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苟命实录(21)

作者:知栀吱 阅读记录

大殿内,徐徐丝竹声不绝于耳。

更有坦胸露腹的异族女郎戴着面纱,缓缓扭动腰肢,手臂脚腕戴满金链,光华闪烁,照耀整殿。

柳殊自坐下后就有些心不在焉。

毕竟这次是皇帝诞辰这般的大场面,她从前是从未如此近距离接触过的,而且…

她有些强撑着,极力忍耐没瑟缩身子。

自己本就不习惯这种觥筹交错的场景,更别说待会儿还要作为献礼的重点被众人关注。

她尽力忽视掉身旁太子的存在,目光掠过不远处的遮掩,飞速扫过上首的帝后二人。

帝王年近知命之年,眼角眉梢处已经有些难以隐藏的皱纹了,张皇后端坐他身侧,却依然是风华正茂。

宫宴持续整整两日,莫非,皇帝与皇后就这么…恩爱两日?

她不知怎得想到了先前闻初尧相似的做派,诡异地顿了下,转而又继续扮演起了工具人,默默喝着果酒。

身侧,闻初尧收回视线,轻抿唇角,没说话。

还行,知道喝酒误事,没犯蠢。

他的目光追随着柳殊,移向帝后二人,眸光微转。

春日的宫宴,醉人花香盈盈袭来,众人举杯同欢。一杯酒下肚,心中的苦闷,在这一刻尽数消散,只剩下满心的欢喜。

宴正酣,一群异域舞姬中缓缓显现出一副中原面孔。

女子居于中央处,水袖轻晃,摆动间似一朵绽放的花蕊,让人挪不开眼。

席间,萧寒江亦是被这道倩影吸引住了视线,目光中隐有惊艳。

几个来回后,待宴会即将过半,一群人才缓缓退出殿内。

接着,便是献礼的环节了。

柳殊的目光与柳太后短暂交汇,而后柳太后便道:“皇帝,该是献礼的时候了,使臣们等了这么久了。”

柳殊是第一次瞧见这种大宫宴上柳太后的模样,不同于平日里两人偶尔私下谈话时,太后身着一席深墨绿色的衣裙,连珠钗也是颇为古旧经典的款式。

整个人瞧着…竟有几丝暮气沉沉的。

她有些不喜欢姑母这副打扮。

目光一偏,瞧见德太妃竟也是一身淡绛紫色,便默默噤了声。

两人皆是不同于平时的妆扮,有些…老气。

柳殊兀自收回目光,端坐席间。

左右在宫中活了十几年,姑母肯定比她要看得远瞧得清,想通之后她索性默默调整起状态,准备献礼。

柳太后:“皇帝以为如何?”她空占着个嫡母的名号,比皇帝甚至还要小上几岁,故而很多时候其实也是尴尬的。

就例如当下,上首的人似乎还未从前些天醉生梦死的日子里回神,进程尚未过半,便有些疲于应付了。

德太妃眼底闪过一丝嘲讽。

很有几年…皇帝都没这么大办过,柳家的人莫不是舒服日子过久了,还真以为能蹬鼻子上脸坐实名分了?

她幽幽轻啜了口茶,杯盏遮掩下,嘴角牵起一丝意味不明的笑。

皇帝承认,那她柳思韵便是宁朝当之无愧的皇太后,可若是不认…

再者,本来也就是不太认的。

空占了个皇帝嫡母的名头,还不是与她的处境别无二致?

空气似乎是静了一会儿,下一瞬,张皇后借着整理衣饰的机会侧身与皇帝说了两句。

提醒过后,他仿佛才瞧见左下方那道不卑不亢的视线。

景顺帝的目光有了些实质,像是审视也像是别的什么,借着这个机会,甚至还佯装无意地瞥过闻初尧与柳殊这边。

而后才说了几句客套话,颔首允了献礼一事。

各国使臣献上不少金银美婢,更有独具特色的珍稀鸟禽,一时间,宾主尽欢。

景顺帝虽只是个守成之君,可先帝擅战,太子又极具先帝之风,故而整个宁朝还是一副欣欣向荣之景。

之后,便是各家女眷的献礼环节。

说是在皇帝面前献礼,可殿中人皆是心照不宣,此举不过是为了让自家的姑娘在各位皇亲贵胄面前露个脸。

尤其是…当今宁朝储君,太子殿下面前。

伴着阉人尖细的嗓音,一件件礼被展现在众人眼前,其中不乏有许多精巧之物,霎时引起一阵惊呼。

手抄的经文,特意求来的佛莲像,诸多礼物瞧得人眼花缭乱。

柳殊见孙嬷嬷走至她身旁,便知道是自己要拿着画展示了。

她从席上退了出来,去内室拿了画轴,回到席间等待自己的顺序。

德太妃见柳殊从外面回来,抿了口果酒,骤然扬声道:“陛下,云知也有一副画,特为您生辰所做。”先前已有贵女展示过画技,不过并不出彩。

徐云知的画技向来又是享有盛名的,皇帝望向声音的来源,点点头,允了。

徐云知应声上前,画轴徐徐展开,一副千里江山景现于画布之上,技法精湛,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淡与浓相互交融,多凝视几瞬,竟油然而生一股豪情。

“你有心了。”皇帝温声道。

一切只发生在瞬息,柳太后想要出声拦截时,皇帝已经应允了,故而她也只好按下情绪,努力镇定下来。

怎料,德太妃忽地朝她这个方向扫了一眼,道:“献礼也过大半了,怎得还不见太子妃的礼?本宫见她也是拿着东西回来了。”

“瞧着…也像是画轴?”

第18章 苟命第三十三天

“德太妃。”柳太后淡淡望了她一眼,“不过是晚辈们讨吉利的画作,竟也值得你如此关切了。”

德太妃被太后堵了一嘴,面上轻轻柔柔地笑了一下,抚摸着茶盏的边缘,道:“瞧太后娘娘说的,京城谁人不知太子妃的才女之名…本宫不过也是有些时日没有见识到了,想饱饱眼福罢了。”

景顺帝被这两人绵里藏针的交锋吊起了胃口,视线偏向柳殊那边,“太子妃。”

柳殊知晓当下境况是容不得她再做考量了,索性顺势起身行礼,“父皇安好。”整套动作行云流水,配上她今日的娇美姿容,瞧着便让人心生喜爱。

旁边的太监适时出声,“承恩候府献礼!”

闻初尧眼神微暗,掩去眼底的暗涌。

没去瞧那画轴,亦没把目光放在柳殊身上。

画轴被展开,画上所绘是盛世之下百姓其乐融融生活的景象。

本是吉利讨喜的,奈何珠玉在前,眼下再被拉出来,对比惨烈之下,反倒有些尴尬。

论技法,显然是前者更为精湛,说立意,两人相差无几,但偏偏…宁朝以武立国。

故而,千里江山的盛景倒像是更为妥帖一般。

毕竟,没有勇武作战打下的江山,又何谈盛世之景呢?

柳太后神情淡然,但微微绷直的后背仍是暴露了她的情绪。

皇帝没开口,她也不能在此刻贸然出声。

良久,上首的中年男人才开了口,“太子,你觉得这画如何?”语气颇有些复杂。

闻初尧坦然迎视,“儿臣不懂画,只觉得这寓意尚可。”

皇帝不置可否地点点头,但面上的兴致肉眼可见消退了不少。

德太妃等两人说完,那帕子掩了掩嘴角的笑意,起恶群搜索⑧1四8一六⑼6三,加入看更多好文道:“是啊,两人的画都是歌颂我朝江山盛世的,寓意也自然是极好的。”只心里的想法截然相反。

技法比不过,可不就只能夸夸寓意了。

德太妃话里的意思虽是夸赞,可语调骤然拔高不少,远远听着,倒像是在挖苦似的。

昌宁宫与慈宁宫积怨已久,徐家与柳家又素不对付,故而一时间,氛围便有些微妙了起来。

加之柳殊高嫁太子,柳太后又占了当今圣上嫡母之名,因此,众人更是默默不语。

树大招风的道理亘古不变。

皇帝这副称得上是看客的态度无形中助长了这股气焰,霎时间,反话正说的人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

席间,柳太后与德太妃虽顾及今日宫宴,却也是你来我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