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60)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贾雨村忙摇起头,“不可不可,陈大人以书法见长。他那一手字,已经登堂入室。我再送字,岂不是献丑,真是丢死人了。”

“正是因为陈大人以字见长,才好送些字攀交情。”娇杏干脆答道,“老爷若是真心想跟陈大人打交道,又何必担心献丑之说。”

贾雨村闻言一愣,他现在是听懂娇杏的话了。这是让他拿出官场下属的姿态,借此引出陈恒攀谈的热情,给两家的今后往来打下基础。

可真的要对昔日学生,这般殷勤低下吗?贾雨村愣了愣,心底隐隐浮现一丝不悦。

到底是枕边人,娇杏亦清楚贾雨村的性情短处。这人好面子,也有才华和抱负。更少不了文人的识时务和软弱性,身上有几分傲骨,骨气却不多。

她想了想,就劝道:“老爷觉得你跟这位陈大人,今后谁的官大些?”

这还用说,也不看看赏识陈恒的人都是谁。松江知府的位置,到现在都空着。谁不猜测,是不是陛下有意留给陈恒的。

贾雨村心中一想,马上转过念头来。找昔日学生请教,是有些丢人。可找未来首辅请教,那不正显得自己眼光独到吗?

他心中一喜,拉住娇杏的手,高兴道:“夫人真有女中豪杰。”

……

……

腊月三十,建平四年的最后一天。府城内已经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热闹劲。城南的街头多的是舞龙舞狮的游行队列,各处庙宇亦少不了上门的香客。街头巷尾的热闹,从早上开始就没停过。

今日要去城隍庙祭祀,陈恒一早就换上崭新官袍,在县衙各处闲逛。由黛玉准备的年礼,昨日都已经发放给下属们。礼不多,重在一个心意。

县衙的官吏,见到自家老爷无不拱手道贺。过去的几个月里,华亭县内的变化确实大。这些变化是谁带来,大家作为松江本地人,心里都是门清。

“今天都早些回家吃饭,晚上带着家人去城隍庙一起热闹热闹。”陈恒对着往来的属下,一一吩咐道。

“大人,到时可要撒礼钱?”有人出声问。

“图个来年的好彩头嘛,自然是要的。”陈恒大笑一声,直接揭了谜底。“今日留下来公干的人,晚上记得去后头一起吃饭。”

众人当然不会拒绝知县的好意,才笑着答应下来。户房的门口,就急匆匆的跑进来柳湘莲,对着陈恒跟信达道:“你们俩怎么还待在这,快走啊。今日街上都热闹疯了,到处都是人。乌泱乌泱的,哈哈哈,瞧着就让人高兴。”

“我要出去了,百姓可就闹不起来了。”陈恒苦笑一声,什么与民同乐,都是狗屁。真到了这种大节日,父母官最好的举动,就是躲在角落里,别打扰老百姓自己高兴。

在信达的窃笑声中,柳湘莲扬眉笑道:“也是。那我不管你们俩了。街上人太多,我再寻些帮手去维持场面……”

这人来去,真是跟风一样。陈恒都来不及打听街上的热闹,柳湘莲已经提着刀,再次冲入风雪中。

第二百六十八章 年事

天色还未暗下,好事的百姓们就在府城内燃放起烟花爆竹。声声嘈杂入耳,只吵得县衙内的官吏都无心办公。陈恒自然看得出来。这些人虽然还坐在位置上,心思怕是早飞出老远。

既然如此,不如做个成人之美的安乐公。华亭县的父母官做出决定,刚到申时,就宣布大家放衙,速速归家陪伴家人。

“大人英明!”

一群中年男人发出叫好声,待陈恒转身离开,便迫不及待的起身跑出公堂。所以说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跟他们一比。以柳湘莲为首的武役们,现在还在街上吹着寒风巡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今日全城老少齐出动。城北是娄县的辖区,陈恒管不住。城南这块,他是绝对不会允许发生走火、走丢孩童之事。

既然不能委屈百姓,那就只能辛苦辛苦衙役。不过对柳湘莲来说,未必就是坏事。他生性浪荡洒脱,如今被俗事压着。经过初期的不适应,如今干的也像模像样。

除了县衙里的差役,各街的保长带着男丁也要听从柳湘莲的命令。真要说到威风八面,常年混迹在外头的柳湘莲,名气远大于县衙内的一般官吏。城里的百姓,都知道华亭县衙有个班头,生的简直是貌比潘安、形似谢玉。

领着信达、潘又安在县衙里四处闲逛一番,陈恒寻了个僻静的廊上,欣赏着昨夜的落雪。文吏们走后,县衙内少有如此安静的时刻。闲坐时,寒风过境,偶尔能听到枝头的雪块掉落的扑通声。

由远至近的爆竹声里,带着浓厚的年味。赏过景,发过闲。陈恒突然转头,对着信达和潘又安两人道:“你们可有打过雪仗?”

二哥,你怎么越活越回去了。信达翻翻白眼,沉声道:“大人,戌时还要去城隍庙祭拜祈福。”

陈恒低头看看身上崭新的官袍,忍不住嘀咕一声‘扫兴’。潘又安出自荣国府,早年伺候人的毛病发作,想了想就小心回道:“要不小人去雪地里,玩一个给大人看看?”

“哈哈哈。”陈恒失笑,忙摇着头否了潘又安的好意,连连摆手道:“不必不必,哪有这么欺负人的,我就是随便一想。”他想上片刻,又对潘又安问道,“又安会游泳吗?”

“大人,此事小人倒真不会。”

陈恒点过头,才领步朝着县衙后宅走去。

“等天气暖和些,可以找个河滩练一下。”

听到大人轻飘飘的话,潘又安杵在原地傻眼,怎么好好的叫人去学这个?

他还没反应过来,紧追着陈恒迈步的信达,在走过他身边时,轻声道了句‘恭喜’。潘又安这才明白,这是陈大人决定好自己的去处安排。

已经走到前头的陈恒,一侧身就看到潘又安在廊上手舞足蹈。他古怪的看了一眼沉默的信达,才对潘又安呵斥道:“傻乐什么,还不快跟上。”

“是,大人。”

……

……

大概是年底在华亭县做了太多事,陈恒和黛玉商量过后,决定晚上的祭拜由他一人过去料理。

“这是我们家在松江的第一年,我要是跟着夫君过去,指定少不了待客之事。”黛玉连说辞都已经想好,“到时候在庙里,不接话不是,由着自己走也不好。既不能冷落城中大户,也不能耽误百姓上香拜神。”

她从紫鹃手中拿过一件大红色披风,将其披在陈恒的身上。一双玉手停在相公的胸口,捻着两根丝带系紧,“左右往后也少不了打交道的时候,就不必在今夜给百姓添麻烦了。”

“夫人说的有理。”陈恒听的不住点头,心中亦是升起非凡的自豪。自己这位夫人,在大是大非上,实在有分寸的很。今夜可以说是知县夫人第一次出现,各家大户的女眷必定少不了恭维之词。如此出风头的显眼时刻,黛玉还能视若无物,实在叫人佩服。

“那我拜完神,就马上回来。今夜,我们一起守夜。紫鹃可有把马吊牌买来?”

“买了的。”黛玉抿嘴笑着,又抚平相公的衣角。陈恒心思有些发散,稍稍打量着屋内各处,见到桌上有一本半展开的书籍。等到夫人确认衣着无误后,他几步走到桌前,一把抄起书籍翻看。才一会,他就笑道,“夫人,你这是看起古礼了?”

第一次当家,就要主持过年大事的陈家夫人,面露几分羞涩。缓声道:“虽有娘派来的嬷嬷料理,我总不好一事不通。若是有什么错处,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古书上的内容,正是逢年过节上的礼节,从唐代开始,一直到宋代、大明。各朝各地的风俗,多有涉猎,叫陈恒也起了赏阅的心思。

“谁敢?”陈恒扬眉,复又轻笑道,“只要我们自己舒心,不必在乎他人言论。”

“好好好,就依相公所言。”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