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陵台(96)

作者:燕折雪 阅读记录

谁又能想到二皇子会谋逆反叛, 泰半宗室死伤,连储君正妃都死于这场始料未及的动乱呢?

濯冰以一个局外人的立场来看,整个大夏皇室仿佛就是从这一天起一步步湮灭了辉煌。

而华滟,也在这场国与家的变乱中,被一点点碾碎了骄傲。如若告诉十年前的她,有一天她会半是自嘲半是幽怨地埋怨,她是断然不肯信的。

濯冰不知道如何劝她,只能做好自己能做的——点香之后为她按摩头颈,然后取出琉璃盒子盛着的香膏来,细致地涂抹在百会、太阳穴等处,随后又取出剪子剪了两片圆圆的膏药,各敷在她眼睛上。

华滟由着她这一番服侍后,终于躺下,发出一声舒服的喟叹。

她的头疾,饶是有了温齐寻来的曼陀罗膏缓解,仍是越来越严重了。

若有一日情绪起伏大了,那么不止头上,连眼睛也会花了看不清楚,更遑论全身的骨头都在疼。

这般过了好一会儿,濯冰见华滟好似睡着了,便收拾了东西蹑手蹑脚地出去了,取了针线来坐在房门口坐着,一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是为了华滟一有动静她就能立刻进去查看。

隔了扶疏花木,濯冰忽然看到月亮门后有一人急急奔来。待那人走得近了,方认出是华旻。

华旻脸上的神色是濯冰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那是一种混合了忧伤、犹豫与喜悦的表情。

华旻走近了,身上环佩随着脚步叮当作响,华滟似是觉察到了什么,在内间遥遥问道:“何事?”

也许是隔了几息的时间,也许是更久,濯冰在一旁只觉得连空气都要凝固了,才听到华旻涩然开口:“……禀姑母,前面有胤国公府人来告,道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江南节度使赵颖纠集民众起兵,谋反。”

又隔了好一会儿,华旻才从那黑洞洞的屋子里捕捉到了姑姑恍若游丝般的声音,她问:“还有吗?”

华旻知道,这是问她还有没有其他地区的消息。

她摇了摇头,而后才反应过来华滟看不到,忙道:“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消息只说了江南起兵!其他地方的……暂时还不得知。”

她顿了顿,又说道:“听闻胤国公已派人点兵备粮草,预备出京御敌去了。”

华滟幽幽的叹息传来。

“还有一事,要报与姑姑知晓。”华旻吞吞吐吐地道,“胤国公派人把少、温大公子也送来了府上,如今就在前厅坐着呢。”

华旻装作没看到濯冰高高吊起的眉毛,她继续说:“胤国公说行军路远,带上他既不方便照顾也不方便赶路,就想把他托付给姑母。”

夜色深浓,只听得绿窗纱外风吹青竹簌簌声。

*

狂风吹过,几片竹叶打着卷儿落下,没一会儿便在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绿毯,一双缀着珍珠的鹅黄绣鞋踏了上去,踩着落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华旻一身浅绿宫装,披着雪白狐裘,挽着一只编织精美的小篮子行走在竹林间,时不时揽袖探出一截白嫩手臂,去摘那枝头新发鲜嫩的竹叶。

时进严冬,天气愈发酷寒,而华滟的身体也在苦寒的气候里一日日衰弱下去,饶是用火盆子填满了整个屋子,她也鲜少有能起身的时候,反而因为炭火燥热而生了口疮,饮食难以下咽。

华旻来取嫩竹叶,便是为了给她泡水降火用的。

可这二九的天气,又才刮过风,哪有那许多的新发的叶子?更何况不少新枝嫩叶都长在高杈子上,她便是踮起脚去够也够不着。

华旻低头看看只有浅浅一层底的篮子,再抬头望望足在她头上一肘之处的新叶,很是烦忧。

她在竹林下徘徊了一阵,终于下定决心,将篮子放在地上,走远了搬了一块石头回来。

那石头本是竹林边水池上的太湖石,因主人病着许久未曾游园,扫洒的下人们便也偷了懒,这一片是多日未曾打扫过的了,连水池也被落叶堵塞了。而这两日大风,竟把太湖石也吹下一小块来,就是华旻手里的这块。

饶是太湖石多孔疏松,可分量也不轻,更何况是华旻这样一个小姑娘呢?

她抱着石头摇摇晃晃地艰难走回来,扶着粗壮的竹竿喘着气歇了一会儿,待到气息平稳后才小心翼翼地踏了上去,可是——她仰头望了望仍在头顶的枝丫,皱起了眉。

华旻轻吁一口气,暗自下了决心,就这样站在石头上踮脚探手去摘叶子。

这第一下仍未够着,可离她指尖只有短短一乍距离了。

华旻情急之下,竟忘了自己是站在石头上,竟又踮了几下足,想轻跳起来。脚底那石头几番受力之下,终于耐不住所受的重量,顺着她足底落下的方向滚动了起来。

“呀!”

华旻哪里想到这石头还会动!慌急之间脚底失衡,脚踝一歪,眼看着就要向后倒去!

一双手臂忽然从后面探出,稳稳地扶住了她的身体。

华旻惊吓之中下意识牢牢抓住了来人的胳膊,只觉后背衣裳都被冷汗打湿了,好不容易踩在实地上站稳了,她这才回头看去,望见少年沉默的脸庞。

华旻惊喜道:“少雍哥,是你啊!”

温少雍一身黑色劲装,手脚都打着缠布,明显才从校场上出来,这般冷的天气里,他还往外冒着热气。

到上京来的这近一年时间里,他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这会儿已经比华旻高了半个头,只是身体仍是瘦可见骨的样子,教他习武的武师傅说,他这是长得太快了,皮肉跟不上骨头长高的速度。

温少雍一贯少言寡语,今天也不例外。他望望华旻,又抬头看向竹子,黝黑的眼眸紧盯着她。

华旻知道他这是问她在做什么,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想摘些嫩竹叶给姑姑泡茶喝,可是这些叶子都长得太高啦。”说着,她皱起眉来。

温少雍点了点头,三两下就攀上了粗壮的老竹,华旻还未看清他是怎么动作的,他就掰下了一大截竹杈落了地。

他瞥过一眼放在地上的小篮子,也不要华旻动手,他自己就把那竹杈上的新叶全都捋了下来,不一会儿就积了满满一捧,放进篮子里正正好没过沿边。

他把篮子拎起来,往前走了几步,又回头看她,华旻忙跟上去。

竹林里,少男少女并肩走出去,留下两道长长的脚印。

第92章 更隔蓬山一万重2

长兴六年的年节过得很是冷清。

华滟身侧虽有华旻与少雍陪伴左右, 但因头疾频频发作,身体并不爽利,故而就算是辞旧迎新的元日, 公主府上下也只是挂了新符红绸并躲在园子里悄悄放了几挂爆竹,并不敢十分喧哗,扰了长公主的清静。

元宵节时,温齐匆匆自南境赶回。

这一年春日,南方下了好大的雪,灾民们望着天降大雪, 一个个竟跪在泥泞地里痛哭流涕, 哪怕身上只有破旧单衣也不愿起身,只是在一片白茫茫大地里哭嚎去岁旱死的庄稼、饿死的家人、流离的惨状。

哭得是那样痛心,仿佛要把这半辈子以来的苦楚全都化作眼泪畅快地流出来。

长达半年的叛军作乱终于被平息, 江南节度使赵颖被活捉, 温齐依律将其处以绞刑,行刑那日, 竟有数百灾民——抑或可称之为反叛军,聚集在行刑的菜市口,任由看守军官如何驱逐也不肯离去。

赵颖行刑后的尸身本该抛去乱葬岗的——他的家眷早已死在这一场暴乱中,但被灾民们抢夺了下来, 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们,竟硬生生用手在城外掘了一个大坑出来。没有上好棺木, 就有人取来家中备给长辈的柏木棺材为他安葬;没有裹尸的绫罗锦缎, 就有人脱下身上衣裳为他的寿衣;没有子孙送葬, 就有数不清的百姓自发前来, 一路撒着纸钱一路哭嚎。

温齐离城时,恰是赵颖的葬日, 他自马车里掀帘望去,见这座历经了旱灾与兵燹的城池,一时竟是满城缟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