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多福(254)

作者:庄小九 阅读记录

本想王家钟家都是金子打的,只要伸手就有,哪里知道这两家竟是不肯鼎力相助。两家合在一处,还不如柯家给他的钱多。

袁相说,这两家怕是还在观望。

这倒也不稀奇。

他们这样的人家,为了江山家族,连亲儿子都说扔就扔,何况一个出嫁的女儿。

要怪就怪王青云没本事,笼络不住父亲和兄弟。反而傻乎乎地去笼络什么卫锦鱼。还把江凌吹天上去。

但不信任是一回事,到底王家还是他的岳家。比不了袁家,比别家还是可靠的。

如果王尚书要请辞,他哪里找一个能信任的户部尚书去?

他已经丢了个相位,难不成还要再丢掉一部尚书?!

他就是再傻,也知道这使不得。

当下气得又砸了一茶碗,怒道:“孤让你们想法子让父皇收回成命!你辞职顶什么用?!”

王尚书趴在地上,嘴角忍不住向上一个劲地翘,只得把头埋得极深,道:“老臣无能老臣无能。今日老臣的本意,其实并不是要推江凌为相,只是想提醒皇上,殿下让江凌做一个枢密院副使已经是抬举了。总不能让他为相吧……谁知……谁知……皇上竟然真有此意!老臣是实在没想到啊!”

“是呀,殿下,江凌还不满三十,我父亲在户部尚书任上已经多年,他自己还想为相呢。怎么可能真推江凌为相!可是父皇一言九鼎,谁有本事让他改变心意呢?!我父亲是想帮殿下的,只是帮了倒忙,还请殿下原谅他吧。”王青云忙帮腔道。

太子不由觉得也有道理。若是王家想拉下袁相,为什么不自己上呢,却让个外人得了便宜。王青云就是跟卫锦鱼再怎么要好,也不可能好过自己的父兄吧?

太子这时怒气也发得差不多了,又怕王家真的骂急了,明天就上书请辞,当下挥了挥手,让他们起身。

王家三人这才起身。

太子又吩咐他们坐下。

王家三人这才又战战兢兢一起坐下。

王青云便坐在太子身边不远,掏出手绢,捂着脸,差点儿就笑出声来。她爹这故意示弱装傻的戏演得不错。

令江凌为相。

这个想法她其实早就有。

只是怎么办,一直没个着落。

这回皇上病重,急诏回京的只有两家人。

一家敬国公。

一家江凌锦鱼。

她心里就有了谋算,便找机会跟她爹见了一面,跟他说了自己的打算。

她爹掌管户部多年,若能接任相位,本来自然是再好没有。

可是这样做有两大难关。

一是她爹换下太子最信任的袁相,太子定然更加疑心她是想牝鸡司晨。

二来,这个位置诚亲王早就虎视眈眈,极可能趁机推出顾尚书。

皇上信任敬国公,而敬国公与顾尚书是儿女亲家。

到时候他们费力把袁相拉下,冒着得罪太子的风险,却万一被顾尚书捷足先登,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

虽然江凌掌枢密院也很好。

可是到底不如让他直接为相。

当时她跟她爹说,首选为相,次选为枢密院使。

她爹听了,跟她说,枢密院使还有可能,宰相是异想天开。

可万没想到,这么快就办成了。

不过她可不敢居功。

她只不过是看明白了,皇上若是想让江凌任枢密院使,回京就任命了,何必一直拖着。

因为现任的枢密院使,年前就告老了,皇上说暂时留任,待有了人选再作打算。

因此毫无阻力。

那么诏江凌回来不是任枢密院使,那还有什么位置要紧到这个地步?

皇上倒下之后,需要八百里加急,急诏回京?!

回京之后,又迟迟不能任命,那自然是有阻力,那便是相位。

所以才让他爹一试。

果然成了。

现在太子无能狂怒,又能怎么样?

骂完了,还不是得继续靠他们王家?

她心思微动,想到让华照为皇太孙的事,想了片刻,还是忍下了。这事,还得跟江凌商议一下再作打算。

因此她便给王青山使了个眼色。

王青山进来后,便没开过口。

他多少有些才子脾气,从来没瞧得起过太子。刚才又一直被骂,此时脸色难免难看。

他接收到王青云的眼色,只得强忍怒气道:“不知道袁家现在情形如何?可有派人去打听过?”

太子这才猛地回过神来。

也是。

现在就算皇上收回成命,若是袁相真的中了风,那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下忙问可有去袁家打听的太监,回来没有。

那太监是袁云书身边的大太监,早回来了,听得太子叫,忙过来回报,他战战兢兢地进来,趴在地上,声音都在颤抖:“回……回殿下,袁相……没了。”

这一声,可真是霹雳一般,把整个大殿都要震塌了。

太子猛地站起身来。

他一直坐在床沿上,床前有半尺高的踏脚板。

此时他脚步虚浮,一脚踩空,“砰”地一声,摔倒在地上。

王青云呆了一呆,才大呼小叫,让人去扶他。

自己仍是只出声不出力。

自有太监上前把太子扶起,只见太子鼻下鲜血直流,整个人都好像傻了一样。

王青云倒有几分同情他。

要说太子自小跟着袁相的时间,比跟着皇上与皇后娘娘的时间都多。袁相对他,如师如父,他对袁相的感情,比对皇上都深。

她想了想,上前道:“还不快扶殿下上床躺着。宣太医。”

太子失魂落魄地,半天问:“袁相……袁相……我要去袁府!”

王青云想了想,也没拦他,忙让人准备,待太医给太子看过,便带着哭得声嘶力竭的袁云书,跟在太子车驾后,去袁家不提。

*

本来江凌的任命,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离京多年,年纪又轻,还不是正经科举出身。

袁相这一亡故,有人嫌京城的水还不够浑,开始传言,说袁相是被江凌逼死的。

这明明是欲加之罪,可是不过几日,全京城都知道了。

这日早朝,仍是太子主持。

便有御史在大殿之上,逼问江凌:“袁相劳苦功高,配享太庙!如今遭此横祸,皆因你这竖子蛊惑圣心!你何德何能?竟敢鸠占鹊巢!还不赶紧请辞,向天下人谢罪!”

江凌看时,就见这御史长得额头狭窄,唇厚如肠,有些眼熟,他向来记性好。隔了这许多年,还是一下就想起来。

这正是当时弹劾许夫人的那个御史。

不是顾家就是诚亲王的人。

搞掉他,不用说,是想推顾尚书为相。

他环视四周一眼,紫朱一片,大殿内光线虽不够明亮,仍能看清,众人都一脸看热闹的表情,只有王尚书与景阳侯等几人眼露担心。

他当下垂头丧气,表现得十分沉痛,道:“袁公劳苦功高,配享太庙!本相深以为然,自当亲自奏明皇上,给袁公加谥号,进太庙!”

太子当然不可能不同意,当下点头。

他虽看不惯江凌,可是与诚亲王与顾家相比,江凌已经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现在袁相没了,他能靠谁?

江凌见太子点头,便转身看向那御史,道:“袁公不过是正常病故,何来横祸之说?你身为御史,不知道言必有所本,本必有所据么?太医院徐院正可在?”

徐院正忙出列。

那御史梗着脖子,义正辞严,道:“正常病故?他本活得好好的,你一回京,他就活活被你气死了!徐院正,你多年来受了多少袁相的恩惠,如今你难道敢替江凌这个竖子,撒下弥天大谎,蒙骗天下之人,堵住悠悠众口不成?”

他骂得痛快,江凌也不理他。

一时徐院正从怀中掏出两本蓝皮册子,双手捧给江凌。

江凌接过,自己也不看,递给太子身边司礼太监,道:“请公公念一念,袁公过去两年的病情医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