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中喜+番外(113)

作者:粥十九 阅读记录

邓珏忙寻声跑过去,看见一女子抱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那孩子闭着眼睛,瘦弱苍白,那女子惊慌失措,不停地晃着孩子,喊着那孩子,声音都变尖了:“豆豆,豆豆,邓大人!邓大人!豆豆他怎么了?”

这尖锐的声音引起躁动,不少人探头看了一眼,嘟囔了一句:“饿死了吧!”

的确,已经饿死太多人了,但母亲最听不得这个,她立即哭了,豆大的泪珠砸下来,像是要把自己都砸碎了:“不会的,不会的。”

邓珏忙安抚那母亲:“云姐,别急别急,我看看。”说着,邓珏忙探了探豆豆的鼻息,又摸了摸他的脉搏,这些日子,邓珏也自学了点医术,他立即看出来豆豆还有呼吸。

“豆豆只是饿晕了,没事啊,没事,云姐,别急,别哭了。”

“这可怎么办啊?我听他们说现在已经没有余粮的,我们还怎么活啊?还不是得死?”云姐急道,哭泣并未停止。

邓珏沉默了几秒,的确,余粮已经没有了,现在只能等着几天后北方的筹粮,可这话不能说出去,说出去只会引起恐慌,但他们如今的确拿不出粮食,自然也骗不过他们。

邓珏正纠结呢,卓文青突然蹲下来道:“云姐是吧?我们有余粮,怎么能信传言呢?放心,一会儿我们就找人熬粥,豆豆不会死。而且朝廷的粮食已经在路上了,五日后就送到。”

邓珏愣了一下,扭头看向卓文青,卓文青目光坚定,语气也令人信服,邓珏心中不免疑惑,刚刚他们才讨论过没有余粮的情况。

“邓大人真的?”云姐不信刚刚来的卓文青,只信一直陪着他们帮助他们的邓珏。

邓珏想了想,还是暂时说了谎:“是真的,云姐。”

卓文青又立即起身,往前走了几步,站到已经熄灭的篝火旁,拍了拍手掌,然后扬声道:“各位百姓们!我知道大家有怨言,但请大家不要放弃,朝廷不会不管你们的。现在朝廷已经派人去北方筹粮,粮食已经在路上了,五日后一定能够送到,我们还有一部分余粮,所以请大家坚持住,不要听信谣言!

我卓文青就是朝廷派来赈灾的官员,我保证会让你们度过难关!届时,朝廷会免费给我们分发粮种和农具,帮助我们种植和过冬,你们放心,我们绝不对百姓食言!”

四下顿时一片窃窃私语,有怀疑,有犹豫,就会有希望。

剩下的就是去寻找那不存在的“余粮”。

卓文青起身带着李彦往外走,邓珏追了上来:“去哪?”

卓文青道:“你不是说离得最近的一户乡绅有许多存粮吗?我们今天必须想办法要来几袋粮食,现在不能再饿死人了,所以就算是跪,我们今天也得跪来粮食。”

第82章 借粮

石狮红灯笼的大门前,卓文青一行人站定,齐齐抬头看着牌匾上“曾府”两个大字。

邓珏道:“曾府是这县里有最多田庄的乡绅,他们的粮库比刺史府的还要大,但他们之前已经捐过一次粮了,我们也上门找了几次,可这府上的曾老爷声称他们也没有多少粮食了,该捐的都捐了,死活不松口,我们也不能去搜了人家的府邸,而且他们府上有许多会武的家丁,防着那些灾民,也防着我们,我们的确无法强求。”

卓文青道:“捐过一次粮了,想必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如今我们的确不能强求,是我们要求人,态度不能过刚。既然他们还没有搬走,就说明还有余粮,而且肯定能过了冬,只是他们把粮食藏起来罢了。走吧,敲门。”

白七阳立即上前去敲门,门打开,小厮看了眼卓文青他们,警惕地问了句:“你们是什么人?”

卓文青道:“京都来的官员,请告知一声,我们想见你们曾老爷。”

那小厮应了一声,又立即把门紧紧合上了,一副风声鹤唳的模样。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他们几个人被小厮带到中堂。

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男子笑着迎上来,说着就要跪下来:“参见两位大人!”

卓文青忙把他扶起来:“跪天地父母跪帝王,可不能跪旁人,曾老爷是要让我这个晚辈折寿啊!”

曾老爷尴尬地笑了笑:“是我糊涂了。”

“两位大人请坐。”曾老爷示意人上茶。

卓文青应了一声,一边坐一边道:“刚来这县里,就听说了曾老爷的声名,这些多年来,每次有灾,你总是捐款捐粮,施粥济民,是沧州出了名的大善人,我刚刚来的时候,那些灾民还提起你,说曾老爷一心为民,他们都非常感激你。”

曾老爷忙道:“不敢当不敢当。”

卓文青微笑道:“曾老爷不用谦虚,人在做天在看,曾老爷行了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如今这次水灾实在是来势凶猛,灾民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令人痛彻心扉,想必曾老爷也是不忍心,上次才主动捐粮。”

这话说到这份上来,曾老爷只能顺着往下说了句“是”。

卓文青叹了口气,又道:“太子殿下派我等前来赈灾,看到灾民如此悲惨,真是寝食难安,太子殿下也是彻夜难眠,时刻关注着灾民的情况,可是刚刚又饿晕了许多孩子和老人……曾老爷,这要是不及时施粥,恐怕又要死许多人啊!”

曾老爷也叹了口气,愁眉道:“大人不瞒您说,我的确心疼这些灾民们,我也想救他们,可我已经没有什么余粮了,这事邓大人是知道的,他已经来过许多次了。”

邓珏避开曾老爷的目光,没有回答。

曾老爷一顿,又看向卓文青。

卓文青道:“我明白,曾老爷,但如今北方筹粮已经在路上了,只需熬过这五日,就能解救灾民们。曾老爷,我知道你肯定还有存粮,我们不是拿,是借,等粮食送过来,我们立即还给你们,我们也不借太多,五六袋就可以。你放心,我们可以写欠据,朝廷绝不会骗人,还请曾老爷相信朝廷,也帮一把这些灾民们。”

良久,曾老爷叹了口气,起身道:“能帮一把也算我的福分。各位大人,跟我来吧。”

曾老爷带着他们走到后院的粮仓,打开钥匙,里面堆积了几十袋粮食,但也只占了粮仓的一个角落,空落落的,显得格外少。

曾老爷叹道:“粮仓如今也就剩这些粮食了,大人们,我还要养活我们这一大家子,我们的田庄也被淹了,如今也只能靠这些粮食过冬……所以大人,我最多只能拿出五袋,还请大人千万不要怪罪。”

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够,卓文青也猜得出来,这不是真正的粮仓,不过是曾老爷拿出来糊弄他们的,但这不重要了,能借到粮食已然不错了。

卓文青道:“我自然理解,还请曾老爷现在派人帮忙把粮食送到灾区,我会把借据送到府上。”

曾老爷应了一声:“好,我立即派人安排。”

等人走了,曾老爷立即变了脸色,冷着脸对小厮道:“曲中官猜得不错,他们果然要来找我借粮。幸好我提前换了粮仓!”

那小厮奉承笑道:“老爷厉害!这些日子咱可得仔细呢!”

曾老爷抬脚往房间走去:“怕什么?按照曲中官的话照办就行!一个太子算什么,这京都啊,除了陛下,老祖宗最大!”

“是是是,老爷说的对!”小厮立即跟上。

把粮食运回来,白七阳立即去熬粥,李彦也跟着卷起袖子去帮忙,许多老人小孩儿无力走动,卓文青和邓珏便一碗碗送到他们手中,粥熬得很稀,但总算是能暖暖胃,四下的气氛也缓和了不少。

夜晚,卓文青躺在单薄的被褥上,望着透过布棚撒下来的微弱月光,难以入眠,心里祈祷北方筹粮一定要快点送过来,希望林子书他们路上平安顺利。

此时,在宸王府的院子中,魏平朗正独自饮酒,他抬头看着明亮的月光,而后低头苦笑,月光再明,也照不清他自己的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