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87)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如今书院人多,也就不再要求大家一定要留在书院内吃饭。只要有年满十五的同窗陪同,中午出门吃个饭,书院还是允许的。

下午的课倒没什么可赘述的地方,陈恒这个臭棋篓子,在围棋课上憾吞三胜七负,草草收拾好棋盘就跟钱大有一道回屋。

这门课真邪门,脑子聪明的人,下围棋不应该也很厉害才对吗?

薛蝌今日回来的甚早,见到陈恒跨门进来,两人默契点点头。跟钱大有说过一声,两人就匆匆离开书院,朝着胡记书楼出发。

四月的天气,既不冷也不热,十分适合散步放松。路上,陈恒瞧出薛蝌有些紧张忧虑,就拉着他一边走一边看着街上的热闹。正是小桥流水人家,游人轻坐马,小贩沿街夸。

走一路,瞧一路、说一路。来到胡记书楼时,先见到的人是胡祥。这人是胡源的二弟,年方十六。读过几年书,现在跟着他哥学习怎么管书楼。

胡源因为发掘出奇书《聊斋志异》,给胡记书楼挣下好大的名气。他的东家亲戚已经将扬州的书楼,彻底交给他来管理。自己则去到苏州,又开了一家胡记书楼。

胡详一见到陈恒,就惊喜道:“陈弟,你来啦。快请进,快请进。我哥现在在屋里休息,我这就去喊他。”

“有劳有劳。”陈恒拱拱手,笑着走进茶室,与薛蝌一起坐着饮茶。

没一会,简单洗漱过的胡源,就推开门笑着走进来。

“陈弟,可是写好新的故事,准备拿来给我?”

陈恒闻言,不由苦笑一声,赶忙摆手直言,“没有,没有。胡大哥,还是让我再休息一阵先。”

胡源不免露出失望之色,脸上的热情倒是不减。只吩咐身边的下人,再去换一壶好茶来,就坐至两人身边。

这五年时间,陈恒凭着《聊斋志异》赚了几百两,占着大头的胡记书楼肯定只会多不会少。

别看一本《聊斋志异》才卖个十几文,可架不住买它的人多啊。

而且做生意这种事,很少有人上门只买一样东西的。大多数人左挑挑右看看,往往也会买些别的东西带走。

一来二去,这胡记书楼从中到底赚了多少没人知道。不过他们家把左右的屋子都盘下来,又重新扩宽店面,让人从外头走过就觉得十分气派。

等到新茶上来,三人浅浅喝过,这才把不着边际的闲聊,转到今日的正事上。

将陈恒的来意听了个明白,胡源也有些新奇,十分疑惑道:“陈弟是怎么想到做这一行。”

“因为没人做。”陈恒坦言道。

“那官府允许我们做吗?”

陈恒点点头,关于此事他请教过林伯父。从他口中得知,官府明文上也是不禁止此类事。

林如海说:“只要按时交税,不妄议国事。”

牢记这两点,朝堂倒十分鼓励民众想出新的赚钱法子。

胡源忍不住站起身,绕着屋内走上几圈,还是犹豫道:“陈弟,你能再给我说说你的打算吗?就是这个……”

“报纸。”陈恒笑着说出名字。

“对,这个报纸,跟邸报到底有什么不同?”

第七十九章 从小做起,自保之道

陈恒引着胡源坐下,向前略探身子,给对方解释道:“邸报里面写的都是朝堂之事,愿意看它的人都是官绅名士。胡大哥,觉得这样的人会有多少?”

胡源本身就从事书业,对此类消息还是相当敏感。他回忆一下往日看的闲书,自信道:“本朝的还不太清楚,不过前朝万历年间过后,就有四、五万之多。”

陈恒又问道:“那天下识字的人有多少?”

“这……”胡源苦笑一声,“陈弟不是为难人嘛,这种事,谁能说个数……”话说到一半,胡源猛地从位置上站起来,双眼一亮道,“陈弟的意思是?”

见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陈恒当即点头,“我们要的就是这些人,让他们买得到报纸,买得起报纸,也愿意花时间看报纸。”

胡源深吸一口气,平复住砰砰跳的心脏,思索道,“可邸报上就已经写着官场、科场、朝堂大事。我们还能写什么?”

“就写市井逸闻。”陈恒斩钉截铁道。

“会有人看吗?”

“有,而且会有很多。”陈恒重重点头。

这世上人各有异,性情亦是不同。可要说谁对凑热闹、看新奇完全不感兴趣,那村头树下就不会那么热闹了。

邸报这种东西,作为唐宋开始盛行的产物。在它诞生之初,就具有浓重的官方色彩。从它最初面向的人群,就可以看出来。

唐宋明时,邸报都由官方机构发放到各省官员手中。然后通过各省发放到县里。一般的士绅想要看它,需要自己通过关系,走一走大人的路子。

可邸报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它的内容太过严肃正经。面向的人群又都是有志于官场的人,诸如各省府县的官吏,或是正在侯缺的进士举人。

你让那些穷秀才、老童生、或是识得一些字的人,去看邸报不免觉得了无生趣。将里面的事,拿出去跟朋友聚会的时候说起,大多数人只会觉得他刻意显摆。

可这批人也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呀。

胡源想明白这点,当即拍手道:“可以一试,陈弟,这说不定是个好营生。”

陈恒决定再给他添一把火,“我刚写出来的新话本,也会发在上面。”

“什么?不可不可。”胡源连忙摇头,这可是一棵摇钱树啊。扬州城现在谁还不知道元和先生的大名,他急道,“陈弟,这事大哥跟你干,你还是把话本放在我这卖,如何?”

“胡大哥放心,我只是在上面一段一段的写。等到能印刷成册,还是会交给你们书楼。”陈恒很坚定的拒绝。

那亏的都是银子啊。胡源心中很是可惜。

自从《聊斋志异》火了之后,扬州书业就多了许多志怪类的话本。甚至有人就干脆仿写一本,连名字都改成原和、远和之类。

若不是还有胡记书楼这个招牌立着,让大家找得到正版出处。光是要从市面上的盗版、仿作中找出《聊斋志异》,就够许多人头疼。

也是因为《聊斋志异》与胡记书楼高度绑定,前年的时候,就有书商上门来找胡源,愿意出钱让他出具一份证明,想把《聊斋志异》带回自己老家印刷售卖。

“用的还是元和这个名字?”胡源问道。

“嗯。”陈恒点点头,这是他手上最大的一张牌,自然不会放过。

胡源摇头叹息,“那野狐报恩的故事,怕是瞒不住了。”又爽快道,“这事,大哥跟你干了。”

只要有元和这个招牌,陈弟想的这门营生,就只有赚多赚少的问题。胡源分得清轻重,直接拍板同意。

见到他能点头,薛蝌焦虑一路的心,总算稍稍平复。

他虽出生经商世家,可毕竟年岁还小,也没亲自参与过此类事。愿意听陈恒的意见,完全是出于对他的信任。

眼下有人愿意合伙,自然是让薛蝌安心不少。对报纸一事,也开始充满信心起来。

“我还有一事要拜托胡大哥。”

陈恒这一说,胡源也有些傻眼,奇道:“还有何事?”

“想请胡大哥做个局,把扬州城里你能看上眼的书商,请一位过来。”

“这是为何?不过一个小小的报纸,我们书楼还是承担的起。”胡源回答的很是自信,“我这边可以直接拿出一千两银子。”

陈恒苦笑一声,这就是眼界的差距。他从后世来,自然清楚报纸这东西一发行,所带来山呼海啸般的影响力。

这样的风浪,前面要没几个壮高个顶着,别说你胡家了,再来十个胡家也是于事无补。

可这东西毕竟不好明说。陈恒想了想,道,“还请胡大哥信我一回,此事干系甚大。若没有这样一个人,我们绝对办不成此事。”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