊!

也不知道他的那两位最重要的谋士,现在研究的怎么样了?

送走了小得儿,王谧就急忙回到了书房,那书房的大门如他所料的紧紧关着。

必定是他们有意为之,这里原本是不经常关门的,看来,两个人的保密意识都很强,值得夸奖。

王谧来到门前,侧耳倾听,却发现根本就听不到什么声响,也不知道他们两个在里面嘀咕些什么。

很是遗憾。

突然之间,他就起了个玩心。

没有推门而入,而是走到了窗边,很自然的就把窗户纸捅开了一个洞。

在那个洞里,放上了一只眼睛。

你说这个人他奇不奇怪?

明明只要推开门,和他们站到一起,仔细的问问,甚至是连问都不用问,他们就会主动交代。

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王谧偏偏不选,却要做这样奇怪的事,以至于往来的小厮婢女看到大王在这里弯着身子偷听,都觉得怪异的很,连忙躲避。

啧啧……

都是大王了,干的都是什么事?

没眼看。

不是他们不想停下来看看,毕竟也是件稀罕事嘛,谁都好个热闹,是他们不敢停下来。

这位琅琊王,虽然一直都好脾气,对待下人也从来没有坏脸色,不会苛待,但是谁知道呢?

越是平日里看起来情绪特别稳定,什么事情都嘻嘻哈哈的,极少着急的人,就越是危险。

你也摸不清他的性情,不知晓他的喜好,谁知道会不会一下子就踩到他的老虎尾巴,惹得他发了怒呢?

溜了溜了。

我们可惹不起。

身后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停的走动,而在窗前的琅琊王呢,完全不为所动,仍然专注的在偷看。

而在他的眼前,书房之内,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呢?

他能不能有所收获?

书房里,他的两位年轻的谋士正站在他日常使用的那副桌案边上,而在桌案上,很显然的平放着几张写满了字的绢纸。

两位谋士都低着头,虽然看不清他们的神色,但是,从他们站立的身姿,王谧判断,大概书信里的内容并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

不是吧!

难道,氐秦最终还是不同意合作吗?

他们氐人的脑子是不是不太好使?

送上门的机会都不要吗?

“这个人,你认识吗?”

徐羡之首先开口,一旁的刘穆之立刻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怎么?”

“你不认识他?”

徐羡之摇摇头:“不认识。”

“不应该啊,想当年,他还是很有名气的。”刘穆之喃喃道。

徐羡之到底还是年岁小了些,出道晚了些,论年纪,他明明只比刘穆之小几岁而已,完全是一代人。

可是,此时的表现却好像刘穆之已经是个老前辈了,听着他讲那些过去的掌故,小徐就好像是虚心的徒弟一样,件件都稀奇。

现在人们终于明白,小徐和老刘的差距在哪里了,真的,差的太远了,老刘这些年在京口,虽然是过着一文不名的日子,但是,人家可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

虽然日常喜欢蹭个饭,吹吹牛,但是,人家是有真本事的,肚子里有货。

不只是大晋境内的事情,就是氐秦的、慕容部的,虽然老刘还从没有和这两边的人交过手,甚至见都没见过几个实体,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他们的信息全都知晓。

蛰伏那么多年,他的精力都用在这些地方了。

徐羡之呢,确实是有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瓜,同时也善于权谋,是个混朝堂的好苗子。

但是,事实证明,差距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这是个人性情的问题,和别的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刘穆之虽然年纪也不算大,但是却十分沉稳,别看平日里热爱吹牛打屁,但那都是表象,也是他推销自己的手段。

真实的刘穆之,从来都不会打无准备之仗,弹指之间就可以把上级交代的一切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不出一点差错。

而徐羡之呢,就没有这样的本事了,人又年轻,性情又骄傲,虽然在他的前面还有桓玄顶着,仿佛他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目标。

但其实呢,在荆州,他们两个基本上属于卧龙凤雏一般的存在。

桓玄不是好惹的,徐羡之看起来很好惹,其实那只是针对桓玄来说,实际上,徐羡之那也绝对不是个好脾气的人。

桓玄出自谯郡桓氏,那门第高高的,在荆州几乎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谁也惹不起。

而东海徐氏呢,那也不是等闲的家族,在荆州,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了。

要不然,你以为桓冲是从大街上捡到了那么一位青年才俊的吗?

当然不可能了。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科举制度没有兴起的年代,世家子弟交友的范围其实也是很狭窄的。

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是休想被挖掘的。

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朝廷选拔人才的大事上,那些平民百姓家的能人异士,如何能走入朝廷的法眼呢?

他根本就没有途径!

于是,人们时常感叹,王朝之初往往人才济济,这是一个朝代的鼎盛时期,这是一个朝代人才储备最丰富的时期。

这之后,不论是王朝的气运还是人才的涌现都会走下坡路,这是必然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且似乎形成了一种定论,无法被打破?

原因就在于人才的选拔,以古代而论,一个王朝的开始,往往是以战乱开始,那个时候,战争会阻断原有的人才选拔系统,让群雄逐鹿,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打破原有的世家垄断,一展才华。

第1108章 降将朱序

而战乱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的势力集团,各个小朝廷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维持自身的运行。

于是,那些原本不属于任何大家族的平民人才就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大量填充到各个朝廷当中担任职位。

这样的机会是千载难逢的,经历了常年战乱之后还能站稳脚跟的人,绝对是人才当中的佼佼者,实力不容置疑。

上一篇:天汉之国 下一篇:异维飞升[赛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