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番外(294)

作者:二三意 阅读记录

“如此,那我就不留夫人了。夫人得空再与瑶儿过来玩就是,左右我在家也闲着,你们来了我还有个伴儿。”

二夫人自然满口应下,随即又说,“咱们这关系,以后愈发亲近了。你再称呼我二夫人反倒显得疏远,倒不如你我互相称呼对方的闺名?”

二夫人提出这个提议,也是深思熟虑过的。拧月喊她二夫人,确实太疏远了,可若是跟着瑶儿一样喊她二嫂,她又万万当不起。

昨日老夫人和大哥都说了,要择吉日过来下聘,那拧月指定就是未来的大嫂。

拧月年轻,且还未和大哥成亲,二夫人喊她“大嫂”肯定喊不出口。而拧月不称呼她二夫人,喊她“二嫂”,她更不敢应。

思来想去,如今也只有互相称呼对方闺名这一项最合适。至于等拧月真嫁给了大哥,那时候该怎么称呼再说吧……

二夫人带着依依不舍的沈玉瑶回侯府了。

侯府众人在昨天被震动了一波,好在大家适应能力都很好,到今天已经看不出太吃惊的模样了。

但若是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往日勤快的丫鬟婆子们,今天似乎懈怠了许多。

而且,他们不知都猫到哪里去了。你四处瞅,瞅不见一个人影。可若是寻出来一个,那就能连带着发现一窝……

就真的是,大家都很八卦。

二夫人和沈玉瑶直接去鹤延堂见了老夫人,果不其然,老夫人一看见她们,不是问他们这趟过去如何如何了,却是一开口就问:“鹤儿今天可好?小家伙吃用的好么?可睡的憨实?”

沈玉瑶酸溜溜的道:“张口鹤儿,闭口鹤儿。你也就昨天见了鹤儿一次,到如今提他足有八百遍了。我还是从你身上掉下来的肉呢,我从小到大,也没见你这么稀罕过我。”

老夫人挥退了要往她身上腻歪的闺女。

她最心疼的大儿子给她生孙子了,如今她眼里心里都是鹤儿,其余人等,包括亲儿子、亲闺女,全都给她靠边站。

老夫人说:“自来新人换旧人,鹤儿就好比是那新人,你就是那旧人。你自己也说了,我从小到大都没稀罕过你,那你还往我跟前凑什么?赶紧一边去,别耽误我和你嫂嫂说鹤儿的事儿。”

沈玉瑶气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她跺跺脚,咬咬牙,往老夫人旁边一坐,“我今天还就不走了。”

她不走归不走,左右也没人去撵她,但老夫人此时也确实无暇关注她就是了。

老夫人拉着二夫人的手,问她打听鹤儿的情况。

二夫人倒是很能理解老夫人的心情。毕竟鹤儿确实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婴儿。更何况他还是大哥的子嗣,不出意外的话,会是这侯府未来的继承人,那也就是婆婆盼了十多年的嫡长孙了。

啧啧,这身份多金贵啊,也由不得婆婆不在乎。

二夫人将鹤儿的事情说了又说,总算让老夫人满意了,老夫人这才放开了她。

这时候午膳也准备好了,老夫人直接留了二夫人和沈玉瑶用膳。

饭后,两人要回去歇息了。老夫人就叮嘱两人:“反正你们闲着也是无事,等歇过晌就过来我这里帮忙。我这就准备过去桑宅提亲了,可我瞅着有些东西得重新置办,你们两人来给我打个下手,出个主意。”

两人自然一口应下。

老夫人等两人都离去后,才和崔嬷嬷说了大致提亲的时间。

初步预定在三天后,那天满朝文武官员都休沐,不管是大郎还是桑将军,都能抽出空来。

崔嬷嬷也觉得这个时间好,既是吉日,时间上来说也不仓促,足够他们将早先准备好的贺礼再好生挑拣一番了。

两人计划的很好,然后,下午时就风云突变。

满京城突然就传起桑拧月的是非来。

虽说自从昨天进京时,她就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更因为没名没分生育了沈廷钧的长子,为一些当家主妇所诟病。

但大家也只是关起门来在自家说说罢了,谁还能把那话说到外边去不成?

毕竟不管怎么说,那桑氏女如今也是正三品的官员家眷了。她兄长被简拔进军事学堂,如今圣券在握。她又生了沈廷钧的长子,以后前途绝不会小。

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傻子,不然谁会说些不中听的去得罪她?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想法,外界对于桑拧月的风评虽说不太好,但也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但今天午后开始,街上突然传起了桑氏女种种不堪的谣言。

谣言倒也没有明说她勾搭沈廷钧,只说她在侯府借住时就不安分,没少乱折腾攀高枝。

还说,她在前头婆家时就不安分,她原来那个相公就是被她克死的。人死后她不想着守孝,硬是想了法子折腾的原婆家的人支离破碎。她则趁着家里乱糟糟的时候,卷了家里的财产一走了之……

桑拧月突然就从一个名声有瑕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心思恶毒、无恶不作的下作女人。

而这些谣言为何传的如火如荼,不过短短半天,就有了燎原之势,那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于,是桑氏女原来的婆婆站出来揭露她、痛斥她的恶行了。

这位是真苦主,在城门口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人都哭晕过去了。

人都同情弱者,加之桑拧月未婚生子,到底让人诟病。也正因此,本就身处舆论漩涡里的桑拧月,在前婆婆晕倒之后,彻底成了女干恶女子的代表。

流言纷纷,百姓们义愤填膺,甚至那性格冲动的,还抱着打抱不平的心思,直接跑到了武安侯府门口,在门口就喊着:桑氏女恶毒,千万得让她与侯爷断了联系,不然侯府会家宅不宁等话!

先不说老夫人听了这些话后,人都气倒了,只说常敏君那边也很快收到了消息。

常敏君没想瞒着桑拧月,况且这事儿相瞒也瞒不住。

她过来寻桑拧月时,桑拧月正与弟弟说话。清儿只一天假,今天稍晚些就得回书院。

姐弟俩上午时没功夫询问对方的近况,如今好不容易得了空,可不要坐在一起好好说道说道。

正说的热闹,常敏君就过来了。

清儿在跟前,常敏君也没有过多犹豫。坐下后就问桑拧月:“我之前听你说,那王徐氏回徽州了?”

桑拧月不知道大嫂无缘无故的提起王徐氏做什么,常敏君就把街上发生的事儿一说。桑拧月闻言忍不住蹙起眉头,清儿更是浑身压制不住的戾气。他阴沉着脸问道:“怎么,她又回京城了?今天这事儿和她有关对不对?”

常敏君颔首,桑拧月此时也开口说:“之前王家被查,王主簿与王家大郎夫妻,以及王家三郎入狱。王徐氏跟着大房的两个孙儿留在京城。”

可惜他们的家产被收缴了,而祖孙三人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全都不事生产。

他们穷困潦倒,日子过不下去。王徐氏更是因为年纪大了,病倒在破庙里起不来身,差点被饿死。

也就是这时候,她那两个孙子没想着挣钱来照顾她,反倒是丢下她直接跑了。

他们在京城四处乱转,就碰到了随同窗一起出来查看今科考生生源情况的清儿。然后几人发生了打斗,以至于清儿的名声被害,被同窗避讳嫌弃。最终导致清儿在私塾被排挤,不得不转学去了应天书院。

桑拧月最后一次听说王家的情况,那时候王徐氏已经在慈幼局养好了身子,据说是回徽州去了。而她那两个好孙儿,因为盗窃、行凶、伤人等恶性事件,被收监入狱,直至如今还没有出来。

在桑拧月记忆中,王徐氏是个特别自私自利的人。她既然觉得两个孙儿靠不住,又已经回了徽州,那便是做好了老死徽州的准备。可为何她又入京了,这件事她当真不知道,她也不清楚,她是何时回的京城。

桑拧月把大体情况和常敏君一说,常敏君就叹了一口气,“如今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尽快找到王徐氏,让她说出事实真相,以免有更多的人被误导,再往你身上泼些别的脏水。”

上一篇:我家猫猫是邪神 下一篇:娇缠春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