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79)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这两个人的脑袋凑到一起,中间又夹着一个林珏,另一边又是林氏夫妇在一一道别,倒把贾琏衬托的跟个客人一样。他闲着也是无聊,只好把视线在陈恒跟黛玉身上猛瞧。

妹妹这番话,让陈恒听的糊涂。见贾琏看过来,索性也板起脸,轻斥道:“说什么胡话。”他转身朝着信达招招手,从对方手中拿过早就准备的东西,“你这次生辰是赶不上了,这些礼物就提前送给你。这次,可别念叨我没送东西。”

林黛玉一听,心中已是升起欢喜。再看着对方的倦色,又有些心疼道:“我又不是不回来,最多也就一两个月。兄长,你等我回来再给也是一样的。”

我信你这话就有鬼了,陈恒假装没听到,自顾自说道。

“主要是赶巧。前几日有空,我就出门转转,想给你找些合心意的东西。结果,还真让我碰着它。”

陈恒提着被黑布盖着的木笼,又当着林妹妹的面掀起一角,只见一只小狸花猫正躺在笼子里睡觉。

“我也想不到送什么。”陈恒坦然解释道,“店家说它母亲脾气温和,从没有伤人。我看它还喜欢捉些飞虫,性子也是活泼的很。觉得合适,就给你买来了。”

黛玉从兄长手中接过木笼,倒有些不舍得交给旁人,只默默站着,听着陈恒继续唠叨,“养猫的事项,我已经写在书中。你记得跟雪雁一起看。养的时候,可得小心些。”

从怀中拿出一个书袋一封信,陈恒见黛玉抱着木笼不撒手,索性就交给雪雁。“该说的话,都在信里了。”他又着重点了句,“路上……注意安全。”

“兄长,舍不得啊?”黛玉的嘴角勾出弧线,她抱着木笼不敢乱动,只笑着探了探头,“放心吧,玉儿一定速去速回。”

陈恒也不置可否,只看着一起长大小妹妹,无奈叮嘱道:“要是碰上什么难事、烦心事。若是解决不了,就写信告诉我。”

“知道啦。”林黛玉笑着点头,她瞄了面前的兄长一眼。又赶忙移开视线,正巧就看到林家的下人,一箱一箱的往船上搬东西。

风吹动浪涛,潮声阵阵响动之际。

见江风催送客,之前还一直点头的女孩突然笑道:“要走了呢。”

离别的情绪,就这样在两人之间升起。二月微寒的风,从缝隙中穿过他们的衣角。

林黛玉这才惊觉,从陈恒来到扬州开始,这是他们之间第一次,要分别这么久。

“嗯。”陈恒点点头。

“兄长,等我回来。”

“好。”

林珏在旁看了半天,瞧着这两人总算是说完话,才凑上来想要看一看木笼里的小猫。结果,手才刚伸出去,就被姐姐直接拍飞。

“大哥。”林珏也很是无语,冲着陈恒就开始叫屈,“不行,你也得送我只猫才行。”

“好好好,知道了。”陈恒还来不及多安慰,跟贾氏谈好事情的林如海,就出声对众人说道:“时间差不多了,也别耽误其他游人上船吧。”

贾氏此行坐的是官船,为了躲避他人挤压冲撞,林如海也是无奈暂时清出码头。

他们家难得回一趟京师,要带过去的东西实在太多。

可这样不免给其他人造成不便,作为父母官的林如海,心里也是催促着妻女赶紧出发。

贾氏又叮嘱对方几句,示意林如海照顾好身体,才带着依依不舍的黛玉走上官船。

陈恒手里握着林妹妹临行前给的书袋,一直注视着官船消失在碧波中,才跟林如海一起打道回府。

“回去别忘记温习功课。”

“嗯,伯父也是,在河堤上巡视,注意安全。”

……

……

回到家后,陈恒照例准备开始读书。只是在这之前,他将林黛玉交给自己的书袋打开,取出其中的物件,准备坐在位置上慢慢看。

最上面的是林妹妹手写的话本,纸张不厚,陈恒却看的很仔细。这个故事倒也简单,概括的讲。

说的是一个贫民家的女儿,因受天灾所害,无奈卖身在国公府中,被主人家百般苛责。最后设计逃出国公府,在城外被农家子搭救,养育了一个考中状元的儿子。

这个故事看上去普通,只是架不住黛玉优秀的文风,读起来倒让人朗朗上口。何况看黛玉在文末的注释,应该只是初稿,还未彻底定型。

“兄长,我不便去水姨的灵堂,只能麻烦你替我把这份稿件烧给水姨。妹妹曾跟水姨说过,写出来的话本,第一个要让她看到。”

是这样啊,陈恒心中已有数,他之前就猜测这个话本的原型是水姨。只是以他阅书多年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还少些起承转合。

不过作为黛玉的出道作,已经十分优秀。而且时下的文坛,肯以女性为主要角色展开的话本。除了他的那本《蜀山群侠传》,真的只有黛玉这本作品,算是一片空白区域。

加之,又有黛玉的文学底子摆在这里,陈恒还是很看好这本话本的前景。

他放下话本,又拆开妹妹写的信。只见上面写着一篇短文,用潇湘子的名义,写了一个在京师受尽压迫的女人,如何一路逃难到扬州,最终病死的文章。

光看文风与遣词,这篇短文比起话本,倒是朴实犀利许多。

陈恒光看这个写法就猜到,黛玉是想将它发到报铺上。

往后一看,果然如此。

“此文,还请兄长帮妹妹发到报铺去。”

陈恒又将文章翻到前夜,只盯着黛玉最后一句总结短句:“生命如花凋落,飘落在纸上变成文章。”

如此偏白话的语句,像极了陈恒的文风。

他们两人一起读书长大,林黛玉在写文章时,其风格也跟陈恒极为相近。

关于这一点的利弊,陈恒当初跟她讨论过。

“报纸上的文,终究是要让普通人看的。读书人爱的文风,种田的百姓可就未必喜欢。”

“我认为话本是话本,报纸是报纸。前者可以肆意行文,后者倒是朴实些为好。让更多的人看到、看懂,才是我们办报纸的意义。”

这段话,是陈恒在探讨报纸的意义时,跟林妹妹说的。没想到,对方竟然有听进去。并在其上,又加以改进文风。

这是妹妹第一次在报纸上独立发文。文章质量又是上乘,在写实的基础上兼顾了优美的遣词。

寥寥几百个字,就将一个苦难女人的一生写在纸上。让人看完,也不禁为文中人的遭遇抱腕叹息。

陈恒想了想,直接提笔在纸上补充道:“文词之美,有秦汉乐府之风。立意之远,有唐宋大家之气。”

署名,自然是元和先生。

他要替自己这个妹妹助拳呢。

等到信达端着茶走进屋内,看到陈恒在桌上埋头忙碌,连忙惊道:“二哥,你怎么不把窗户关上再办事。”

陈恒后知后觉,才意识到之前出门时,信达把窗户打开给房间换空气。

“哈哈,没注意。”陈恒笑了笑,继续低头抄东西。

信达关上窗后,才走到哥哥身边,见到对方在抄林姑娘的东西,不禁好奇,“哥哥这是要干什么。”

“抄着完。”陈恒不好解释,只能敷衍一句。

这是他自己的私心。

妹妹这本话本颇具纪念意义,陈恒准备珍藏起来,等到她以后写出更好的故事,再把这本原本拿出来给对方看,让她能回望自己的成长。

至于烧给水姨的那份,只好陈恒自己代写手抄了。

“哦。”信达也不好多问,自己从书架上找下一本书,端着凳子坐在哥哥身边。

……

……

此时的黛玉,也在拆着兄长的信件。官船在运河上行驶的很稳,放出笼子的狸花猫,正好奇的打量着新世界,以及新主人。

雪雁十分喜欢这个小玩意儿,趁着小姐在忙事,已经抱着小猫玩耍起来。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