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524)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往日所言,民牧苦民甚多,然臣观之,远不如庄田也。天下为民厉者,亦莫如皇庄及勋戚、中官庄田为甚!陛下乃为天子,天子以天下为家,安用皇庄为?”

说完上述的话,顾人仪脱下官帽放在身前,以头触底,声泪巨下:“臣干冒天威,殒命以对,伏惟陛下深留圣意,无失今日之机、无忘改元之志,则生民幸甚、宗社幸甚!!”

他这段话,说到半道儿的时候,刘瑾就已经开始流汗。靳贵记录的手都忍不住在用力。

天下是有诤臣的!

说完后,整个乾清宫寂然无声。

顾人仪低头,刘瑾、靳贵低头,就是费宏也低头。

他们不敢去想皇帝会是什么反应。

皇庄,这是直指天家之错,朝廷之错!

实际上朱厚照正在仔细的看着奏疏,顾人仪说的简单概括,细节还是在纸上。

半个多月前,他召见顺天巡抚,当时得知的情况和现在可完全不同。他不敢确定官府是不是有横征暴敛,因为民牧确实会释放一部分社会矛盾。但他也知道,顾人仪说的话一点儿也不假。

老百姓被逼得造反,怎么也不会是因为一个单独的理由。

庄田……

这是京畿地区压在百姓头上的第二座大山。

但这件事涉及土地兼并,而且勋戚、中官、当地的地方官都有涉及。

用现代话语表述,这是剥削阶级整个压在老百姓头上。而最上面,就是他这个皇帝!

所以也才有独对这一请求吧……

朱厚照看了一眼费宏,这应当是他的功劳。

啪嗒。

皇帝放下奏疏,随后脚步声响起,他一步一步的走到殿门口,眼睛望着远方。

“这件事,不准出这座宫殿。否则,莫要怪朕不念旧情!”

费宏、刘瑾、靳贵哗一下全部跪下,“臣(奴婢)遵命!”

随后皇帝转过身,倏然笑了出声,“费爱卿,你这个人举荐的有些意思。今日就到此处,先带回去吧。”

“陛下!”顾人仪转个方向跪过来,

他没得到想要的答案,当然不会满意。

但朱厚照打断了他,认真的说:“你的话,朕都记下了。听朕的话,先回去。”

顾人仪还要再说,费宏上前拉住了他,“你要抗旨?!”

这种时候不能笨,以这样的奏疏,皇帝不要你的命,还让你回去,本身就有答案了!

“臣、臣告退。”

“恩。”

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朱厚照久久不语。他心里头已经有打算了。不过这件事牵涉甚广,必得筹谋一番。

“后面还有谁吗?”

靳贵答道:“启禀陛下,先前威宁伯也递了条子。”

“来得正好。宣!”

第四百三十三章 在永寿宫

“你说朝中有人相争,朕是信的,可你怎么就能确定他们要上疏将北直隶所有的民牧都取消?”

朱厚照是真觉得威宁伯后面有高人。

“这是甘肃总兵杨守文与臣所言。杨总兵是去臣府中祭拜家祖。”

他不撒谎,这是王芷反复告诫他的。

因为他的二哥不够机灵,这样的人,你让他到如今这位天子面前去撒谎?那不是要他命嘛,大概几下就露出了马脚。

所以干脆就是大道至简,诚实之至、忠诚之至,本身又是忠良之后,即便是显得笨拙了些,但至少落个忠厚的评价。

到时候她再帮着办成几件事,那地位就该有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碰上这种强势的帝王,有时候就得这么办。

朱厚照确实有些意外于威宁伯的回话,圆润的人大概会想些花头,把这个问题糊弄过去。至少不体现杨尚义。

他现在这么一说,不就让杨尚义很尴尬么?因为既然他知道,为何他不来向皇帝禀报?

不过朱厚照倒也不会去追究这一点,边军不管朝堂之事,并非很坏。

只是这种过于实诚的话,让他的嘴角也不禁咧了咧。

王越,还生了个这样的孙子……

只能扶额了。

“那他有没有告诉你,这件事是怎么知道的?”

王烜磕了个头,“这个……臣倒没有问他。”

“那你进宫,和朕禀报是什么意思?”

“臣不敬。主要……是担心陛下可能不知,因而想提醒陛下。”

朱厚照这就奇怪了,“你怎的知道朕会不知?”

“因为民牧涉及到了这件事,陛下若是知道,便不会派此事给臣这样愚笨的人。”

这话回的,

朱厚照和刘瑾都笑起来了。

怎么有笨得这么聪明的人。

“还有其他的么?”

王烜摇摇头,“没了。”

“行,那朕知道了。”朱厚照失笑一声,“你回去吧。”

“啊?那陛下,臣这差事……”

“天子的圣旨,还能随意更改?”朱厚照拿起奏疏,不过他像是想到什么,说道:“威宁伯,你是否招了幕僚,应是有谁在帮你吧?”

“陛下果然神机妙算,是臣的妹妹,她自小聪慧,远胜一般男子!”

“喔?”

朱厚照有些好奇。

接着轻拍大腿,哎呀,先前杨尚义不是和他提过么,说王越有个特别聪明的孙女儿,结果他太忙给忘记了。

也是可惜了。

这要是个男的,将她封为威宁伯,有王越这层关系在,那还不得又是他一员得力的干臣。便是看她能帮威宁伯到这个程度也知道此人心思不浅。

“威宁伯,女子总要嫁人的。你这个伯爵,总不能天天拴住妹妹来当吧?难道要她一辈子独守闺房?”

王烜脸红,“是,陛下教诲,臣深感愧疚。”

“去顺天府退民牧的事情,你自己来。能做就做,不能做就算了,或者有能耐就多做,没能耐就少做。你只要遵纪守法,朕也不是不念旧情的人,王襄敏公为朝廷征战几十年,你这么一大家子朕还能不照顾?”

王烜心中又是感佩,又是难过的。

“臣记得了,回去以后一定遵旨办事。”

“行了,退下吧。另外,既然接到旨意就快些,年都已经过了,大朝会你不必参与。明白吗?”

“是,那臣告退了。”

这次进宫,王烜的心情更好一些。

皇帝待他比上次好很多,而且说的话也很暖心,并无强求之意。

等他走后,内阁递来了最新的票拟。

朱厚照翻了几本,果然看到有御史上言,既然朝廷国库殷实,那么就要加快退出民牧。

杨增荣的奏疏已经来了,这一本不来也不是,否则,没有反对的声音,皇帝说不定就应了杨增荣所请。

“都露面了。”

朱厚照眼神带笑,这下倒是会精彩些。

“刘瑾。”

“臣在。”

“东厂派到顺天府的人,都叫他们回来吧,查探到什么就是什么,没查探到也算了。”

刘瑾躬身,“是。”

其实那天顺天巡抚胡公许述职以后,他就已经派人去民间查探。

最初定述职这件事的时候,皇帝的规矩就是你可以报,我可以信、信了我就按你报的政绩来调动你的官职。

但朝廷会去查看,万一有假,那就是要那颗项上人头。

这件事是正德元年便说好的,如果这个底线守不住。那胡说八道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呢。

而顺天府的事,他倒不是不信,主要是觉得这是个好消息……想确认一下,又或者觉得反正离得也近,那确认一下真伪也无妨。

不过顾人仪和威宁伯的觐见改变了他的想法。

“摆驾,朕去一趟永寿宫。”

怀笑和怀颜两位贵人的小腹都已隆起。

朱厚照会时常抽空去看一看她们的状态。宫里现在添了人,作为皇帝,有时候难以兼顾,所以只要想起,尽量就会去。

今天则是因为浙江过来的一行人,也快进京了。

谷大用是宫里出去的人,他早已给京里司礼监来了信,并且因为所押的银两太多,他那颗心也揪着,所以一路上信也不断,生怕出什么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