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善良又无辜(91)

作者:二点二三 阅读记录

他的脸色有些苍白, 他应该制止萧蕴龄, 但这样他就成了她言语中令她感到害怕的人,因此他只能像个囚徒般,沉默、无力地等待宣判。

他不知道牢狱中的囚徒如何接受自己的结局,他只觉得心中不甘,他不甘心萧蕴龄平静的语气, 不满她阅尽千帆的恍然。

她一副自己将要继续前行的模样,独留他被困在牢狱中。

她可真是傲慢,事情不由他开始,也不由他决定结束。

“适不适合,不由你说了算。”沈策沉声道,他不敢看着她,既怕自己眼中的情绪被她知晓,又怕看到她对他的厌恶。

他强撑着一厢情愿的固执, 仿佛还是他们之间的掌控者。

萧蕴龄不在意沈策的反对, 他应该是不喜欢她的, 但是他喜欢掌控她,所以无法接受她的不听话。

如果她养的猫闹着要离开, 她也是不愿的。

萧蕴龄将脸埋在狐裘毛发中,白色的长毛温暖柔软, 裹在身上抵御冬日的寒冷,可惜这不属于她。

她在繁华中迷了眼,一时没有察觉周围的陷阱。

她站起身,将它从身上脱下,刺骨的寒风瞬间穿过衣裙刮过皮肤,她克制冷颤,将它递到沈策面前。

沈策抬头看向她手中折叠的裘衣,顺着手臂看到她坚定认真的脸,她说道:“其他东西我会送回去的。”

他被气笑了。

油纸伞被他扔在一旁,萧蕴龄刚转身准备离开,便被他扯住手腕,飞雪落在她的睫毛上,随着眨眼的动作而往下飘。

“你心中到底如何看待我?”即使他们真的结束,他也不至于向她讨要送出的礼物,更何况他们不会结束。

他动作不算温柔地将狐裘披回萧蕴龄身上,给系带打结时手指擦过她裸露在外的脖子。

方才他的冷静与克制都是虚幻,此时他眼里燃着怒火,不顾她的意愿将她困在手臂之间。

皇宫中他仍然不管不顾,如果她真的嫁给他,那她只是案板上的鱼肉。

察觉萧蕴龄的挣扎,沈策提醒她:“你我婚约,是赐婚。”

萧蕴龄表情怔愣,手指停顿在沈策的手臂上。

她想和沈策划清界限,却忽略了他们早已被绑在一起。

她失踪月余的期间,萧蕴文出面道她在府中养病,虽然平息了一些猜测,但许多人都不相信她还活着。

直到她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可是关于她和沈策的婚事却备受关注,这场开始于沈策离开家族的赐婚,因她姨娘的过世而推迟。

沈策松开手,她魂不守舍,显得他要挟她的举动更加无耻,他只能说道:“一切等我回来再谈。”

他几乎是落荒而逃。

-

现下最要紧的事是西北的战事,萧蕴龄的感情显得微不足道,所有人都在忙碌,她也是,她和沈策之间的烦忧被淹没在朝堂的唇枪舌战中。

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两个藩王造反,虽然大臣不敢直接挑明,但他们认为是萧华不足以令他们臣服,朝堂上提及皇帝年龄渐长的声音越来越多,民间不似臣子需要顾虑,对萧华的讨伐在推动下愈盛。

萧华铁血手腕,应对这些事早已有了经验,一时间人人自危,既担忧远处的战事,又害怕长公主的怀疑。

萧蕴龄侍奉在萧华身边,亲手递上了许多臣子私下不当的言行,旁观了他人的人生起落。

她无法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不愿意拥护长公主。皇帝性情怯懦,平日只知玩闹享乐,而长公主夙兴夜寐从不懈怠,无论从哪方面评价,长公主都是最适合掌握大权的人。

“他近日在忙什么?”萧华问身旁的宫女。

宫女恭敬答道:“陛下每日往返太后宫中,其余时间常让宫人扮作市井百姓与他玩乐。”

宫女面上未显,心中却对帝王感到轻蔑。他让人在皇宫布置了一条与城内相似的街道,宫女太监穿着布衣,一些人作商贩吆喝,另一些沿街买物,皇帝自己也打扮成平民模样,与摊贩讨价还价。

萧华便不再问了。

敌国侵扰边境,驻扎在西北的大军不能随意调离,萧华最终决定让老将淮郡王袁明清与沈策率领中央军平叛。

大军出发的前一夜,正务殿的灯燃了许久,萧蕴龄站在萧华身后的暗处,听着他们筹谋。

她垂眸盯着地面,落在她身上的视线却总不能忽略,沈策进门前和她说的话又响在耳边。

一切谈论结束后,萧华与臣子陆续离开,萧蕴龄走得慢,她到宫门时,沈策已经等在哪里。

他和她说会一直等到她来。

萧蕴龄容易心软,沈策见她到来时嘴角扬起笑容,在夜里不明显。

萧蕴龄在他身前两步远处站定,深夜的寒风穿梭在宫道之间,吹得他们身上的衣物猎猎作响。

她将汤婆子抱得更紧些,催促道:“你要和我说什么?”

风如软刀子似的刮过她的脸颊,但很快就消失了,她被抱到一个不温暖的怀抱中,冰冷的绸面贴着她的脸,衣物下的心脏一声声沉稳地敲进她耳朵里。

“让我抱抱,说不定以后抱不到了。”沈策贪婪地闻着她身上的味道。

他的语气有点可怜,萧蕴龄叹息着软下身子,她借由沈策抵挡风霜,神情不快道:“你何必说丧气话。”

他又不是第一次上战场,说得好像再也回不来一样。

冬夜里除了当值的宫人与侍卫,其他人早早卧入温暖的被窝,沉浸在睡梦中。

狭长的道路上,两旁宫墙高耸,几盏宫灯映出雪花和红墙,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萧蕴龄安静地被他抱着,相贴处很快泛起暖意,她心中好奇沈策为何非去不可,萧华本不打算让他去的,是他自己主动请缨。

她心中有隐约的答案,但是她不想提及,他们之间的问题不是萧敛竹,她说得再多只会引起徒劳的争辩。

沈策不在萧蕴龄面前谈论有关他们继续或结束的话题,但不代表他没有思索她的话。

她既说明了和萧敛竹无关,他便尝试信她,但不代表他能够无视萧敛竹的挑衅。萧敛竹不远千里送来旧物,恐怕也有今日的算计,萧敛竹想要他死在面前。

对沈策而言时间流逝得飞快。

他从前远行并无牵挂,今夜却想要与她告别。

“回去吧。”沈策松开她,他的声音在夜色中十分温和。

次日,萧蕴龄站在城墙上看着大军远行,一眼望去满是密布的士兵,但最前面的将军依旧醒目。

萧蕴龄从不担忧沈策,她对他最初的认识来源于他在战场的传说,在她了解他之前,他已经是她心目中骁勇善战的将军。

她不合时宜地想起父亲对战争的取笑,他们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不必冲锋陷阵,无需担忧战火让他们失去一切。

可是沈策呢?

她心头一跳,为自己突如其来的悲观感到懊悔,连忙无声地祈求神佛。

城墙上无人在意站在一旁的萧期,他登基三年,今年才十岁,比大权在握的长公主小了二十五岁。

萧期默默望着离去的军队,面容仍然显得稚嫩。

他是一个懦弱的皇帝,也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皇帝。

他出生时母后只是后宫里不起眼的嫔妃,在哥哥们激烈斗争中艰难地护佑他长大。

太后总能适应各种环境,后宫处境困难她便伏小做低讨好宠妃,宫变后他们要拥护她的儿子为帝,她便推着儿子坐上龙椅,之后她开始想要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后,于是积极联络大臣。

他过于懦弱,从不敢违抗长姐的命令,不敢与她争夺。他也太过无能,即使他不断退让,依旧无法保护母后,甚至连为她彻查真相都做不到。

萧期站在萧华身侧,偶尔有臣子看到他,但他们的皇帝一脸困倦,眼神涣散地打着哈欠,实在是登不上台面。

萧期看着萧华游刃有余、理所当然地勉励军队、命令朝臣,他并不在意,只是安静地当着他的傀儡皇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