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番外(278)

作者:二三意 阅读记录

沈廷澜颔首:“可以。”

“我要将我所有的嫁妆都带走。”

“这是应有之义。”

“另外,我要留在京城做些营生。我知道你名下有一套位于朱雀街旁边的三进宅子,这宅子我要了。另外,我还要两个旺铺,三百亩良田。”

周宝璐要的东西不多不少,却恰好是沈廷澜如今可以拿出来的所有私产。

这些东西,比如那些良田和铺子,一直都没经过周宝璐的手,而是一直由府里统一操持经营。就连那宅子,周宝璐其实都没去看过大致模样。

但她开口就索要,且要走了沈廷澜名下所有产业,沈廷澜沉默片刻后,竟也同意了。

他其实还是想从她身上,再探探她那“未卜先知”的能力的。这也是大哥的意思。也因此,她不离京正好,他们正可以再好好摸摸她的底。

其实,真要摸周宝璐的底,把她留在府里、约束在身边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在揭穿身边这个人罪恶的嘴脸后,沈廷澜不能容忍在与她同居一室,哪怕是短短半柱香的时间。而她到底是荣安的亲娘,即便她十恶不赦,但看在荣安的面子上,有些事儿也不能做。

两人的“谈判”很是顺利,周宝璐有了那许多财产傍身,加之对以后有了周详的打算,便也不在府里久留。

当天下午,两人就正式签署了和离书,而后由管家拿去衙门备案,继而周宝璐搬出了侯府,住到了朱雀大街旁边的宅子中。

等周氏在外边落了脚,开始大肆采买起日常用品以及丫鬟仆役等,京城里才传出了武安侯府三爷与三夫人和离的消息。

消息一传出来,登时就惹来半个京城的注意。

京城里的老百姓们闻讯后就忍不住议论开了。

这个说,“武安侯府也不知道是什么风水。那府里的子嗣倒是都争气,就这一辈,这一门就出了三个进士。可这姻缘上,啧啧……”

“可不是么。侯爷打了十多年的光棍,好不容易准备续弦了,结果可好,三爷又和离了。”

“怎么就和离了呢?这三夫人与三爷的亲事,听说还是三爷求来的。为此,这位三爷连李家的亲事都推了。如今可好,这夫妻俩成亲有五年没有,这就和离了……”

“最可怜的是武安侯府的老夫人,才替大儿子操完心,又要替小儿子操心。一把年纪了,没享多少儿孙福,反倒被为儿孙受累不少,说起来也是可怜。”

百姓们都说武安侯府的老夫人可怜,那些常年与老夫人一道参加宴会的老姐妹们,可不更觉得老夫人不容易。

这一天,就有两位老夫人作伴同来,过府来探望老夫人了。

当然,他们不能说“探望”,只说是闲来无事,来侯府坐坐。当然,她们也有些小事儿要询问就是了。

年前老夫人就承诺他们,说是等沈侯成亲时,让她们当个现成的媒人。如今这都快进五月了,沈侯的亲事竟还没有踪影,那他们这媒人还能当成么?

老夫人本还郁郁寡欢,听了这两位老姐妹提大郎的亲事,就忍不住想起那她胖乎乎的孙子来。登时,什么郁闷啊,惆怅啊,全都被老夫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就见老夫人一脸春光明媚的笑着说,“媒人还得你俩来当,不过,且再等一个月。一个月后,我就带着你们给我家大郎提亲去。”

第176章 召入

武安侯府三爷与三夫人和离的事情,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京城的百姓大多被吸引了注意力,也就嫌少再有人关注朝堂上的动向。

而这段时间,朝廷要重开军事学堂一事,闹得整个朝野里里外外风风雨雨。

重开军事学堂自然是好事儿,学堂上会给将领传授最新的作战技巧、思想,同时还会展示最新的军事成果。

可以说,每次军事学堂重开,就意味着大秦朝在军事上取得了新的、引人瞩目的进步。

国力强大,才能不被外敌侵入和欺负,这是连三岁小儿都知道的事情。也因此,重开军事学堂自然赢得了官员们百分百的支持。

但是,这一届入读军事学堂的将军们该如何选拔,要选拔多少人,这就成了难题。

就像是谁都想在帝王跟前露脸,谁都想要得到最新的讯息,想得到最新的军事成果一样,一听说军事学堂重开,大秦八方的将士们都轰动了。甚至不止是他们,就连各地驻军,也都蠢蠢欲动,走各种门路想要争取到一个名额。

如今朝堂上,众人就在排队等分果果,而名额有限,来说项哭求的人又太多,这就导致不止隆庆帝一个头两个大,就连那些能在隆庆帝面前说上话的权贵们,也都被前来送礼的武将们淹没了,连个空闲时间都抽不出来。

沈廷钧也忙得分身无暇。

他太过忙碌,这就导致对书院那边的消息关注的少了一些。也因此,等得到成林送来的消息时才知道,清儿竟然当真得到了副山长的看重,被收为关门弟子了。

沈廷钧看着这消息,不由微翘了翘唇,“该给闵州报喜了。”

成林在旁边笑的眉开眼笑,“不得不说,咱们这位小少爷还真是得了副山长的喜欢。听说如今亲自服侍副山长起居,在副山长的院子里,也有了单独的一间房。”

沈廷钧“嗯”了一声,“那小子还算讨喜。”

讨喜么?

比他讨喜的孩子不是没有,甚至可以说,太多了,简直一抓一大把。可为何在这么多人中,副山长偏偏就挑中了清儿?

第一自然是副山长看重自家主子的面子;二来,还不是那小子眼中的野望太浓烈,可日常作为又太自律刻苦了?

这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倾尽全力、抓住每一个机会去争取攀爬的小子,完全就投了副山长的喜好。

再加上桑家又是整个大秦朝都赫赫有名的大书商,更是在南地读书人中间有着大好名声——南北之争自来就有,武还能分出个高低,文却难分第二。尽管应天书院一直自诩为四大书院之首,但南边读书人对此说法却是不应的。在他们看来,徽州的青阳书院,才是名副其实的四大书院之首。

这种口水战打了不知多少场,应天书院没赢过,青阳书院也没输过。两家书院说起来都是领头羊,可却谁也没服过谁,谁也没真正看上过谁。

在如此境况下,副山长挑中清儿这个在南方有着诺大名气的桑家继承人做关门弟子,其中谋划之深,当真远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不过说来说去,也只能叹一句,这小子时来运转,否极泰来,今后前程不可限量。

成林看了看已经在写书信的自家主子,又不由看向主子旁边批了一半的卷宗,忍不住问起一个他好奇已久的问题。

“主子,桑将军当真能进京么?”

沈廷钧没抬头看他,但他此刻心情好,也难得的回了一个字,“能。”

成林又忍不住说,“主子,副山长收了清儿少爷做关门弟子,这是大事,要正式举办典礼的。作为清儿少爷嫡亲的兄姐,夫人和桑将军怎么能不出席呢?左右他们也要上京,若是此番直接就能定居下来,岂不正好?”

要让桑拂月一家在京城定居,那就要朝廷下发明旨,要桑拂月入军事学堂。

这事儿说来难,但他已经举贤不避亲的在陛下面前推荐过桑拂月,想来陛下不会驳了自己的面子。

沈廷钧顿住手,侧首看一眼话痨一样的成林,“你操心的倒是多。”

成林嘿嘿笑,“主子谬赞,为您分忧,那是奴才该做的事儿。”

成林可会说话了,虽然有时候说的不中听,但这段时间,他保证他能把主子的心思琢磨个七七八八。

“最关键的是,桑家人进京,小主子就能进京了。鹤儿少爷这都过了满月了,满月宴咱们都没出席。小少爷如今不知出落得何等模样了,奴才实在想的很。”

上一篇:我家猫猫是邪神 下一篇:娇缠春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