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1048)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此次新军制革新,所选的士兵,首要的是注重勇猛、血气,老弱病残、胆小如鼠之辈一律排除在外。依在下看,两位都是精壮的汉子,况且敢于自愿参军,必然是有所抱负。这一点不必忧虑。

但正如方兄刚才所言,这次机会极好,能看到的人也多。前来参军的个个都身怀绝技。所以二位兄台定要另辟蹊径才行。”

方豫心中关心,不想错过机会,“还请娄大哥教我们,大恩不言谢,以后我们兄弟愿为娄大哥效劳!”

娄方勇的豪气、见识早已经折服了他们两位。

“举手之劳,不必如此。”娄方勇想着,他也是一人独行,如果能够招揽两人与自己同心,对于以后也大有益处,“方兄弟、徐兄弟,你们可知这次选兵,除了身强体壮,更重要的是脑子,为何朝廷允许举人直接参军?

便是因为懂得历史、懂得朝局、懂得大明与周边的地理民情。按照朝廷的说法,现在陆军、海军学院都强调,士兵要知道自己为何而战。这一点,你们若是能说出一二,想来在选拔时必可脱颖而出。”

方豫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他只苦恼,“可我们……我们对这些确实一无所知啊。”

娄方勇大包大揽,“无妨,你们不知,在下却十分熟悉。自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直至如今的大明,千年历史均在我的脑袋中。正好,我们路途遥远,有的是时间,等我与你们讲完,到了伊犁的那天,官军一问,你们不止能说出身为汉人,为汉族而战这样的场面话,而且能说出其中道理、内涵,哪还会有落选的可能?”

“好!”方豫、徐开二人大喜,“那便多谢娄大哥了!”

这样好了,后面的日子娄方勇便开始为他们讲述起这些遥远又很接近的故事,现在认字是来不及了,但故事却说得清楚。

等听了几天,这表兄弟就开始明白当前的世道是多么不易,当今的正德天子又是怎样伟大的帝王……生逢此时,为这样的帝王而战,与当代的英雄人物一同建立功业,这些念头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

第八百九十章 怕死的,今天就滚!

翻开新疆的地图,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像是一道天然阻隔,将整个西域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也由此带来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伊犁河谷是地处天山山脉的西部,它的北、东、南三面都被天山山脉的各个支脉所环绕。

只有西面相对平坦和开阔,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喇叭口。

这种地形使得大西洋方向远道而来的湿润气流能够顺利进入,带来较为充沛的降水,

并最终在沙漠、戈壁遍布的亚欧大陆中心部分灌溉出一个风景秀丽的塞外江南、西域明珠。

伊犁河谷中的伊犁河不仅流量大,而且支流众多,最终流入巴尔喀什湖。

不过这个时候大明并不这么叫它,而是用它的古称夷播海。

从大明正德年前往前推算,上一次这里归属汉人统治,还是唐朝有安西都护府的时候。

而自洪武皇帝定鼎天下,不要说夷播海了,伊犁地区都没有实际控制过。

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在清准战争最终胜利以后,清朝的疆域才向西扩充到这里,并和沙俄约定:湖东属大清,湖西属沙俄。

在疆域这一块,大明确实弱一点。

但这却不是当下的正德年间人所认为的,

此时的西域,东察合台汗国已经随着吐鲁番汗国烟消云散,叶尔羌汗国也喜提同样命运,伊犁河谷是一片广大的区域,哪怕朱厚照的前世也仅仅只有三分之一。

剩余的三分之二都在邻国之内。

但现在伊犁河谷这片自然风光绝美的西域明珠,大明已经不许其他人再染指。

乌鲁木齐在这个时候无人提及,再拥有伊犁河谷和伊犁城的时候,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与这里媲美。

大明原来的新疆总督府就在此处。

现在的巡抚衙门,军区驻地同样在这里。

娄方勇三人自从越过天山山脉进入伊犁地区之后,马上就感受到了这片大地的魅力。

在伊犁,

四月的序章就是冰川融化的雪水流入伊犁河,如同大地的音符,轻轻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山谷和原野。

春天的脚步翩然而至,新绿的嫩芽破土而出,点缀在林间草地。

蓝天白云之下,牧羊人悠扬的笛声随风飘荡,牛羊悠闲地漫步在碧草如茵的河畔,映衬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

哪怕是娄方勇这个在另外二人眼里很有见识的人,也不禁感叹,“不想在这偏僻西域还有这样的绝美之地!你们可知道,这里原属叶尔羌汗国,正是当今武功伯一战而下,这才有我们今日看到的花草如茵、牛羊成群的风光。”

方豫说:“小弟是听说,在新疆伊犁,吃到羊肉的机会是远大于甘州的。”

娄方勇哭笑不得,“我不是说羊肉。”

徐开凑上,“那娄大哥说的是什么肉?”

……

十余日后,三人终于抵达伊犁城。

伊犁城肯定是经过扩建,墙体厚实稳固、顶部宽阔平坦,远远的就能看到有士兵巡逻,还有大明军旗亦随风飘荡,左右两边则分别有角楼、箭塔,城墙的轮廓线也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和坚韧。

这厚实的城墙,犹如守望者的堡垒,凝视着远近的山水城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若是站在城墙上俯瞰,城内鳞次栉比的屋宇与城外连绵起伏的山脉遥相呼应,便觉此刻的伊犁城墙宛如一尊沉睡的巨人,静静地诉说着他的辉煌与坚韧。

“真是一座雄城啊。”

娄方勇赞叹一句,随后下马跟着人群一同排队入城。这个时候不是军事紧张时刻,但他们仍然出示他们原‘单位’开具的同意证明。

到午后时,终于挤了进来,

“来吧,弄两斤羊肉。”

娄方勇在半道上就听他们念叨好多句了。

方豫和徐开嘿嘿傻笑,“叫娄大哥破费了。”

“无妨,这里羊肉便宜的。”他指了指挂在门口的价格牌,“这就是我在路上与你们说的,地域广大、物产丰富,自然就有好处。若是把咱们大明的所有人都弄到陕西去,挤那么个小地方,那别谈吃肉了,活着就是万幸。”

“那咱们得感谢那个武功伯。”方豫已经啃了起来,嘴巴鼓鼓的。

娄方勇纠正,“是感谢皇上。可惜,先前提过的夷播海现在还不是大明的地界。”

“总有一日会是的!”

这话不是出自他们三人之口,

而是邻桌的两个汉子讲的。

这两人都身背长枪,都是三十左右的年纪。

“三位,应该都是奔着军区募兵来的吧?”

方豫和徐开一下子警觉,心里想着,完了人家这一套全副武装,比他们全乎多了。

娄方勇道:“正是。”

“我们二人也是。刚刚听兄台言语中的可惜之意,正说进我们兄弟心坎之上。”

娄方勇微微皱眉,

他有时候有些分不清,现在的人是真的想为了自己的功绩,还是为了朝廷所说的大明帝国的国威与辉煌。

反正这两种心思的人都一个说法。

而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两拨人说着同样的话,开始充斥民间。

以前他在陕西还好,毕竟不是边地,

可这一路走来真是遇到太多了。

朝廷,是有意灌输的么?

不仅如此,现在很多读过书没读过书的,都能和他张嘴聊几句什么历史政治,男人天生爱好这些他能理解,但是……也太多了吧?

娄方勇接触不到上层的施策,

但他在基层的观察,确实能感受到这种变化。

这是一种氛围,

大明、边境、军队、士兵……有一种氛围变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