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53)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为什么要带孙子回去?好不容易才来到扬州。”林黛玉问出兄长也十分关心的问题。

无论怎么看,眼下留在扬州都是最好的选择。既有城西的织坊招工在即,也有府衙对流民们的关照。留在扬州,重新开始更好的生活,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回京师呢?

“那是我的家哩。”水姨不置可否的笑着,眼中尽是对故乡的牵挂和怀念,话语中含着无法劝说的坚定,“我的老伴、孩子都埋在那里,我得回去陪他们。”

宝琴看到这段记述时,心中亦是一阵怅然。林黛玉的笔风,跟陈恒极为相似。除了标点符号的运用外,对遣词造句上也尽量通俗浅白。

可再简单的字眼,也无法掩盖水姨的悲惨命运。宝琴既恼怒那位公子的冷漠无情,也感慨水姨的凄惨命运。

“林姐姐准备把它发到报纸上吗?”薛宝琴有些好奇。

林黛玉却有些苦恼,忍不住抬手击额道:“我不知道,总觉得还少了些东西。”

这份直觉,是林黛玉与生俱来的才能。她在文字上的敏锐,远比其他人想的更敏锐。

宝琴瞧着她的模样有些好玩,笑着提醒道:“林姐姐这个动作,倒让我想起一个人来。不妨,去问问他?”

让她这么一说,林黛玉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的动作不就跟陈恒思考问题时一样嘛。

她露出些许羞涩的笑容,带着几分犹豫不定,“确实是个办法,只是要怎么约见兄长呢?”

林黛玉觉得此事,只靠书信传递肯定说不清楚。脑中第一个想法,就是要见一见对方。她觉得,只要跟兄长说,就一定能得到些许答案。这份信任,就是如此直接。

不过眼下对方整日在城外忙,要怎么见到对方确实是个难题。

这事啊,宝琴也没办法。

贾氏跟她娘可不同,不同的出生和家教带来的规矩、生活方式,都是截然不同。

林黛玉也清楚这一点,只能在忙完书院的事情后,无可奈何的坐上回府的马车。

摇晃的马车内,雪雁见着小姐频频改变坐姿,也瞧出黛玉今日的异样。

“小姐,你怎么了?可是不舒服”

林黛玉摇摇头,只是抬手掀起布帘的一角。马车外,红光倾泻在古城上,市井的吵闹声才刚刚传进来,又被垂下的布帘遮住。

“离城门关闭还有多久?”黛玉问道。

雪雁老实回道:“还有半个多时辰。”

“走,我们出城。”林黛玉的心中一突,兴奋的挥下手,“我们去找兄长,我有事找他。”

“啊?!”雪雁大吃一惊,可还来不及犹豫,她已经应道,“哦,奴婢这就出去跟车夫说。”

……

……

当林黛玉捧着手炉出现在眼前时,陈恒没给吓到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你怎么来了?”陈恒的神情有些紧张,如今天色渐暮,营地里都是合家烧饭的热闹情景,自己这个妹妹怎么跑出城了。

林妹妹将目光从四周的景色,移到晚霞中的兄长身上,突然低头一笑,“自然是妹妹有事找兄长。”

人都已经来了,现在说‘明日来找’也是于事无补。陈恒点了点头,收拾了桌上的资料,起身道:“信达,帮我把它们装起来。”

“诶。”

晚风吹拂冰雪消融后的草地,彩霞盖在它们身上,掀起一阵阵短小的浮浪。

陈恒陪着林黛玉在营地外徐徐踱步,话题不免来到对方来此的原因。

他看过林妹妹写的文章后,不等对方详细阐述,就疑惑道:“你是觉得少了些东西?”

“兄长,你怎么知道的?”林黛玉很是惊喜意外,连走路的步伐也轻快起来,“是的呢,我写完后,就觉得不对劲。”

“因为还少了些冲击力。”陈恒笑着将文章还给妹妹,陷入短暂的沉思。

自己这个妹妹,跟寻常的女孩肯定是不同的。聪明或许没有高低之分,但早慧这点,鲜少有人能跟她企及。

再加上她又有颗七窍玲珑心,遇人遇事不免想的深些、多些。

就如眼前这篇文章,如果当成发到报纸的新闻来看,已经十分完整。前因后果,详略得当。

可要把它作为林妹妹想法的延伸,那就少了点东西。

而黛玉最近的躁动,放在陈恒眼里就是对方意志想法的觉醒。就像每个孩子,在步入青春期带来的烦恼一样,她想看到更真实的世界,也迫切的想跟这个世界对话。

这份想法,撞上水姨的事情,不免就变得棘手起来。

本质上,从水姨身上所表露的东西,是大户人家对奴婢的生杀予夺。是个人命运对权力的无力抵抗,只能选择逆来顺受的结局。

林妹妹的早慧,让她轻易捕捉到这点。良好的品性,让她不甘于对此事视若无睹。只是受限于见识阅历,无法理清背后的含义。

只是,有必要告诉她这些吗?

眼前这个女孩终究不是谁的所有物,独立的个体只要不停止学习。逐渐成长自我的意识,势必会接触到世界的参差和不公。

这个过程中,又要如何确保她不会因此受到伤害呢?

陈恒忍不住用手指点着额头,一脸的苦恼头疼。如此头疼,自然不是因为自己的无心之举,造就现在进退两难的情况。

就在他为女孩思索时,耳侧突然传来轻笑声。

陈恒不解的转过头,看着并肩而行的女孩,奇怪道:“怎么了?”

“就是觉得城外的景色不错。”林黛玉心虚的解释着。

她的心里是高兴的,既为陈恒的苦恼,也为晚风的温柔。说不上来是为什么,看着兄长为自己的事情头疼,竟然会有些幸灾乐祸的小窃喜。

想到这里,林黛玉就觉得自己今日的举动,真是英明无比。

陈恒不知道这丫头高兴什么,只把手垂在身后,说出自己的答案,“妹妹,你有没有想过写话本?”

“啊?!”纵然是聪明大胆的林黛玉,也被兄长的话吓的立在当场。

陈恒也不是头脑一热给的意见,像黛玉这样聪明早慧的人,要是把她关在房中,一定会走入自怨自艾的悲愤中。

世人只看到李清照的诗词,却看不到她无处施展的不甘苦闷。

才华会成就一个人,也会成为人的牢笼。

他希望林妹妹在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之前,能先学会跟世界、以及自身才华的共处。在这个过程中,积蓄着自己的眼界、能力。

要完成这一点,又不能阻断黛玉跟外界的接触,用文字无疑是最好不过。而这其中,写话本无疑又是更温和的一种方式。

翻遍中外文学史,那些写小说的,比起写诗歌、文学的文人墨客,心思总是要宽泛、柔和一些。相较后者,前者的生活也会如意、平顺许多。

“兄长,你觉得我合适吗?”林黛玉有些怯生生的问着。

“我觉得合适。”陈恒很认真的点头,他这个妹妹在才能说,自然不必多说,“不过还是要你自己做了才知道。”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要是不喜欢,我们再想别的。”

写话本嘛,元和先生最有发言权了。

手握《聊斋志异》《蜀山群侠传》的陈恒,十分认可林黛玉的能力。

只见他继续笑道:“你可以试着把水姨的故事,写在话本里。不过要改用化名,故事的内容也要重新编排。”

年轻的心,总是躁动着的。林黛玉也兴奋道:“那我该写个什么样的故事哩。”

也许是太高兴,她在陈恒面前转了个圈,轻轻飘起的衣裙,顺着发丝的轨迹画出一个圆弧,她掰着自己的手指头,继续道:“兄长,你说我用什么化名好。”

一个又一个问题飞来,陈恒被女孩的情绪感染,轻笑道:“就用潇湘子嘛,我觉得听起来挺酷的。”他回答的很是随意。

自从天真烂漫的英莲出现后,他突然也不那么重视礼教的束缚。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