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上司的小宇宙(6)

我得去趟德国。

在去德国之前,我先调查了一下英国出现的麦田圈。

结果不出所料,英国的麦田圈更多出现在大学密集的伦敦郊区以及剑桥附近,麦田圈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647年,当时牛顿才5岁。

实际上,在几个世纪里,大部分的麦田圈都出现在英国。只是最近一个多世纪,法国和德国的科技繁荣之后,麦田圈才时而在欧洲大陆出现。

然后我又专门去拜会了马可尼,不是因为他的成就,而是因为他成就的意义。

马可尼是意大利人,现在却在伦敦准备实验装置。我扫了一眼他的发报装置就知道,他会成功的。

如果这是在主程序里,无线电波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个文明从开始应用无线电波的那一刻起,将被禁止读档。

因为发出的无线电波可能会被别的外星文明接收到。

换句话说,还没有发明无线电波的文明是可以申请读档重来的。

不过这里不是主程序,马可尼的发明没有那么关键的意义。

我坐船沿泰晤士河到海边,又坐轮船到法国,又辗转乘坐马车和火车,终于到达波恩。

我先去查了下新出现的麦田圈,秸秆平顺倒塌的方式以及节点的烧焦痕迹并不是人力压平所能做到,是超自然现象无疑。

我又去拜访了赫兹的遗物,从中分析出了他全部的思维过程,收获颇丰。如果贝尔还没发表,我又能挣笔小钱了。

在这年底我又赶上一个叫伦琴的人展示他用X射线观测到的影像,我又去读取了他的思维数据,得到了发现X射线的思维过程。

此行收获颇丰,我心满意足的找地方休眠。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当时就在南方的瑞士,有个叫爱因斯坦的高中毕业生正在思考以光速飞行会有什么现象,这导致他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第二天我发现赫兹的成就已经被贝尔抢先发表了,不过伦琴的被我占先了。

另一个好消息是玻尔兹曼那篇文过稿了,稿酬达5万联盟币。

我不知道贝尔已经靠分宇宙发了多少篇稿,拿了多少稿酬。

第5章

占了贝尔不小便宜的我不好意思贪得无厌,也摄于贝尔的冷血,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都没有再登陆小宇宙,而是埋头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然而全站的业绩还是不可避免的下滑了。

原因很简单,人们对地球文明的艺术产生审美疲劳了,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你不能指望人们一整年都看相似的东西。

一个负责观测南美壁画雕刻的同事递交了辞呈,另谋高就了。

伦琴的思维过程也过稿了,我又得到了一万联盟币的稿酬。

是时候再去贝尔的世界里捞点油水了。

地球历1908年,我再次登陆进小宇宙,发现一个灿烂的新星已经升起了。

这个新星叫爱因斯坦,他的正式身份是瑞士联邦专利局的一级技术员。

爱因斯坦在1905年3月,发表了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9月得出了重要的质能方程E=mc2。第二年又在餐桌上用汤勺写出了固体比热公式。

疯了,我的想法是,这世界一定是疯了。

划时代的狭义相对论被一个小职员在上班时趁上司不注意鼓捣出来了!

而且他还同时得出了那么多成就,离建立量子力学已经不远了。

莫非贝尔转性了,看爱因斯坦养活老婆孩子不容易,给了他一本物理书?

我立即去了瑞士,却没有拜见爱因斯坦。

我已经对这个世界的智者产生了深深地敬意,干扰一位智者的生活可能不是明智之举,比如牛顿在书稿被烧后就潜心证明上帝存在了。

我采集了他在专利局的办公桌的信息,直接分析出了他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全部思维过程。

他的所有科学发现都是有严格逻辑规律可循的,没有任何贝尔介入的迹象。他在大学没怎么上过课,主要自学了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和赫兹的理论,这些知识直接导致他完成光电效应、狭义相对论、解释布朗运动,测定分子大小。

当然,狭义相对论的发现还需要一点灵感,他的灵感居然来自于高中时对光速飞行的深刻思考。

他得出固体比热模型的灵感来自于他和劳厄吃饭时随手敲击的汤勺,汤勺内以固定的频率振动发出声音,于是他假定所有原子以相同频率振动,迅速得出了近似的爱因斯坦固体比热公式,并用这个汤勺蘸着菜汤当场写了出来。

金大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