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283)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哦。”林黛玉眨眨眼,她就说今日的兄长有些怪怪的。果然呢,就是心中藏着事。心中有了准信,她到不再胡思乱想,反而开始给还未回家的弟弟上眼药。

“爹,弟弟也太过分了。府试都结束一个多月,到现在还舍不得回来。”

不过是考中两个案首,就好意思在外头玩疯了,要真等到以后考中进士,那还得了。不得插上翅膀,飞上天?

“你要是想出门玩,也去找你弟一起嘛。刚好陪他们娘俩一起回来。”林如海笑了笑,贾敏本来是不准备陪林珏赴考的。

谁想年前贾家来信,说元春今年二月要回家省亲。老太太觉得这是个热闹的大喜事,连薛夫人都会过来壮声势,就想把女儿也喊回来,一起沾沾皇恩浩荡。

贾敏哪敢去啊,当即说儿子要回苏州考科举。孩子第一次出门,自己这个做娘的要陪着一起。这才成了贾敏如今身在苏州的原因。

“爹,你同意啊?”林黛玉惊喜道,竟然没想到父亲能开明到这种程度。

林如海确实不在意这点小事,陈恒改变着扬州的风气,扬州的风气也在反过来改变着知府。他本就没把女儿当普通孩子养,见外头的小姐姑娘,都把出门游玩之事当作寻常,林如海自己更不会固执己见。

陈恒苦心准备数年的势,就是有这样的妙处。与无声处润万物,叫人不知不觉间去接受身边一点点的变化。雪球越滚越大,直到有一天,引天地一变新色。

“等我们书院放假再说吧。”林黛玉自己还来不及高兴,又忍不住丧气般嘟嘴。

“好,都依你。”林如海闻言,也笑了笑。

……

……

七月二十六日,扬州府衙正式开始受理乡试考生的文书。时任扬州府乡试主、副考官——曹廷受、姚自然,离扬州城也不过三日的路程。

这俩人都是武定年间的进士,是林如海的科场后进。其中曹廷受只比林如海晚一届,可他是那一榜的状元,加之文采实在出众,如今是正三品的翰林院学士,可谓官运亨通。

如此后来居上者,又坐着翰林院的顶职,可见他的文采能压服多少人。李贽派曹廷受来扬州担任主考官,对扬州学子来说,真是一件惨事。

要知道,一般的情况下,曹廷受这样的级别,当个顺天府的主考官才是正常。顺天府,就是京师,此处不必多少。顺天知府,还有小朝廷之说呢。

乡试报名会截止到八月二号或三号,一般是在主考官到后的第二天结束。一是让他过目一遍名单,二是让主考官审核完各步骤,确保没有错处。

头几天报名的人肯定最多,陈恒没去凑热闹,只在家里安心读书。等到八月一日这天,他才决定趁着这个好日子出门。

随行的有薛蝌、江元白、钱大有等人。大家报完名,都没有闲聊的心情,各自收拾好复杂的心情,只转身回家准备乡试。

到了这个关卡,陈恒的心态反倒轻松下来。除了白天看看书、做文章,到了晚上就跟信达躲在家里下下棋,以此度乐。

第一百九十一章 乡试

曹廷受是个长相威严的中年人,如果光看面相和魁梧的身形。说他是兵部的侍郎,反而更符合形象点。谁能想到这样生猛的大汉,竟然会是翰林院学士。

哦,原来是山东人啊,那没事了。

身高八尺的曹廷受,走在扬州一众官员前,颇有虎入羊群的威风气势。也让跟在他身后的姚自然,落个轻松自在。

主、副考官双双而至,林如海自然要出来接待一番。更何况曹廷受的官阶还在林如海之上。随行的宫中禁卫,不是不通人情之辈。说不好,也盼着曹廷受借机放松一下。

可惜曹廷受是个沉默且严肃的人,见到林如海后,就道了一声‘学兄’,只在去贡院的路上浅浅交流几句。等到了地头,更是直接丢下一众人,领着禁卫、府衙差役,正式接管贡院的一切事务。

林如海也不在意,只在下属面前耸耸肩,随意的笑过一声,就让知州张尚贤领着大家去吃宴。他了解曹廷受的脾气,知道这个山东人不是目中无人。

只是一方父母官跟翰林院的学士,在公事上的观念毕竟不同。前者重实务,为人处事不免灵活。后者扎根书海,行事作风自然多些公事公办的书卷气。

两者没有好坏之分,又都属陛下新党之中,不会在这种小事上生隙。林如海得了个自在,也乐的在家中多陪陪妻女。林珏要参加乡试,还早得很呢。林家的气氛,自然是轻松许多。

……

……

可老陈家就不一样了,自从八月初三曹廷受到任,陈家人的考前综合症又开始犯了。

四月陈清岳考中府试第一时,家里本来还想庆祝一二。可思及他的大哥乡试在即,老陈家的人也熄了大操大办的念头,只在孩子回家后,略吃了顿好饭。

陈丐山等人对乡试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只常听闻‘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觉得乡试来头很大。当听到前任泰兴知县,也是个举人时。他们才突然觉得举人厉害起来。

原来过往那么多年,管着我们一家老小的人,也就是过了恒儿这次要参加的考试啊。在陈清岳的讲述下,一家人才开始逐渐明白乡试的不凡之处。

不过现在老陈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大家也不再做默声状,反倒竭力在陈恒面前露出轻松的模样。话里话外,就是咱们家日子不错,你这次不要有压力,真考不中,下次考也是一样的。

哈,这样的变化,陈恒也是始料未及,只能哭笑不得的点头,连声应‘嗯’。他的抗压能力远比一般人要强大的多,既不会因为家人的焦虑而紧张,也不会因为家人的轻松而放纵。

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任何人能阻拦自己。陈恒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家中一直等到八月初九。

三更天还未到,一夜睡不着的信达,已经替陈恒检查起考试的用具。他收拾的声音细碎轻微,似乎怕吵醒还在熟睡的人。

陈恒昨夜睡得早,他每日睡的时辰不会超过四个时辰。到点,自己就醒来。见着信达露出自责的模样,他这个哥哥就笑道:“别多想,我就是睡饱了。”

“好。”信达点点头,又把油布袋提到陈恒面前,“二哥,你自己也看一看。”

“嗯。”

这是大事,再检查几遍也不过分。确认没问题后,陈恒就拎上东西下楼。家里吃的东西,还是老三样,不必多提。

只在出门前,陈恒在兜里揣了三两银子。这是为了预防意外,到时候可以在考场里买笔之用。

是的,考场也是可以买笔的。只是不会出售纸张,避免出现作弊的风险意外。考场卖的毛笔,自然也是拔去毛盖,都有主考官的人亲自检查过。

临出门时,陈清岳为远行的大哥壮声势,“祝大哥此去……”陈清岳行礼而拜,“金榜题名,声闻秋闺。”

到了乡试,已经可以用金榜题名这个词了。放眼天下,许多县里除了一个官老爷,可能连个秀才也是没有。

如果说秀才是长河里看见龙门的鲤鱼,那么举人就是跃过门的那一尾金鲤,其身已化形,其气已聚风云。只等良辰美景,一飞冲天。

“好。”陈恒对着弟弟点头,面露自信的轻松。从五岁开始读书,到如今的十年光阴,期间昼夜不舍、寒暑不断,都化作运筹帷幄的自信,“待我考中后,我们兄弟二人一起庆贺。”

“是。”陈清岳大喜,拉着陈寅一起给哥哥送行,“静候大哥佳音。”

陈恒不再多话,只带着信达一起匆匆上路。此去考试,他早就家人说过不需陪同。贡院离得虽然有些远,陈恒却还是想着徒步过去。

踩着过往读书的回忆,踌躇满志的少年郎走到贡院门口时,此处已经人满为患。薛蝌等人也是一个不落的站在此处,只是到现在,他跟江元白都抱着陈恒编写的辅导书,拼命看着。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