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番外(366)

作者:二三意 阅读记录

魏明谦中正平和,脾性温润,是当之无愧的朗润公子。这样的人,对所爱的人自然会穷尽所能去包容和宠溺。可长荣不是个甘于平凡的性子,她也受不得任何委屈。

她能在被母亲催生的情况下,抱着报复母亲的心思,暗戳戳给父亲与玉安公主牵线,那她就完全有可能,在别人哪里受了气时,做下更冲动、更两败俱伤的事情来。

说来说去总之一句话,长荣的性格已经定型了。除非找个能时时刻刻压制住她的人,让她这辈子都翻不出什么风浪来,不然,她指定要搅合的夫家鸡犬不宁,最后再落个妻离子散的下场。

而魏明谦,太温润了,脾性太内敛了,他压制不住长荣,也克制不住长荣。

沈廷钧的话虽短,但却有太多未尽之言。魏明谦不傻,几乎是瞬间就听明白了沈廷钧的意思。

他当即就疑惑道:“你不看好我与长荣?”

沈廷钧微颔首:“我说句不中听的,你压制不住她。”

魏明谦只笑:“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没想到你竟是说这些。什么压制不压制的,你怎么还有这些老封建思想。你啊,跟我祖母似的。”

想他祖母在世时,那老太太可不是个善茬。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管婆媳间相处,还是夫妻间相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老太太强势了一辈子,将女儿和儿媳、连带着相公、儿子,都压制的死死的。

倒也不错,女儿因脾性谦和,被宫里选中进宫做了皇后,又做了太后。媳妇呢,脾气更内敛,母亲连大声与人说话都没有过,对祖母的坏脾气也全然忍着,如此婆媳间倒也相安无事。

可就因为祖母太强势,导致祖父和父亲都有些“窝囊”。家中全靠女眷撑着,祖母年迈了,也终于意识到没有强势的男主人会有什么坏处。于是,在宫里给太子选伴读时,祖母径直找上了姑母,让姑母给他安排了进去。为的就是他能受到些帝王与帝师们的教诲,多学些男人顶天立地的本事,别弄得和他爹及祖父似的,出门了连与人红脸都不敢,脾气软和的简直不象话……

说这些就扯远了,只说听到沈廷钧说,他压制不住长荣,魏明谦就忍不住笑了出来。

他何须压制长荣?

夫妻一体,长荣又是他心尖尖上的人。若真能把她娶进门,他尊着她、敬着她、宠着她、惯着她都来不及,又哪里会想着去压服她,折断她翱翔的羽翼?

他所喜爱的,就是那个天子娇女一样、高傲不可一世的长荣郡主啊!

沈廷钧好话说尽,但魏明谦依旧是那副不以为意的模样。

此情此景,沈廷钧就忍不住想起了一句话,叫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不过,他都重回年少了,许是今生魏明谦和长荣也能有个不一样的结局呢?

毕竟少了他与长荣的那段姻缘,长荣若真嫁给魏明谦,许是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怨言。许是魏明谦拿真情感动她,两人就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呢?

以后的事情都是说不准的,沈廷钧只做自己该做了,做完了,便也毫不留情的起身离去。

他该回府了。

想必他有意外放的讯息,经过这一天的发酵,也传到了父亲的耳朵里。

父亲对他的仕途自有安排,外放远不在他们的安排内。

不过久经宦途,沈廷钧对人心的把握早已到了老辣精准的程度。

他有把握说服父亲,更有把握让父亲为他让步。

京城,他呆了一辈子,已经待够了。

现在,此时此刻,他只想外放的事情尽快定下来。

他迫不及待要去晋州找月儿了。

第232章 if线(三)

武安侯对嫡长子仕途心有成算。

可以说,几乎是从沈廷钧出生那刻起,他人生的所有规划,便都在武安侯的预算中。

武安侯也当真给嫡长子安排了一条通天的捷径——先做太子伴读,继而科举出仕,然后凭能力与多年朝夕相伴出的感情,得帝王厚爱并委以重任。

上辈子,沈廷钧自然是不介意遵照着父亲的安排走的。事实上,武安侯虽早逝,但沈廷钧的仕途,却几乎都是按照父亲的预演在前进。

但今生不同了,他有了更重要的抉择。也有了更紧要的,要去做的事情。

久经宦徒的沈廷钧要说服父亲,自然不是一件难事。

事实上,武安侯虽然对于他的贸然决定心中不满,但儿子素来主意大,这次考量的也确实周全。既然他有心外放,那就放他出去。左右他正直壮年,还可以将侯府撑上二三十年。

武安侯到底是颔首同意了儿子的提议。其实如今他不同意也没办法。毕竟事情既然闹到他这里,隆庆帝和太子哪里必然更早一步得到信。

为人臣子,要言而有信。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断然没有收回来的道理。不然,满朝文武之后要如何看待子渊?隆庆帝和太子又要如何看待儿子的出尔反尔?

武安侯点了头,但外放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安排好的。

沈廷钧到底是太子伴读,还承担着太子府里的一些差事,这个自然要早些做好交接。

再来,他在六部轮值,如今其余五部都走过,只差工部还没转过一圈,自然要功德圆满了,才好离去。

最为重要的是,沈廷钧这次是有目的的外放,他要到晋州去。而晋州因是书商之地,学习气氛浓郁,百姓被教化的也好。这就导致,这边的官员很容易出政绩——也就是说,这边的官位比较抢手,何时能空出一个合适的位置给沈廷钧,那真不好说。

鉴于这种种,沈廷钧外放的事情就搁置下来。

他面上若无其事,每天上衙下衙,甚至在工部轮值过,还按照隆庆帝的吩咐,又去督察院和大理寺走过一圈。

因为与三司有关的事情,沈廷钧都太熟悉了。而官场这一套,他又早就精通其中的章法。这就导致,到了他手里的事情,总是能最大程度的被处理好。

长此以往,隆庆帝愈发舍不得放人了。为此还在与皇后共进午膳时说:“有子渊在侧,朕省了大力气。这小子,不知道是之前藏拙了,还是如今开窍了,朕使唤起来,竟是比那些阁臣还顺手。”

顺手且罢了,关键这小子差事儿做的漂亮,还不居功自傲,就真的谦逊又有能力。这样的人,就是再有十个八个隆庆帝也不嫌多。如今既没有那么多,可有一个子渊也是好的,偏子渊今天又询问他外放的事儿……

隆庆帝一时间就觉得,似乎连面前的饭菜都不香了。

他与皇后道:“这都过了一年了,他这心意也没改变。罢罢罢,既他想去,那就让他去。”

皇后闻言这才开口问:“可有合适的位置?子渊可有想去的地方?”

提及这个话题,隆庆帝忍不住轻“呵”一声。“那小子倒是没仔细与朕说过,只朕听晟儿说,子渊没少折腾与江南几个州府有关的书籍看。他看的最多的是晋州的书籍,似是想去哪里。”

皇后轻笑:“那陛下干脆好人做到底,这次就成全了子渊吧。”

隆庆帝又哼哼,但哼哼过后也叹口气说:“成全他也好,总归是在咱们膝下长大的,和咱们的孩子也差不到哪里去。他要离家了,咱们总的为孩子做些什么,那就顺了他的心意,放他到晋州去闯一闯。”

隆庆帝定了主意,很快吏部就传来了明确的旨意。

沈廷钧被擢升为正四品晋州通判。

正四品,这官职看似不高,在朝中也不起眼。可若是放在地方上,那也是文官中数一数二的存在了。

且别看沈廷钧如今才正四品,可他本人却还不到弱冠之年。年仅十九岁而已,还能称得上一句风华正茂的少年郎。

不少人在他这个年纪,还在闭门苦读考科举,可他早已经六元及第、六部三司轮值,并且累计了半朝的人脉,成功得到隆庆帝和太子的看重与信任。

上一篇:我家猫猫是邪神 下一篇:娇缠春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