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93)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茶客们岂有不答应之理,只是眼下等着也无聊。索性几个人凑在一起,将买了报纸的人围在中间,一同看起报纸。

这一看,他们很快发现报纸右侧的事情。

陈恒亲手操刀的内容,在保证事情原委的情况下,遣词造句俱是一流。

众人才看完,立马被带起情绪。

有人气愤道:“太可恶了,这世上怎么还有这样的长辈?”

“简直就是可恨,无耻至极。”

“也不知道这媳妇,到底长着什么模样。”

总有人的看法别出心裁,好在他也只是自己嘀咕,没敢大声说让旁人听到。

“江都县的张县令判的好啊!这才是跟包大人一样的好官。”

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可把没看到报纸的人急坏了。要不是眼下茶堂内坐满人,怕是要当场下楼去买份报纸回来。

何有山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胡源嘱托过,今日茶堂内的情况,要事无巨细的回去告诉他。

见气氛酝酿的差不多,何有山拿起木板敲在桌上,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朗声开口道:“话说巴蜀峨眉山,乃是蜀中有名的一个胜地。昔人谓西蜀山水多奇,而峨眉尤胜……”

《蜀山剑侠传》相较起《聊斋志异》,在语句上更显通俗一些。虽然开篇不如《聊斋志异》那般诡谲惊奇,可这样平顺直白的叙事,也是许多茶客们从未碰到过。

其实这样的话本,才最适合茶楼等地。许多茶客们过来,就是听个清闲自在。太过费脑子的话本,反而不一定喜欢。

《聊斋志异》胜在一个短,像《蜀山剑侠传》这样的长篇巨作,也只有最大化的浅白易懂,才能让更多的人尽快接受。

差不多的时刻,扬州城内大大小小的茶楼,都有说书先生开始讲起《蜀山剑侠传》,他们当中有胡记书楼的人,更多的还是王记书楼养的说书先生。

时间逐渐推移,刚刚来到未时,坐镇在报铺的陈恒、薛蝌二人,就已经相拥而庆。他们留在店内的五百份报纸,还没到晚上,就已经全卖光。

“不知道书楼那边卖的怎么样。”薛蝌控制不住自己的笑容,不管有没有捞回成本,光这个气势,已经让他很高兴。

“也差不到那里去。”陈恒看上去十分胸有成竹,又猜测道,“就是不知道今天,是我们的话本名声大些。还是马大哥的事情,知道的人更多。”

“不管是哪一个,我们都不吃亏。”薛蝌哈哈大笑,正欲继续说话。

门口却突然走来一个探头探脑的人,他见到两人面生,就疑惑道:“此处是景安报铺吗?”

有客上门,陈恒赶紧推着薛蝌上前迎接。薛蝌乐呵呵接过此事,朝着上门的老人问道:“老人家,我们就是景安报铺,你有什么事吗?”

老人扬起手中的报纸,指着它说道,“你们报铺说,可以免费刊登租房,此话可当真?”

“自然当真,扬州城男女老少都知道的事情,岂能作假。”薛蝌难得夸下海口,希望打消对方的担忧。

见对方稍稍安心,他才笑呵呵的迎着老人家进屋。

陈恒已经起身走到后屋,又端着茶水走出来。

这两人一左一右,一个问一个记。

等到伺候好老人,让他留下自家屋子的各种情况和费用,两人又恭恭敬敬的送走对方。

可才送走一个老人家,很快又有数人拿着报纸跑进商铺内。

两人这才想到自己失算之策,相互苦笑,怎么就忘记给店里请个伙计了。

第八十五章 收尾

“大人,大人。”

师爷慌里慌张的跑进公堂时,张尚贤刚刚判决完一段公案。

见着对方难得失态,这位江都县的县令大人,有些好笑的问道:“这么慌里慌张的作甚。”

师爷稍稍喘口气,急促道:“大人……你……你上报了。”

张尚贤有些好奇的转过头,看向自己公案上的邸报。

不对啊,这份邸报到手已经有数日。新的邸报,再快也要有一个多月,才能从京城寄来。

“不是那个……不是那个!”师爷赶忙抬起手,将手中刚刚从外面买来的报纸,送到大人面前,“大人,且看这个。”

张尚贤古怪的拿过薄纸,将有字的一面打开。

话本什么的,他自然不关心。目光扫了扫,就看到自己半月前才判过的案子。

马大银那一家的事情,他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身为一方父母官,治下要是传出如此有违人伦的事情,上头可是要扣考评的。

当时的张尚贤,还在心底夸奖过马大银的聪慧。知道子告父会挨板子,就用纸条的方式来禀明。

其中的经过,张尚贤自己最清楚不过。匆匆看过几眼前文,就落在自己名字出现的段落。

陈恒这小子是有些鬼点子,他在文中将张大人描绘的公正果决,可偏偏一句主动的夸奖话都没有。

如此侧面描写,反倒让张尚贤看的通体舒泰,忍不住跟身侧的师爷询问起《景安日报》的来历。

师爷是个老师爷,早知道上峰会有此问。把自己刚刚打听过的内容,以及一些推测告知对方。

“按你的说法,这个景安日报,跟乐仪书院的景安文社是同一批学子弄的?”张尚贤狐疑道。

“名字都一样,想来应该是一批人。”师爷故意擦着额头的汗,为上峰的事忙碌,就应该让对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张尚贤心情十分不错,难得关心着对方,“先去喝口水,歇一歇。”

师爷抓紧问道:“大人,可要派人去跟这些学子说,不可妄议公事?”

“不用不用。”张大人笑着摆摆手,“这不是写的不偏不倚嘛。既然所述都是实情,就让这些孩子去弄吧。”

师爷默不作声的点点头,就在他转身要走之际。张尚贤又冲他问道:“你刚刚说……这……”

“大人,是报纸。”

“对,就这报纸……真的卖出去许多?”

师爷脑中快速思索,挑着字眼含糊道:“我刚刚在外头看,街上起码有一半的人,手上都拿着它。”

张尚贤不知道报纸总共就一千份,信以为真的点点头。

见大人没再说话,师爷退至门外,又稍作等待。

不久,从堂内传来一阵畅快的笑声,他才彻底安下心来,乐呵乐呵的往自己屋内走去。

当事人都会这样,更别说扬州城里爱看热闹的人了。

陈恒的猜测并没有错,今天的扬州城,白天有一些的人在说《蜀山剑侠传》,另有一些的人在讨论张氏(化名)父子的奇事。

可到了晚上,大家各回各家,抱着自家媳妇后。谁还关心啰嗦繁多的话本啊,说的都是后一件奇事。

扬州城虽然大,人也多。可受限平日的活动范围,大家能知道的消息都有限,景安日报的出现,让他们多的何止是谈资。

就像有个贴心的好邻居,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敲开自己家的窗户缝隙,在他们耳边轻声道:“我这里有件真事,我只跟你一个人说!”

好家伙,这一千人哪里憋得住,当夜就说与身边的人听。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到第二天天亮,扬州城的人,已经没多少讨论元和先生的话本。

各自三五成群,凑到一处,唠起别人家的传闻。

只是城里的情况,陈恒跟薛蝌无心留意。他们俩人,已经忙的彻底脱不开身。

一个在挑选店内要雇佣的伙计,一个在忙着接待上门的房客。

陈恒之前有想过会有人上门,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他大抵是忘了扬州城是靠什么发家,南来北往的商队,给这座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让扬州人,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上新鲜的事物。

古往今来,每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都是如此,不会有例外。

不过他们这一举动,也确实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