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44)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最多一个月,那姓陈的,就得求到我们面前。”他说的十分自信,旁人没有甄子静的家世做靠山,都不敢对一个县太爷,横加妄词。

甄子静也不在乎无人迎合,他背靠金陵甄家,足以称得上背靠大树好乘凉。

城头的热闹,逃不过有心人的眼睛。华亭县衙后门的热闹,亦有不少人在暗中关注。那些躲起来的看客,已经看着潘又安在门口驻足许久。

这县衙的新面孔一看就是在等人,华亭县令为了今日的宴会,早已准备许久。大家都在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值得县令老爷如此大费周章招待。

稍顷,远处的官道上,跑来两辆价值不菲的马车。打头的一辆,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停下。一名衣着华丽的男人,从下人掀起的帘子下走出来。几步走下马凳。男人朝着迎上来的潘又安问道:“你倒是面生的很,陈管事呢?”

潘又安从信达准备的名单中,问过今日贵客的体貌特征。见年轻人一口扬州的乡音,当下就回道:“王少爷,大人和管事已经在府内久候。稍前一会,管事听说又有新客要来,才回到府内忙事。”

“倒是热闹。”从扬州来的王守义笑笑,越过弯身恭候的潘又安,走到另一架马车边上,用手轻拍着车厢,没好气道:“都到地头了,你怎么还不下来?总不好让主人家久等。”

马车内隐约传来一阵骚乱,片刻,一柄合拢的折扇探出来,挑开垂下的帘子。一名俊俏的男装少女随后探出身,几步跳下马车。

只见她站在王守义跟潘又安面前,开扇轻摇道:“表哥,你在扬州跟薛家人也是相识。你说,是我男装好看些。还是薛宝琴的男装更好看?”

王守义摇摇头,自家表妹容貌固然出色,可那薛宝琴一直有扬州第一美人的称号。虽然这些年,大家都没见过薛宝琴女子扮样,不过盛名之下无虚士,岂是自家表妹可以随意比拟。

见表哥这般反应,夏金桂却是恼了,直接骄横道:“你不说,我一会可就要亲自问问陈大人了。”

“多大的人了,还这般胡闹。”王守义倍感头疼的扶额,“小心以后嫁不出去。”

“表哥胡说,我家有这么多钱。真要说出去,多的是男人要娶我。”夏金桂朝着表哥做过鬼脸,又问向一旁紧身跟随的潘又安,直接道,“你说是不是。”

“夏少爷所言不虚。”潘又安的待人接客之道,在荣国府锻炼的极好。只一句话,就把夏金桂逗得眉开眼笑。

三人当即要作伴朝府内走去,突然后头又来一辆马车。王、夏表兄妹,顿时来了兴致。索性在台阶处停下步,想看看来人的是谁。

谁知此人跟王、夏二人也是旧相识。才从马车上探出身,王守义跟夏金桂已经走下台阶,上去迎道:“张世伯,连您也亲自来了?”

张老先生是晋商商会的会首,见到这对表兄妹,倒是有些意外。他朝着王、夏点点头,亦是奇道:“在京师,我跟陈大人有些交情。这次,怎么你们也来了?”

王守义还没答话,夏金桂却抢着声回道:“世伯,我们跟陈大人也有交情呢。”

张老先生大笑一声,恍然大悟道:“哈,倒忘了采买西洋海船时,你们家也在场。”

夏金桂面露几分无奈,亦是恼气道:“在场又有什么用,又抢不过你们山西商行。”

张尚德笑着摇摇头,说句不客气的话。山西晋商向来抱团紧,他们想要买的东西,还没几人抢得过。这几人正要作伴同行,远处的官道上,又是几辆马车飞驰而来,也不知马车里的来客又是谁。

第二百六十一章 登天长阶

今日的县衙后门,实在过于热闹。停在门口的七八辆马车还未移到巷子里,马上又有二三辆马车飞来。潘又安这个迎客,真是把脸都笑抽了,才算是把最后一位客人送入门中。

陈恒作为主家,虽是地方官。此刻却没有躲在屋里,等客人到齐才出来。等到二门处的信达将客人带至堂前,陈恒就直接廊下,脸上的笑意被晨光照出几分灿烂。面前来上一位客人,他亦是主动陪着对方走上几步,攀谈几句。

一路送着对方入座,信达再折身去引下一位贵客。堂内的大局,自然留给陈恒接待。男客交给了他们,随商贾一起来的诸位夫人,亦有紫鹃、晴雯两人接引。两位丫鬟,都是此中熟手。又有黛玉从中主持大局,后宅的宴席更不用陈恒这个当家人担心。

见客人来的差不多,身着青色长袍,外罩白色大氅的陈恒,便坐在张尚德和王守义的中间。这俩人一个是晋商的会首,年龄又是最大。一个是自己的乡党故交,被引到上座也说的过去。

因天气逐渐寒冷,这次宴席上的主菜,黛玉亲自定了菊花火锅为头,也是应景的很。相应的配菜,摆满席面。后灶处,更有几个伙夫、厨娘在抓紧烹饪菜式。无鱼不成宴,来了松江府,鲈鱼自然也要吃上一吃。

也别把古人想的太风雅,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家该走的流程,跟后世差别亦不大。所谓的一脉相承,大概就是如此。陈恒提杯领酒,三桌席面上的客人无不举杯相迎。满座的宾客亦知道,今日只是开胃小菜。这陈大人真正要谈的事情,只会放在明日或者后日,到时才是重头戏。

敬过接风酒,陈恒又劝诸位远道而来的贵客动筷畅饮。信达、柳湘莲等人,则开始端着酒杯,游走在三张席面中,替陈恒做好接待之事。

陈恒所在的主桌,能来此落座的商人,都是各自商会里说一不二的人物。除了晋商只来了张尚德一人外,另有徽商两人、浙商一人、粤商一人、闽商一人、苏商两人、京商一人。

这里面有不少熟面孔,除了王守义外,还有扬州盐商会首冯朱。其他诸如夏金桂等人,亦是在京师有过几面之交。

陈恒攀交情、闲谈的功夫亦是一绝,才坐下聊过几句闲话,就笑问起众人下南洋的情况。这话题正挠到大家的痒处,各人有话说话,立马就把气氛热闹起来。

距离采买西洋船只的时间,马上就要有两年之久。大家对南洋的风土人情,自然有一番体悟心得。有像张尚德这样谨言慎行的,肯定也少不了夸夸其谈、能说会道的人。商人嘛,就少不了跟人打交道的嘴皮子功夫。

另加之南洋的风土,跟大雍确实有些差距。说到有些地域盛产黄金、白银时,不少旁听的有心人都竖起耳朵。见到邻近有下过南洋的同行点头,他们才敢确定消息的真伪。

陈恒笑眯眯的听完,便出声问道:“看来诸位所获颇丰啊,真是可喜可贺。”

收获自然少不了,大雍的东西拿到南洋售卖,那就是来自天朝上国的俯视。与当地土著所做的小玩意儿,根本不是一个层次。都说海运的风险大,可往往风险有多大,暴利就有多大。不然为何世人,频频愿意铤而走险。

大家相视一笑,由张尚德领头提杯,对着陈恒道:“此事当年若没有陈大人搭桥牵线,也没有我们今日的相聚。陈大人,就让老夫替大家敬你一杯。”

下南洋的好处,大家谁能不知道。以前未成行,缺的是船、是人。这两样东西,一直被广州府的商贾拿在手里,当成传家宝。也就是闽商靠着敢打敢拼,从广州商人嘴里硬生生撕下一块肉。

以走关东发家的晋商,家族里大多生意都落在陆地上。若不是搭了陈恒的便利,想要靠自家开拓出航线,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见有人带头,在座的商贾亦是陪酒一杯。他们不在乎陈恒是几品县令,看人识人要看他的本事和远见、心胸。就陈恒弄下海事司、办报设车等事,无一不让众人心服口服。

“张老先生客气。”对着张尚德的谢意,陈恒亦不会托大,马上斟满酒杯,拿出晚辈的礼节。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