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241)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一会说自己是心甘情愿,绝不会误了陈恒的事。一会说自己武艺高强,必是去扬州的不二人选。

真要说起来,柳湘莲的功夫是顶好的。他小时候就爱舞剑弄枪,别人看书习字的日子,柳湘莲也是抱着家传的鸳鸯剑不撒手。又曾遍访名师苦心钻研,算得上一等一的高强。

至于其常在梨园厮混,未免是被困在京师中,自诩‘天下无敌’的孤独所致。可真要说他武艺高强到压天下人一头,也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只是柳家人之前不许未成年的湘莲四处乱窜,只好将他困在京师,又不给他指明去处。一来二去,倒把好好一个少年郎,磨得心气也是少了半截。

京师的勋贵子弟,最会踩低捧高。柳湘莲这样的出身,要不是有这份武艺,也不会在京师过的如此潇洒。

辛耿见其一再作保,这才勉强答应了柳湘莲去扬州的事情。只补充一句,“你我有言在先,此去当尽心尽力。等回过头,我再碰到陈贤侄。必然问你在扬州的情况,若是听到半个不字,你往后也别在我面前晃悠,我觉得碍眼。”

见伯父说了重话,柳湘莲这才慌张拱手道:“伯父放心,侄儿绝不会误了陈家小哥的事情。我这就回去收拾一番,即刻动身。”

见柳湘莲急吼吼的就要跑出门,辛耿连忙将其劝住,“且住,再过几日林知府的家眷也要启程回去。你到时跟她们一道过去,也好沿途做些护卫。”

“是。”柳湘莲踩着门口的亮处一听,也就爽快应下来。见着辛耿的气色转温,又巴巴笑着上来讨笑。

他自幼没了爹娘,在家里也不是个省心的主,常惹长辈训斥厌弃。长久下来,性子不免有些独。前几年,也就是碰到性情豪爽、志趣相投的辛素昭,才感觉到些许情义。

柳湘莲敬重辛素昭,才更敬重辛耿。对此,辛耿也是知道。打过晚辈几棍,自然要安抚这小子几句。

“莲儿,你打小自由惯了。这样的性子,下去到行伍中,也容易生出祸事来。可你又喜江湖气,平日不爱读书作诗。如今年岁越发见长,更该为以后做些打算。”

辛耿拉着晚辈的手,语重心长道,“如今扬州是个龙门场,这里出了一个礼部侍郎,又走出一个京营节度使。你的机遇,说不好,也要落在此处。难不成你还指望,将来继承那个国公之位?还是想看着,往日那些欺侮你的人,都爬到你的头上去?”

柳湘莲的出身,比起那些直系兄弟,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真要轮到他,柳家的男人都得死个干净,才有这种可能。他听明白辛耿的话,知道长辈是为自己好。感受到少有的关爱,这才心悦诚服道:“伯父,侄儿知道了。去了扬州,我一定好好办事。”

“回去收拾好东西,且等我的口信出发。”

“是。”

送走了柳湘莲,辛耿又拿着林如海的家书拜访一趟荣国府。名义上是送信,实则也是上门拜一拜荣国府的排场。

他即将执掌京营十万兵马,林如海肯给辛耿自己的家书,也是为了给他一块敲门砖。他若不去一趟贾府,纵然有陛下的支持,下面的勋贵人家也只是口服心不服。

只拜访荣国府、绕过曾数任节度使的宁国府。又可以宽陛下的心,辛家若真跟贾家关系过密,那也是取死之道。

这里面的窍门,就是一个‘度’字。既要替陛下拿住京营,也不能让陛下疑心,更要让自己顺利上任,避免留下办事不利的坏印象。

以林如海的家书为由,真是适合的很。心中谢过林如海的美意,辛耿又备好一份厚礼,送给即将回扬的贾氏母女。

这也是此去的主要目的,一来借此告诉林大人,他的好意自家知晓。二来在扬州共事多年,相互间多有照应的时候。

在扬州的时候不好说,到了京师,两家人反倒好走动些。这就是离得远的好处,迎来送往的门道,也就在此处。陛下纵然知道,也不会怪罪。

他跟贾政的会面,倒不用多提。只说后头的黛玉接了爹爹书信,已经跟姐妹笑闹开。

“我要回家咯,我要回家咯。”

林黛玉是真的开心,她这一次出来已经有半年之多。贾府纵有千般好,也比不得扬州的寒舍二三间。

感受到林妹妹的喜悦,一旁的探春等人也是恭贺道:“可算是随了你的意。怎么,林姐姐这么高兴,可是怨妹妹们照顾不周?”

林黛玉轻笑一声,贴着探春妹妹坐下。两人今日都是穿了相似的淡黄色的长裙,又配着半臂石榴色衣服,贴的近了,更像是亲姐妹。

“就是姐姐妹妹们照顾太周到,才惯的我乐不思蜀。倒忘了,还有个弟弟在家中。我再不回去打他一顿,就怕他没好好念书,偷懒偷到天上去。”

她们今日还是在梨香院玩乐,宝钗跟宝玉自然是少不了。后者的闷闷不乐先不提,宝钗倒是坐在黛玉的身边,笑着拉住姑娘的手,“要我说,京师有京师的好,江南也有江南的妙处。见着林妹妹这般欢喜,也让我想起在金陵时的快乐。”

林黛玉一听,想起前番母亲点评对方的话。忍不住用手拉住宝钗,真诚又心疼道:“宝姐姐若是思乡心切,等妹妹回去后,就替姐姐寻些金陵的玩物,送来给姐姐玩乐,你看可好?”

这大概是林黛玉第一次看见宝钗失态。只见那张往日除了淡然和浅笑的容貌上,一时怔怔出神,也不知道想到什么。一会儿,宝钗才收拢好心情,笑道:“不必了,有些东西,看不到比看到好。你若是有暇,就替我跟琴妹妹说一声,让她多多写信给我。”

宝钗顿了顿语气,将头偏向远处。她的屋内打扮,比起辛家还要单调简朴许多。往来一片干干净净,跟贾府的繁华热闹,真叫一个天上地下,可谓格格不入。

“我常常想起小时候,跟她玩闹的情景。可她家搬去扬州后,书信倒是少了许多。只盼着她能念及旧情,还记得有我这么一个姐姐。”

此番话说的,如何不让人感伤至深。一旁的女儿家,最是感性的很。见到大家年岁都差不多,等到他年再会,又不知彼此是何模样。

其中探春的感触又最深,她已经隐隐看出宝钗的难处。较之自己,又有几分同病相怜。

同是有个不长进的兄弟,同是有个心眼浅的娘儿。

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借着离别情,探春擦去眼角的泪。只将头靠在黛玉的肩上,叹气道:“林姐姐,你可莫要忘了三妹妹。”

她何尝不羡慕黛玉的生活,若黛玉性子傲慢些,她倒好借故生厌远离。可偏偏黛玉又是这般温和宽厚,叫人见之以生亲切。探春只希望林姐姐过的好些,再好些,也算是替自己圆了一个不敢想的美梦。

“我也是,我也是。”史湘云急得跳脚,黛玉左手一个探春,右手一个宝钗。如此左拥右抱,哪里还容得下自己。

“我们前番还说好,等以后有机会,一起办个诗社、文社。现在林姐姐都要走了,我们都没办成。”

说到这个,林黛玉倒是想到一处好玩的事,拉着周遭的姐妹,“你们只管办就是,等你们写出什么新作好诗来,大可寄到扬州给我。只要是写得好的,我就替你们发到报上去。”

史湘云最喜欢这样的热闹事,听到此已经拍手叫好,又问道:“你那个有本事的兄长能同意?可别到最后,他只肯给你行方便,到让他头疼我们这些萍水相逢的陌路人。”

林黛玉果断摇头,她十分有底气的笑道:“我懂他,兄长他从不小觑女流之辈。”她想起陈恒办下的秋浦街,又道,“若真碰上学识深厚,又敢走出门来发声的女子,兄长定会高兴的很。只是你们要想好自己的化名……”

她话还未说完,史湘云已经接口笑道:“这还不简单,我就叫人间醉。宝姐姐你呢?”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