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多福(71)

作者:庄小九 阅读记录

锦芬锦兰大概也去了敬国公府。

锦心还真是一个都不放过。

平素锦心对这两个庶姐可没放在眼里。

锦鱼点点头,迈脚上了台阶,不过五级的青石台阶,她到得最上一级,顿住了脚,回头吩咐道:“把这两处从咱们府里的名册上都划掉。”

香罗站在台阶之下,抬头见她眉目间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仪,微微一凛,没敢多问。

从名册上划掉,这是不打算跟这两位姨奶奶作为亲戚往来了。

她也是个聪明人。若只是老太太不来,还有可能只是巧合,连着三位姨奶奶都没来,自然是……

眼见着五姑娘孔雀蓝的裙子一晃进了繁花堂,她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五姑娘多好的人呐。她出卖了五姑娘两回,五姑娘知道她是身不由已,还肯给她机会,如今更对她委与重任。

若换作四姑娘,光想想,她都觉得自己身上的骨头已经折了几根似的。

明明是一个爹生的姐妹,何苦这般欺人太甚呢?

倒是她自己,也算是因祸得福,跟了个好主子。

这样一想,便觉得日后她再不能三心二意,必须对五姑娘加倍的忠心耿耿。

不然五姑娘哪一天对她彻底失了望,定然也会像对这两位姨奶奶一样,再不给她半点机会。

到那时,她可就彻底完了。她可不信四姑娘或者许夫人会管她的死活。

锦鱼自然不知道她这偶然一怒,倒从此多了一个忠仆。

她不想再搭理锦芬锦兰,也不完全是因为生气。

只是觉得跟这种人处起来不过是浪费时间,没意思。

她们选择敬国公府是人之常情,可至少像锦熙那样,派个人来解释两句,就这样临时推说有事,就不知道这种事根本瞒不住人?

进到繁花堂,她的心情已经平静。

就见胡氏挺着肚子迎了上来,问:“听说你们老太太身上不太好?没什么大事吧?”

锦鱼淡淡一笑道:“我也是不放心,已经遣人去问了。不过刚才香罗说了,景阳侯府的人说,没大事。想来不妨碍的。”

这时却见胡氏的娘林夫人也跟了上来,对她道:“我都听初英说了,你又能干,又好相处,以后还请你多多照应着她。”

胡氏笑道:“娘,我是嫂子,她是弟妹,您也好意思说这话。”

林夫人道:“那有什么。人家甘罗十二岁就拜相了呢。有志不在年高,你呀,以后都听你这弟媳妇的,准没错。瞧瞧这园子,瞧瞧今儿这客宴,吃的喝的用的处处周全,谁瞧了不喜欢。等到明年牡丹花开了,怕是满京的人要为这园子打破头。也不知道我还有没有福气再来逛一趟。”

锦鱼被她说得笑起来。胡氏说话也有些咋咋乎乎的,却好相处,原来是像她的娘。

卫家人不要她,有的是人要她。

她有什么必要为了他们这些人难过生气过不好?

忙道明年花开定还是会请自家亲戚们来逛的。

林夫人欢天喜地地转过头去跟众亲朋说了。

无人不欢,都盼着明年再来。

也没半个人不识相地来问为什么卫家没人来。

锦鱼与众人周旋了一阵,见时辰不早,便命把多余的席次撤下,请大家依次入席坐了。

便叫传了乐。

这园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请一班乐师只在枕闲亭奏乐演唱,就已经足够繁花堂与茅庐那边都听得清楚。

这主意是王青云出的。说有宴必有酒,有酒必有歌儿,还亲自替她选了曲子。

众人本都正议论闲谈,猛地听得一阵悠扬古琴声响起。

那琴声冲冲淡淡,意境空灵。

闻之令人仿佛居于山间林下,天地为之庐,草木为之衣,徜徉山水之间,澹然与世两忘,得尽享自然之乐也。

这些贵妇们平时都拘束在后宅之中,忙忙碌碌,为琐事烦恼,何时有这闲淡时光?

正为琴声所撼,就见丫头们送上了琥珀流光的桂花酒来。

那酒像橙黄色的冰凝在五颜六色的杯子里,托在黑漆海棠盘。

有牛毫建盏,有秋菊鸡心杯,有缠枝粉彩压手杯,有红釉圆融杯……

各自端起一杯,抿上一口,香气馥郁,清甜温热,一口下肚,只觉得浑身都暖熏熏的,再配上那渺渺琴声,真是人间难得的享受。

更叫人觉得贴心的是,这样多种的杯子,倒不光是为了好看。

宴席之间,若是全用同样的杯子,最怕是相邻两人无意中拿了别人的杯子牛饮,实在大煞风景。

办宴的人,连这样细微之处都照顾到,客人怎么能感受不到这种待客的诚意?

就有内行的人问:“这酒可有几盏?”

皇家宴会一般都是九盏酒。

锦鱼的家宴自然不能跟皇家比,更何况国色天香园就讲个质朴,因而只安排了三盏酒。

而这第一盏,配的曲子叫《山居吟》。

她便笑着解释了。林夫人便笑着凑趣道:“三盏好,刚才吃了这许多的好点心,喝了这许多的好茶,再多,你就不怕我们全撑坏了。”

众人都笑起来。

既有了酒,便开始上菜。

都是家常的菜肴。

四个冷盘:糟鹅、三丝豆腐皮,红油青笋,糯米莲藕。

四个素菜:百合炒菌菇,虎皮烧青椒,南瓜素菜盅,木耳黄花蛋。

四个荤菜:山药乳鸽汤,栗子烧鸭,孜然蒜香烤羊腿,清蒸河蟹。

主食也准备了四种:青精石饭,荷叶白饭,银丝小花卷和柳叶挂面。

锦鱼选这些菜自然也是费了番心思的。不能太贵,太贵花不起。也不能太便宜,太便宜人家瞧不上。然后还要好烹调。客人多,用量多,若是再费工夫,怕是应付不来。

唯一一道稍微费些工夫的菜便是那道山药乳鸽汤汤了。

若不是为了老太太,那道菜本可以用杞枣炖全鸡代替的。

想到老太太,她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堵,又有些生气。本来她老人家身子就不好,为了两个孙女不对付,还得自己咒自己病了。

又想茯苓也去了一阵子了,怎么还没回来?难道是知道了实情,怕她难过,所以没来找她回报?

正胡思乱想,衣袖叫人扯了一把,她抬头见豆绿正给她使眼色。

她顺着豆绿的视线看去,就见一个两腮圆鼓鼓的小丫头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冲她这头招手。

她不想惊动了身边众人,便起身出来,那小丫头笑道:“奶奶,茯苓姐姐打发我先跑来通知奶奶一声,说景阳侯府的老太太来了,正在门口下车呢。”

锦鱼愣了半天,有些不信,这丫头不是在淘气吧,便道:“怎么没派个婆子媳妇来通知我?”

那小丫头歪着头道:“今儿客太多,奶奶不说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都不要胡乱走动,只管管好自己的事么?我便是管传话的。”

锦鱼:……

想了想,便问这小丫头叫什么名字。

小丫头笑道:“她们都叫我圆儿。”

锦鱼见她鼓鼓的腮帮子,便笑了,道:“可是在北门?”

这园子南北各开了一个门,老太太从景阳侯府来,自然是走北门。

圆儿答是。

她便叫豆绿留下支应,怕万一有什么别人找她。这才跟着圆儿往北门去。

还没走到头,就见对面甬路上走来一群人,中间一抬无顶软轿,轿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穿着茶青色的袄子,下头配天青色马面裙,外头一件厚厚的石榴红斗蓬,可不是老太太是哪个?

她先是一愣,旋即便奔跑起来。

那小丫头圆儿在她身后,一边叫一边追:“奶奶,你怎么跑这么快呀!”

锦鱼一口气奔到近旁,就见后头还有一顶软轿,上头坐着花妈妈。

这软轿是她特意准备的,就是为了方便年纪大或是脚步不便的人逛园子。

她喘着气,小脸粉红,看着老太太欢喜道:“您老人家怎么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