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251)

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阅读记录

见状。

嵇恒知道胡亥已明白过来了。

大秦的储君只有一人,因而扶苏跟胡亥注定有一人会成为另一人的垫脚石,只是胡亥也属实倒霉了一点,垫的太过干净彻底了,不仅完全丧失了争夺储君的机会,还操办了扶苏收买老秦人民心的后续。

而他甚至在这些事里难留下名字。

纯纯大怨种!

不过,扶苏这个储君只是有名无实。

始皇是一个权力欲很重的人,准确说任何一个强势君主,都是权力欲很重的人,他们不会轻易让渡手中的权势,哪怕是自己的子嗣,始皇同意确立储君,但也仅此而已。

立储是政治需要,出于政治目的,具有政治意义。

但并不会真的授予权柄。

至于开府。

就嵇恒想来,始皇不会同意。

扶苏若真开了太子府,便要聚拢一套自己的班底。

这对强势君主而言太过危险。

始皇不会同意的。

胡亥给自己倒了一杯,感慨万千的喝了一杯。

他这一年不到的时间,却是让大秦生出了太多变化,若不是他的出手,始皇根本不会立储,甚至都不会动立储的想法,也决然不会让自己的大政慢下来缓下来,而是会继续一路狂飙。

但现在……

一切都变了。

虽然这种变并不受始皇所喜。

甚至令他生厌。

然为了自己创建的大秦帝国,始皇就算有再多不悦,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一时无话。

嵇恒重新拿起了碗筷,继续吃起了自己的午餐。

胡亥已没了食欲,整个人完全蔫了下去,没精打采,最后汩汩喝起酒来。

嵇恒面色坦然。

虽然自己说的那些话,让胡亥很难受,但人总是要面对的,而且他只是提前把一些事说了出来,并不会对朝廷的事做出改变,最终结果还会是这样,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从政这条路本就如此。

一步踏错,便很难再有翻身机会。

尤其是一些关键节点。

而胡亥好巧不巧就撞上了,即便他是大秦公子,也深受始皇疼爱,但出于公心,也出于对天下的考量,胡亥都只能被放弃。

半刻钟后。

胡亥神色萎靡的离开了。

等胡亥走了,嵇恒却猛的一拍大腿,他想起来了一件事,胡亥去南海前,他分明让胡亥给自己带些岭南的特色果蔬,但胡亥这样子,只怕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嵇恒也是满心无语。

他把案几收拾了一下,回到院中晒起了太阳。

接下来一段时间,都跟他无关了。

他该做的都做了。

……

九原郡。

扶苏来到北疆已快一月。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已跟军中士卒打成了一片,而且他似对军中的一切都很是好奇,三天两头就要去各类士卒中走一趟,而且跟其他将领询问的还不一样,扶苏更多问的是识字情况,以及士卒对算术的掌握情况。

这也让军中很多将领很是惊疑。

不知扶苏在弄什么。

但扶苏毕竟为长公子,他们也实不敢相问。

而且军中一些将领对扶苏也是很钦佩的,扶苏没有一点傲气,也没有公子的贵气,愿意俯下身段去到底层,跟寻常的士卒交流,这种务实稳重的特质,也赢得了很多将士的好感。

不过北原天气干燥,扶苏一个月下来,整个人黑了一大圈。

但看起来也更有精神了几分。

这天。

扶苏正准备跟寻常一样去到处看看,只是还没有走出多远,便被人叫了回来。

咸阳来信。

扶苏不敢怠慢,连忙策马赶回。

等扶苏到达郡府时,大堂中已到了不少将领。

一番见礼后,蒙恬将一份诏书拿了出来,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一名白发将领身上。

他缓缓道:“陛下有令,宣左将军李信即刻动身,返回咸阳。”

一语落下。

大堂内众人面露异色。

就连李信本人都露出愕然之色,随即,连忙拱手道:“末将领命。”

军中其他人纷纷侧目。

李信正值壮年,然当年伐楚失利后,却是一夜白头,原因众人都清楚,伐楚李信为主将,而那一战大秦惨败,死伤十几万,李信在这一战后也是彻底沉寂,虽参与了后续的再度伐楚、伐燕,却是已不太愿回咸阳了。

他没有颜面去面对关中老秦人。

当年那一战后,十几万民户失去了儿子、丈夫、父亲。

他也是倍感自责。

很长时间都没有缓过气来。

尤其是想到,一大堆人向他索要儿子、丈夫、父亲,他更是几度从梦中惊醒,最终向始皇请令,愿终生驻守边疆,也唯有疆场,才能让他心中的懊悔消减一些,此后便一直扎根在北疆,后续李信虽多有建功,但始终没动过回咸阳的念头。

始皇念及他的功劳,也一直遵从他的想法。

但为何这次会突然召他回咸阳?

众人很是不解。

蒙恬面色肃然,继续道:“陛下有令,召长公子返回咸阳。”

“另外,陛下的诏令中,我这次也会跟着回咸阳,军中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大小事务,竟皆交由前将军王离负责。”

“诸将领都听清楚了?”

众人连忙拱手称诺,只是眼中更为惊疑。

咸阳是发生了什么吗?

长公子回咸阳倒是正常,但为何会突然召蒙恬跟李信?

这是何缘故?

不过蒙恬并没有解释。

他也解释不了。

朝廷给的诏书没有给出缘由。

只是通知。

第208章 请立长公子为储!

接下来接连数日,都没有举行朝会。

这对早就习惯始皇勤勉的朝臣,完全是难以理解的。

就在朝臣暗生想法时,停隔了数日的朝会,再次准时开启,只是不知为何,所有与会的朝臣,都感觉到了一丝异样,仿佛这次的朝会跟过去的朝会有极大不同。

百官肃然正立,竟皆不苟言笑。

更无人吭声。

李斯等人更是闭合着双眼,仿佛对四周的情况一无所知,只是不时挑动的眼皮,也显露出他们内心的疑惑。

这段时间朝廷其实并无大事发生。

天下也很是咸宁。

除了不知始皇是遭遇了什么,他们眼下唯一能想到的,便是胡亥在南海遇到的事,但胡亥已回到咸阳有段时日,赵佗更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呈上了两份奏疏,始皇若真要问罪,又岂会等这么久?

莫非是始皇身体出了问题?

百官心中暗暗推测着,脸上却不敢露出分毫。

不知过了多久。

只听到大殿内传来谒者的喊声。

“趋——”

一队队郎中、陛楯郎组成的卫队随之开出,守在殿下。

见状。

李斯为首的朝臣连忙收回心神,面色肃然,迈步穿过卫队组成的夹道,来到陛下,也就是王座之下,武将们按爵位官职的高低依次列于西面,面向东,文官以丞相为首,同样依次列于东面面向西。

这时典客安排的九名礼宾官,以‘胪传’的方式接力传唤,宣告着始皇帝的驾临。

百官竟皆垂首,不敢抬头瞩望。

整个过程从‘警’开始,到‘罢’结束,等百官抬起头时,始皇早已坐在了王座上,这时殿内的气氛相对缓和不少,百官也才敢大着胆子看了看始皇,只是最近都隔了五十步,实在难以看清始皇的近况。

素常宽阔敞亮的正殿,黑沉沉一片数百余人。

卯时的钟鼓大起。

这次的朝会正式宣告开始。

百官入座。

“诸位,朕即皇帝位已有九年。”

咸阳宫所有的殿门与所有的窗户全部大开,沉沉大殿在初夏的清晨颇为凉爽,嬴政一身冠带,平静威严的继续高声道:“这九年里,天下太平,四海咸宁,朕过去忙于政事,谋于千秋大计,疏忽了不少事。”

上一篇:渡风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