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193)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入冬前的杭州阴风阵阵,街上的店铺却丝毫不受影响,奔波的人们摆摊儿、叫卖,一切如常。

梅可甲的马车顶上落了几层银杏叶,金黄的叶子随着马车向前而落了一地,远远的望像是铺上了一条金色大道。

巡抚衙门前的场地空无一人,佩刀站立的士兵比之前多了许多。

梅可甲绕过前门,从巡抚衙门的后小门一溜烟钻了进去,过了一处菜园和假山,进入直廊,再绕两个弯就到王华书房的外面。

衙门里的管事通传后,他便进去了。

这几日来王华也一样焦虑,他不知道那封信该不该写,是不是把问题写得太严重了,朝廷会不会觉得难办,太子会不会觉得他不识大体、不顾大局,没有最后的结果,什么可能都是有的……直到他读完太子最新的旨意。

梅可甲微低着头,在边上略做等待。

“……梅老板。”王华小心将信折起,“这么着急见本官,可是因为收到了京师的消息?”

“是,大宗伯在领了专办浙江案后自绝,殿下已经派了腾骧左卫。”

王华略作停顿,“老夫这次,算是捅了个马蜂窝啊。也不知有没有狗急跳墙的马蜂拼了命的蛰我两下。”

梅可甲想到巡抚衙门外加强的守卫,心中了然。

“蛰中丞倒不至于,他们虽然恨中丞,但中丞是浙江巡抚,蛰了中丞,不是惹来朝廷更重的处置?”梅可甲双手插在袖口,说到这个时候头微低着,但眼皮却往上抬,“但说不定,他们会蛰百姓,然后陷害中丞。”

“什么意思?”

有些话,梅可甲不敢多说。

但王华是太子老师,关系亲密,对他,倒是可以说。

于是提笔写下两个字,随后翻转递到面前。

“倭寇!”

这两个字让王华很是惊讶,“你竟然能想到?”

梅可甲的眼中也有异色,“中丞似乎并不惊讶?”

“惊讶过了。”

王华将之前看的信打开展在对方的眼前。

梅可甲看完后惊呼,“殿下真乃神人也,在下是在浙江几年,知道浙江这个地方七山两水一分田,禁海之后不让经商,所以沦落为倭寇。殿下是如何得知,这些人狗急跳墙会使用倭寇这一力量?”

“自古圣君皆有异象,殿下怎么想到不重要。不过本官心惊的是,他们真敢?”

“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生死的问题。”梅可甲眯着眼睛,“腾骧左卫可是殿下精心训练的甲级卫,五千六百名士兵不个不少。这么些人来浙江,自然是要见血。浙江本地的商人、官员哪个不担心?哪个不害怕?为了活命,借用倭寇的名义搅乱一下东南局势并非不可能,东南一乱,五千六百人可就不够用了。”

“本官不信,谁敢有这么大的胆子!大明朝可还没亡呢!”

梅可甲不管他的激昂情绪,还是快速说道:“殿下这封信的意思也很清楚,便是要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东南毕竟是赋税重地,浙江每年要上缴朝廷两百七八十万石的粮食,漕运的一小半全系于此。想必,这也是殿下提醒中丞的用意所在。”

朱厚照派的人多,就是要狮子搏兔、震住这些官员,叫他们来不及反应。

同时,他为防有人冒险,要王华利用浙江巡抚的身份,加强社会管控,提前防备那些人的大胆谋划。

砰砰。

书房的门被敲响。

“怎么了?”

外面有人回答,“浙江布政使李俨才、按察使党善吉求见老爷。”

“叫他们大堂等着。”

“是。”

人走之后,王华的眼神开始满满转向坚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两人已经上了阎王爷的生死簿,虽然腾骧左卫还没到,但似不应该放他们回去。”

“不止他们。”梅可甲的眼神淡漠,但行为更为激进,“中丞应该行书湖州、台州等各地,让各位知府到巡抚衙门,就说有要事相商,若他们不来则形同抗命,若他们来了,则一并拿下。不应让这些人围在一起仔细商量。”

“若是还有余力,在下亦可提供几个商人名单给中丞,虽不知他们行贿细节,但行贿事实在下确认无疑。所以也应一并抓起来。”

王华看向梅可甲的眼神越发震惊,“当初,殿下将你放在浙江,还真是一着妙棋。”

“中丞,妙棋也要有腾骧左卫才管用。如果没有这五千六百人即将抵达杭州城下,即便是中丞也不能一次性抓捕这么多人。不过,中丞这次行事,的确要准备好遭受数不清的弹劾了。”

“殿下有命,不得不为啊。”

王华细想当初刚从山东来的时候,万没想到浙江是这样的情况。

说话间,外面李俨才和党善吉已经到了。

就是李俨才脖子上带着指甲的挠痕,党善吉下唇破了皮让王华很是疑惑。这是已经发生了什么吗?

“下官参见中丞。”

这次梅可甲没有回避,所以看到他的时候,李、党二人已经有些觉得不对。

但此时再反应已经来不及,只听王华一声大喊:

“来人!将此二人拿下!”

第一百七十五章 辱没殿下,该杀!

李、党二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是送货上门。

但突然冲出的带甲士兵却不是假的,一时间,两个人大惊失色,高呼道:“中丞,下官们犯了什么罪?”

王华心说,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么,当着我的面贪污银子,现在还这么理直气壮的质问说犯了什么罪,人的脸皮怎么能厚到这种程度。

他端坐于主位,呵斥道:“你们二人,一个为浙江布政使、一个为浙江按察使,皇上委任你们担此要职,是望你们能够上解君忧,下安黎庶。可你们不但不思忠君报国,反而上下其手、大肆贪墨,此等情状清清楚楚,尔等安敢不认?”

浙江巡抚说这种话,他们两个人的大脑有一瞬间的宕机,仿佛是最后的指望都没有了。可之前王华并非是这样的态度。

“你使诈?!”李俨才瞪着眼睛,脖子上青筋都突了起来。

“为什么能诈到你?!”王华也不让他,并说道:“你们以为自己在浙江所作所为可以瞒天过海?岂不知殿下乃睿识卓绝之主!到了此时,本官也不瞒你们了,死也不能当个糊涂鬼。魏彬一案的审理情况,本官已经如实上奏殿下,你们两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动心思贪墨银两、如何胡乱结案,其中桩桩件件殿下全都知晓!”

听完此话,李俨才有如雷劈!瞬间连话都说不出来!

倒是党善吉心中愤怒已极,怒骂道:“那银子你也贪了!把我们卖掉,你也不得好死!”

“哈哈哈。本官与你们可不一样。岂不闻、奉旨贪墨四字?”

“奉旨贪墨……”李俨才跪也没有跪相,整个人瘫软在地上,然后忽然视线一抬,像鹰一样盯住王华,“中丞,你也是宦海浮沉二十余年的人,难道不知官官相护才是求生之道?你以这般手段待我们,大明朝上上下下谁还会是你的朋友?往后你的官场也是寸步难行!”

这话倒是对的。

但王华当初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天。这段日子的焦虑、忧心更让他觉得心累,他本是治学君子,最后被浮尘之事弄得心也不静,人也不静。

“官儿这个东西啊……当到什么程度才算大呢?”王华不禁慨叹,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王守仁从小就被他要求读书,要求考科举,所求的无非就是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自从他被贬黜到了贵州。

这让王华的想法产生了明显的转变,他忽然发现那些光宗耀祖都是虚荣,他最想要的就是儿子能够平平安安回来。

这次在浙江,他担着得罪那么多人的干系来做这件事,其中有几分也是为了儿子。他希望太子能够念在自己有所功劳的情况下,宽恕他的爱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