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87)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在张家里正的陪同下,陈恒在村落里四处走走看看。因见田地里的水稻齐整,阡陌间的百姓又多是自然真实的笑容喜悦。陈恒就知道此地的民生十分不错,是故对张里正的态度也越发亲和起来。

张里正心里倒是慌得很,眼前这位县令老爷一上任就拔了赵家村的本土乡绅。这几日又不知发了什么疯,没事干就在各乡里到处寻访。有不少办事不利的里正,当面就受到知县大人的斥责。

眼下看着陈恒的和颜悦色,张里正深怕对方的话锋一转,突然就变成疾风骤雨,叫人难堪。如此谨小慎微的陪着,半道上还是碰到一对从田里回来的爷孙。

陈恒微微驻足,眼凑着老大爷牵着耕牛走在前,牛背上的小孙子对着自己不住的笑。他忍不住出声笑问孩童的年纪。

“五岁啦。”牧童笑着伸出一掌。

陈恒夸耀对方一句,小小年纪就知道帮着家里务农,真是乖巧懂事。谁知这小孩却回道:“你看着也不大,怎么说起话来,跟……跟我爷爷一个口气。”

陈恒失笑,还等不及做反应。身旁的里正已经出言呵斥,“铁蛋儿,你对老大人瞎说啥?”

“无妨无妨。”陈恒赶忙摆手,将呵斥的里正和想要赔罪的老人家拦下。他在道旁拉着这对爷孙交谈几句,从对方口中得知,这头耕牛就是县衙下放之物后。陈恒很是高兴的点头,又问起狗蛋儿他爹的去向。

“他去给大人修……修那个什么……”老人家小心看着陈恒,他实在想不到名词的叫法。

“爷爷,是商街。我爹去修的是商街。”年纪小,记性就是好。铁蛋儿才说完,他爷爷就不住应和着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个。”

“难为老人家了,令子为县衙办事,还要辛苦你这个年纪下地耕田。”

陈恒话还未说完,老人家已经摆手道:“有耕牛就不辛苦。老大人只要迟些把牛收回去,你再让我多耕几亩田都行。”

一头耕牛,对百姓耕事上的助力实在大得很。陈恒笑了一声,将老人家的试探之语放下不表。直接侧身看向身侧里正,问道:“你们村分到了几头牛?”

“回大人,有二十头。都先紧着服徭役的人家,家中有年轻力壮者,名次都没排进去。”里正小心对答着。

有了老人家这个先例,剩下几头牛的去处,倒不必多看。陈恒辞别这对爷孙后,就在村里逛上半圈,去看了看所谓的守村人。

这些人多有残疾,见到村人对其照顾的十分周详。陈恒亦是夸道:“你做的不错,可有读过书?”

张村里正不知道县令起了爱才之心,还以为老大人要考究学问。这当里正,不识字可不行。他当下忐忑道:“字倒是识的一些,只是书看得不多。”

可惜了,陈恒心里叹了一声。此人已经年过四十,再想重新发奋读书,也是为时晚矣。

“县衙下发的公文,可都看得懂?”

“看得懂,看得懂。”里正连忙应着,深怕一个答不好,头上的帽子就给摘去。

陈恒不再多言,只肯定对方几句,才准备离开赵家集。

回城的半道上,星夜疏阔,不再有雨。陈恒在马车上干坐着无聊,突发奇想要下车散步一段。同行的差役随从,自然不敢劝阻。只好任老爷下车漫步,自己驱车跟在后头。

头顶是广阔的星空,银河流转,明月当空。四周又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只在尽头处,有些山峰阻隔着视线。脚下的土路,因近日雨水之故,走起来十分泥泞。好在穿的是木屐,小心些走路,倒也不是很难。

陈恒兴致一高,对着随从问道:“你们说,天上哪颗是北辰星?”

这真是问对人了,随从都是本地乡人,自幼又长在村落间。他们抬头在天上辨认一阵,指着天上的某处,道:“大人您瞧,那颗就是。”

陈恒顺势抬头,停在原地观望许久。他突然想起,上古民间一直有传闻。北斗主死,南斗主生。人死后,都会回到北辰星上的宫殿去。那是列祖列宗,灵魂的归处。只消一抬头,便能看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化脉络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才会始终相信祖宗先辈哪怕离开,也会在暗处庇佑着后人。

裴师……

陈恒看着闪烁的北辰星,在心中默默挂念着远游的先人。

……

……

这夜回到家,晚饭是肯定赶不上。好在黛玉留了小菜,足以饱腹。跟两位夫人共坐一处,陈恒不免说起今日的见闻。黛玉和英莲亦是分享起,书院里的趣事和女学生。

听闻这些孩子,已经诵读完诗经,正要往下一本读起。陈恒想了想,针对黛玉以‘孝经’为下文的事情,提了点自己的看法。

“此书自然是好的。”陈恒认同道,“若不读此书,怕是难在今后的世道立足。不过玉儿,我个人觉得可以再等一等。先读些礼记,再考虑孝经。”

“为何?!”黛玉眨眨眼,有些不明白相公的安排。礼记之难,远胜孝经多矣。

“你想……”陈恒夹了一口蔬菜,最近这段时间家里都是吃素。他们夫妇准备守孝半年,为仙逝的两位恩师尽一些晚辈本份。“这些孩子都是被亲生父母贩卖,她们嘴上没说,心中怕是不知道怎么想。”

“现在这个时候,一味的教人读孝经。教导她们供养父母长辈、心怀恩德的道理,怕是适得其反,容易好心办错事。”

黛玉一听,马上就明白相公的意思。她才点过头,一旁的英莲已经出声问道:“那依相公所言,什么时候教孝经合适?”

“不急,等她们略微学有所成。可带着出门游学一阵,增广些见闻,再做计较。旁的事,更在我们这些人的一言一行中。”陈恒心中忽有所悟,喃喃道了一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黛玉瞧着陈恒发愣的表情甚是好玩,忍不住沉默下去,默默观赏。英莲却是欣喜道:“这句话林妹妹教过,是出自《论语》的……”

在陈恒和黛玉期待的目光中,英莲思索上半天,才谨慎道:“是不是颜渊篇?”

“正是,正是。”陈恒大笑,又朝着黛玉不住点头,打趣道:“林山长果然才学深厚,有点石成金之术。”

见英莲露出几分羞涩,黛玉忙解释道:“英莲姐姐本就是聪慧的性子,她读书虽晚,可自幼的耳濡目染摆在这里。就是看起书,也比一般的学生要容易静心深读。”

“这就是读书之道了。”陈恒又吃上几口饭,才对着英莲鼓励道,“作诗填词,可以做一雅兴。只有圣贤书中的知识,是千金难买的珍宝。”

英莲读书很是刻苦,久跟着黛玉在书院打磨,亦知道些书生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劝学语句。她不禁问道:“既然如此,为何天下会有那么多穷书生呢?”

“因为啊,书中读来的东西,终究是死物。知识……”陈恒用手比划着,“要用起来,把它变成脑中的智慧。才是它发挥作用的时候。”

“还有这般说法?!”英莲忍不住傻眼,她还当自己日夜背书,已经初入其中门道。现在听陈恒一说,她怕是才站在山前的长阶上。

“不急不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千事,方是学成。”陈恒再次鼓励英莲,他希望这位夫人,不要放弃自己的求学之路,“若是不急于经世济用,读书本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哦。”英莲轻轻点着头,心中更兴起一股坚定,要跟上相公和林妹妹的身影。

……

……

临入夜,陈恒走进黛玉的房内,正瞧见黛玉在灯下做着香囊。他一撩衣袍,坐在娘子身侧,出声问道:“好好的,做这个干甚,小心伤了眼睛。”

黛玉横了对方一眼,埋怨道:“你身上那个都戴旧了,你也不知道说。这般出门,别人还当是陈家两位夫人没照顾好呢,平白落了别人的闲话。”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