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11)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好不容易熬到下衙,陈恒才回到扬州会馆,就见到愁眉苦脸的信达站在外头。对方这模样,实在少见。陈恒不禁问:“出啥事了?”

“二哥,你的行李都让林家管事搬走了。”信达叹气道,“我不好去衙门找你,更是劝阻不下他们。”

陈恒也是傻眼,这叫什么事。早上出门还好好的,怎么一回来老巢就让人端了呢。他这边正想着如何是好,街上徐徐赶来一辆马车,林家管事放下缰绳,对着陈恒道:“少爷,夫人知道你放衙,让你赶紧回家吃饭。”

得,长者命,不敢辞。陈恒只好领着信达上车,被林管事一路送回府。

林家的宅子在内城,虽不是四王八公所在的核心地段。可左右邻舍都是朝中文臣,是故也取了长安用过的坊名——崇仁。

等马车停在一座三进的宅子前,陈恒下了车就开始惊叹,林家的家底也是不菲啊。这宅子买下来,得花多少钱。

一个翰林的月俸不过四两银子,陈恒的俸禄还要少一些,才三两多,比起‘穷翰林’还不如。

“少爷,快进去吧。老爷、夫人在等你呢。”林管事一开口,陈恒只好点头。

既然是回家,自然没有什么迎接的戏码。陈恒一路走,一路听林管事简单的介绍各处屋舍。等走到中堂,已经换上常服的林如海,正捧茶看书。

“饿了没?”

两人一见面,林如海就主动问起学生。

“还没,午后才在部里吃了些点心。”陈恒摇摇头,他还有些紧张,完全没想到自己今后要住在林府。

林如海抬头看了一眼学生,嘲笑道:“怎么,你还想赖在会馆不走?”

“这不是等着立个大功,求陛下赐套宅子嘛。”陈恒开了个玩笑。还别说,他是真打算一直赖在会馆里。

没办法,他一个月就三两多的收入,要不是有家里一直撑着,他早要沦落京师街头。也就扬州人自己弄得会馆,愿意给解元公开个低价院子。

由此可见,韦应宏得到御赐的宅子,是多让人羡慕的事情。

陈恒会知道此事,还是今年去韦府拜年时,韦应宏自己提起。后者将此事当作一个美谈,常拿出来跟亲朋故交炫耀。

林如海笑了一声,“那就等陛下赐旨再说,现在先好好住为师家里。”

“是。”

木已成舟,陈恒也是拒绝不得。

“你师母给你收拾了套院子,你回头想叫什么就叫什么。”林如海点了点此事,就把话题转到朝堂上。

左右离吃饭还早,师生二人聊了许久。陈恒这才知道,自己走后,李贽跟颜虎吵了一架。

起因自然是茶马之事。这事,姚自然跟陈恒办的不错。李贽有心想要犒赏一二,颜虎却以朝考刚结束,各部要职都要调动当场驳回。

翰林院的翰林,有三年观政期。这个时期结束,他们就能正式进入六部工作。如今的大雍朝,已经开始出现官少人多的迹象。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讲究论资排辈。

颜虎其实说的也在理,此事要端不平,一群翰林闹起来,李贽自己都要头疼。这个时期,李贽若执意想凭心情提拔人,实在太坏吏部的规矩。

茶马边市的功劳再大,现在毕竟没出来。等有了实打实的功劳,再提拔不是更好?颜虎的一番话,说的李贽也是哑口无言。这就是跟文官吵架的坏处,无论怎么说,对方都能占着理。

“陛下让我给你说,这次先委屈你。你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只管提来。”林如海替李贽传起话。

听到这话,陈恒先是一惊。没想到此事还能问的。他倒没觉得什么委屈,只想了想,还真有一事,需要陛下帮个忙。“我听说国子监里藏书甚多,一直无缘得见。听说那边的书楼从不外借,想请陛下开个特例。伯父觉得怎么样?”

林如海一听,当即笑道:“这个好。”又道,“此事一做,传出去对你名声也好。”

陈恒倒没细想过这个问题,他是想闲暇时,在家继续看书学习。奈何平日俸禄太低,能另眼看中的书又太贵,好书更在国子监的楼宇里典藏。

师生又说了几句,才做完功课的林珏就跑进来,替贾敏传话开饭。

陈恒在林家吃的不是一次两次,以后更要长住。贾敏就没有什么分席的打算,只布了一桌,拉着一家人吃饭。

三个小辈,当着长辈的面,也不敢说笑太多。诸人又是旅途劳顿,林如海跟陈恒第二日又要赶早上衙。才吃过饭,都没闲聊的时间,就各自回屋睡觉。

翌日,天都没亮。

林如海就从床上醒来,他是新官到任,第一次上朝,自然要尽量早些,也怕路上有个意外。左都御史有监察百官的职责,更不能在此事上出错。

陈恒虽不用赶朝会,可六部各官点卯的时间,也不会比上朝的时间晚太多。左右还能蹭伯父的马车,索性是跟着一起出门。

这两人出门的动静,自然把家里的两个女人吵醒。送走相公的贾敏还来不及说话抱怨,女儿林黛玉先道了一声:“我就说兄长怎么眼圈如此浓,日日如此,就是铁打的人都受不了。娘,爹的身子可得小心些。”

听到后半句,贾敏才笑着伸手点在女儿的脑门上,“好赖还记着你爹。”她也是无可奈何道,“规矩如此,不说文武百官,就是陛下也要一样早起。”

“他们回来前,家里再做些参汤备着,让他们先喝一点。”

母女两人回到宅内,都打算睡个回笼觉。她们的日子要清闲许多,京师又没有什么玩处。可人还未睡熟,贾家就派了人来,下人们说是宝二爷前来拜见。

第二百零二章 上贾府

一听到宝玉上门拜访,贾敏没觉得多意外。她派人喊来黛玉,母女两人一边挑着会客的装束,一边交流着宝玉的来意。

“必是你外祖母起的头。”贾敏在盒中挑拣着首饰,见个晚辈自然不用多隆重,可若是素面朝天也不是待客之道。这位林夫人刚午睡醒,神色慵懒,颇有海棠初醒之美。

林黛玉是看书的中途给喊来。来了京师后,她能做的事情实在不多。此地多高门大户,竖起的高墙中,更少不了行坐规矩。少女受不得这些,正为此深感‘水土不服’。

“娘,用这个吧。”林黛玉从盒子里挑出青鸾钗,制式典雅好看,贾敏一看也是中意,就戴起发簪,继续道,“等你爹下次休沐时,我们肯定是要回去一趟的。”

林黛玉知道躲不过这一关,只笑道:“那就去呗,刚好把我带的礼物送给宝姐姐她们。”

贾敏也是点头,她跟几位嫂嫂关系都一般。现在女儿长大了,能帮着处理迎来送往的事情,真叫她不知欣慰多少。

“记得把娘买的那些,也给你几个姐妹带过去。”

“好嘞。”

女儿笑着应过,母女一道就往中堂走去。此处,贾宝玉正坐在位置上探头探脑,打量着林府的各处。

林家的书香之气,是藏在一景一物中。中堂上有对联一对,上书‘政通人和民心顺,风正气清民康乐’,中间的牌匾上写是‘尊道贵德’四个字。

简简单单几个字,既点了林姑父曾任地方父母官的履历,又赞扬了林姑父为官时的功绩和为人,心思实在是巧的很。看完联对,自然要欣赏下墨宝。

这年头,读过书的人大多有几分眼力劲。宝玉虽然不爱读书,可在艺术鉴赏上却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毕竟从他出生开始,家中就少不了名贵之物。

他看了半天字,见其用的是行草书。笔锋转合之处遒劲有力。字体结构沉着郁勃,在尾处换锋之地,又有说不出的飞扬气。贾宝玉是越看越喜欢,深感能写出这种字的人,学识和品行必然一流,绝非凡俗之辈。

贾敏领着女儿走出来时,就见到这个侄儿负着手,对着壁上的书画不住点头。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淡声问着来意。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