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488)

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阅读记录

如此一来。

军功爵制下财政的压力便大减。

士卒因只需服役固定年限,也不会有那么大怨念,朝廷少了支出,而士官很大部分还能转职出去,朝廷在军功爵制上的支出将会大幅降低。

而腾余出来的钱粮,便能继续用在改革上。

这一切其实都旨在节流。

扶苏道:“先生大才,通过实际放权让利,实现一举多得之策,不仅打压了贵族跟士人,降低了天下培养官吏的难度,还让关东秦人跟关中秦人的隔阂不断减轻,更重要的是为朝廷节省了钱粮。”

嵇恒摇头。

他脸色很严肃,沉声道:“这一切看似很美好,也的确算得上一举多得,但想将这一切落实,都是需要时间的,甚至还需要支出更多的钱粮,而大秦很多政策是不能停下的,所以在接下来几年,大秦的财政只会越发捉襟见肘。”

“甚至是越发穷困潦倒。”

“入不敷出是必然。”

“最终的苦难都会落到底层黔首身上。”

“苦一苦底层。”

“这一句话说出来很容易,做到也很简单,但底层并非真能一直忍受这样的压迫,早晚有一日会支撑不住的,到时天下皆反,满地烽火,也就会成为现实了。”

扶苏脸色微变。

嵇恒轻叹道:“大秦也没有退路,不继续咬牙硬挺,前面的坚持就会化为乌有,但继续坚持,只会让底层越发愤懑不满,怨声载道,不过按现在天下的情况,只怕大秦等不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天下就已经反了。”

“所以啊。”

“大秦走的道路没有错。”

“错在了没有财政盈余,没有财政盈余的改革,便是一场豪赌,赌底层民众的忍耐度,赌朝廷能支撑到一起完成,但这种豪赌,往往朝廷都赌不到最后,因为对朝廷不满的,并非只有底层,还有旧有势力,他们互相裹挟之下,大秦根本拖不到那么久。”

扶苏沉默。

他双拳紧握,眼中满是不甘。

但最终,他轻叹一声,无力的松开了拳。

大秦错了吗?

没有。

革新天下是大秦唯一能走的路。

但底层又做错了什么?

也没有。

他们唯一的错,或许便是生活在了现在的大秦。

现在的大秦为了推进天下改革,不得不疲于奔命,不得不劳民伤财,不得不横征暴敛。

大秦同样没得选。

他苦笑一声,神色颓然道:“先生高见,天下的确如先生所说,各方疲惫,只是大秦已是如履薄冰,再想要求大秦轻税简政,根本就做不到,大秦的体制就意味着大秦需要一个庞大的治理体系。”

随即。

扶苏似想到了什么。

他猛地看向嵇恒,凝声道:“所以先生再度把目光放在了盐铁上?放在了地方的豪强上,之前朝廷通过盐铁,获利颇丰,若是能通过震荡地方,让一些豪强伏诛,朝廷也能借此笼获大量钱粮。”

“以此来减少对底层的加征?”

嵇恒点了点头。

他沉声道:“天下任何改革触动的都是利益,若是朝廷没有拿出足够的钱粮,根本就没有办法推动下去的,所以想将这次政策推行下去,只能砸下去更多钱粮,而朝廷没有钱粮,那便只能想办法搞钱。”

“盐铁是天下暴利。”

“但暴利的又岂止是盐铁?茶叶、酒、醋、矾、商贸等同样是暴利。”

“只不过这些暴利目前都在‘市’场中经营。”

“为地方官吏控制。”

“因而朝廷想推动天下革新,就必须从这些暴利行业上敛财,而若是直接强推政策,朝廷对地方控制力不足,很容易适得其反,所以只能换一个思路,做一些伪装。”

“通过查处官吏去涉足。”

“盐铁为你自己设立的官署,因而很容易去查处。”

“而其他跟地方盘根错节,朝廷想涉足进去,并不会那么轻松。”

“所以得着另外的借口。”

“另外的理由。”

“这个理由便是‘修人事以胜天’。”

“借助为预防天灾人祸,在一些交通便利之处修建常平仓,对民间急需商品,进行集中屯储运送,对外宣称只是应急,想做一次预防天灾人祸出现后的应急演习,等真的商品到位,便直接对相应官署下手。”

“从而彻底收拢地方财政大权。”

嵇恒说的很平静。

但在扶苏眼里,已看到了腥风血雨。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通过一些似是而非的命令,调动地方官吏运送物资,等朝廷控制了足够数量的物资时,便以雷霆速度对地方出手,继而收回过去流落到地方的财政大权。

只是这一切恐也要耗费不少钱粮。

扶苏苦笑道:“这恐还得苦一苦底层民众了。”

第360章 凛冬将至!

“会苦一下底层,但不会太过。”嵇恒平静道:“最终还是得看朝廷的妥善应对,若是应对好了,只是会有一段时间的阵痛,而且这股阵痛很快就能消解,若是处理不当,便可能导致天下生乱。”

“裁决之手实则在朝廷。”

闻言。

扶苏微微点头。

但正如嵇恒所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廷再度谋划搞钱,而这几年下来,地方那些贵族豪强,岂会就这么让朝廷得手?只怕暗中会处处使绊,朝廷想应对好,其实并不容易。

在地方修建常平仓,实则就是大兴土木。

这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

人力物力财力从何来?

从民间来。

嵇恒面色肃然,并未因此开口。

他脑海中不禁想到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便有如此形容。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而今秦廷正一步步,步入这个境地。

且为之奈何?

天下革新,自来便耗钱耗力的,没有财政盈余的改革,便只是那空中阁楼,稍微出点差错,便会轰然倒塌,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其实有很多,秦始皇所做的一切,其实汉武帝也做了,只是汉武帝有文景二帝积蓄的财富,这才堪堪将改革推进下去,如此,也是弄得民间怨声四起。

而后续的王莽变法,唐时的刘宴变法,也因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最终落得草草收场。

甚至就历史而言。

唐的失败更令天下感到震惊。

唐朝立国初重视发展,然在轻摇赋税之下,国库渐渐没有了钱,然后便开始出现天下富豪,继而又出现了藩镇,安史之乱后,天下被彻底断了发展的脚步,只能朝着维稳行进,而历史上的汉武帝只有一人,也只有他做到了从地方抓权力成功,历史上也唯有少数几位帝王,成功做到了将地方和中产阶级不断削弱,撑起了天下下一次发展。

如果没抓住,没有成功,便会如唐德宗一样,让天下陷入到纷乱状态。

历史上面对同样困境,王莽、刘宴都曾做过努力。

但在地方跟中产势力的反扑围剿下,最终都落得个身死下场。

同样如此的还有王安石,他们都意识到了改革需从财政抓起,但财政这个口子,一旦旁落,再想集中到朝廷手中,实则就太难了,而王安石推行的‘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最终都变成了地方敛财的工具,也无一例外变成了朝廷的伤民之策。

而这些变革,都加速了各自时代的结束。

从王安石之后,天下的选择就变了,从过去的扩张、创新,变为了保守、稳定。

体制内的创新彻底结束了。

大秦同样如此。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上一篇:渡风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