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40)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听到这番甜言蜜语,黛玉却古怪的白了一眼陈恒,只叮嘱道:“虽是跟他们共饮叙情,相公还是仔细些身体。贪多伤身,若是喝到烂醉,不免耽误明天的事。”

“嗯,我省的。”陈恒连连点头,看着黛玉这副忙里忙完的模样,他亦是笑道,“等些时日,我们就出门好好玩一趟。松江城有不少名胜古迹,听说三国时陆都督的点将台,就设在此地。”

“这……不好吧。”黛玉眨眨眼,她虽有些意动。可想到自己的身份,又怕惹来旁人的非议。哪有县令夫人,出门抛头露面的。官宦夫人,谁不是藏在后宅中,关上门当个贤妻良母。

“有什么不好的。”陈恒却不觉得有问题,直接道,“此地又不是京师。家中长辈都不在身边,还有何人能管到你我头上?”

他就是抱着这个念头,才一心惦记着外放,想给黛玉寻个自由自在的天地来。

瞧出陈恒的得意,林妹妹忍不住抿嘴笑道:“知道了,知县大老爷。”

陈恒扬扬眉,压下心中的欢喜,就踩着夜色往前堂走去。县衙的庭院很大,毕竟是要举办县试的地方,足以容得下十几张桌子。

等到县令老爷穿着常服走进来,下属官吏的神情都为之一松。他们就怕这个时候,老爷还穿着官服,叫人不敢敞开饮酒。

这种场合少不得柳湘莲助力,等到陈恒说过几句开场的亲近话。前者就端着酒杯,在捕手桌和快手桌中来回奔走。这些人交给柳湘莲接触,陈恒最是放心。他干脆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县衙的文吏上。

整个十月,县衙众人为赵家的事情,都是忙碌异常。见到县令大人,亲自摆下宴席酬谢,大家暗地里都高兴的很,觉得自己没跟错人。

这次来的县老爷,不仅能办事,会做官,更是个体恤下属的大人。能跟着这样的上峰,众人心里自然不会有怨言。

此宴过后,又等了几日。陈恒寻了个平常的日子,将孙快手和他的两名属下召来问责。这三人对给徐家通风报信之事,也是供认不讳。只说自己碍于情面一时用错心思,走错了路,恳请老爷开恩。

虽然他们说的诚恳,又保证自己不会再犯,可陈恒还是没打算既往不咎。赵家事情是对华亭百姓立的威,孙快手这批人,就是对县衙诸人立的威。

若是赏罚不公,以后如何御下,取信于人?陈恒没有多留他们,直接把三人的名字从县衙名单上革除,示意他们往后不必再来。

县衙其他人,见到孙快手哭天喊地的懊恼模样,心中也是戚戚的很。好好一个铁饭碗,就这般丢了,大家难免有些兔死狐悲。

可真叫他们埋怨起陈恒,又有前几日欢愉的酒宴在。大家思来想去,只好定下心思,以后要好好给县令老爷办事。

如此一紧一松再一紧,经过赵家、县衙酒宴、孙快手等事,陈恒总算是降服住麾下诸人。眼见自己交代下去的事情,大家都办的异常用心。陈恒终于确定,是到了去川沙厅拜访贾雨村的时候。

第二百五十九章 会客会友

松江府虽不大,府内却是水陆交错,河溪纵横。从府城出发,要前往川沙厅。最节省时间的办法,当然是直行。此路,最多走个二三日,这还是考虑交通不便的情况。要是全程骑快马、坐专船,一个来回都只需要二三日。

此次远行,陈恒的时间宽裕,倒不急着回来。所以他特意选了条远路,刚好把其他事一起办了。这条路线,先去到最上面的海上县,再从海上县到邻近的川沙厅。等到把川沙厅的事情处理完,再过南汇县回到府城。

这样一趟旅程,刚好把唐晋森、贾雨村、江元白三人的辖地走个遍。修建港口之事,少不得他们一起出力。出门靠朋友,这个道理陈恒自然懂得。

决定好路线,陈恒花了半日安排好县衙的事情。考虑到信达跟着自己已久,为人处世上足以撑起门面。这次陈恒特意没带上信达,让对方留在县衙跟主簿萧平一起暂管事务。

如此内有黛玉持家,外有信达、萧平互助,陈恒觉得应该出不了大问题。当日下午,他就带上柳湘莲、燕小二等随行,踏上去往海上县的陆路。

华亭县跟海上县的距离不远,当日下午出发,隔日午后,陈恒就已经来到海上县的城门口。因这次出门,穿的都是常服。陈恒没让柳湘莲上去递腰牌,只跟周遭的海上县民一起排队入城。

等待的时间,陈恒打量着海上县的各处风景。此地如今的模样,虽没有后世的热闹繁华。但比起娄县、金山、奉贤三地来说,远没到拖后腿的程度。

海上县的城墙,亦是前明嘉靖年间修建。当时的江南各地,常年遭受倭寇骚扰。沿海百姓实在苦不堪言,对于来去无踪的海盗,只好修筑城墙防范。墙上的刀剑痕迹,到如今也能辨认出一二。

陈恒又看几眼就收回目光,已经轮到他们进城了。刚入县城,他们一行人倒不急着去见唐晋森。而是在当地客栈开上几间房,趁着夜色把海上县城游览一番。

华灯初上,街上的百姓却不见少。鱼水之乡嘛,总少不了闲情夜游的行人。见大家的神色都十分轻松舒适,陈恒是越看越高兴。这个唐晋森,果然也是个能臣干吏。思及此,陈恒对港口之事的把握,又添上几分。

翌日,休息洗漱后的陈恒,立马前往县衙拜访唐晋森。后者对陈恒会来,也有些意外。彼此间的书信从未断过,有什么事值得陈恒特意跑一趟。

“持行!”

“唐兄。”

两个同榜好友一见面,脸上的笑容就止不住。唐晋森将陈恒拉到后衙正堂,将其按在自己对面的位置,热情道:“上次在华亭,让你费了不少心思。今日你来的可好,怎么也得让我招待一回。”

陈恒连忙摆手,调侃道:“不过一些小事,也值得你惦记这么久。”

“老温可是跟我说过,你跟他在沈州时,最好吃鱼。”唐晋森挑着眉,说完温彧的闲话,又揶揄的回击道,“你可是忘了,我县里什么最出名?”

海上县的鲈鱼,一直比府城捞到的鱼儿大些。这可是东坡都喜爱的美食,属于青史有名的菜式。陈恒一时口舌生津,抚掌大笑道:“岂会不知,正要来吃吃你们的鲈鱼,看看跟府城的有何不同。”

唐晋森甚是得意,作答道:“府城的鲈鱼,都是摆在酒楼席面上。其味鲜而重,以美人口舌。我这里的百姓,做法却不同。你一会蘸着酱料,吃上一口,就知道什么叫金齑玉脍,江南佳味。再给你来份鲈鱼羹,喝上一口浓汤,吃上一口鲜美的鱼肉。哈哈哈,保准你之后日日挂念。”

陈恒也不装腔作势,直接真性情道:“快别说了,赶紧布桌上菜,我们边吃边聊。”

他原以为唐晋森是雇了个厨子,在县衙后堂专门烹饪此菜。谁成想老唐招来一个下人,指名让他去附近坊口的吴婆婆家买鱼。

“这老婆婆的手艺,堪称一绝。她家离县衙不远,等刚做好的鱼端过来,拿出食盒的一刻,刚好直接入口。”

唐晋森又张罗来几样小菜,拿来一壶酒,先请陈恒小酌。两人慢饮数杯,只聊着殿试往事、故乡风土。不消片刻,一个青衣小帽的仆役提着食盒进来,等候多时的鲈鱼终于上桌,陈恒迫不及待夹了一筷,以尝其鲜。

入口的美味,在舌尖绽放。饱满的肉质,轻轻一咬,既能感受到酥软,又有一丝汤汁润在齿尖。此乃味上加味,着实了不得。

陈恒盛赞道:“人生贵得适意尔,有此鱼此味,难怪张翰会说出‘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名句。”

他所说的话,正是出自西晋张翰之口。后者以‘莼鲈之思’名留青史,实在叫人羡慕的很。

唐晋森点头大笑,提了一杯薄酒饮下,竟然唱起故土歌谣。如此兴尽意舒,心满意足的海上县令,终于问起贵客的来意。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