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410)

徐勋也不恼王守仁揭了自己的底,笑呵呵地冲着那年轻举子颔首道:“没错,我就是一是看不惯他们的嘴脸,所以给他们一个教训罢了。这些人不说学问如何,一言不合就连那种话都嚷嚷出来了,品行实在是不怎么样。尊驾还是离他们远些,免得日后惹麻烦。”

王守仁和徐勋先后这么一说,那年轻举子方才松了一口气,连忙举手一揖谢道:“多谢这位公子提醒。我只是因为他们是住在江西会馆前来应试的同乡,这才同进同出,只不料会出这种事。三位兄台也是应礼部试的?在下严嵩严惟中,江西分宜人。”

严嵩!

尽管徐勋如今名人见多,已经有些免疫力了,可此时此刻听到又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仍不免失神片刻。仔仔细细打量着这个年不到三十的举子,他只觉得对方相貌堂堂气度宛然,看不出半点奸臣气象,他就打了个哈哈道:“原来是严公子,我们三个里头,只有湛兄是应礼部试的,我和王兄都只是到这儿来看个热闹而已。”

“湛……可是白沙先生高徒湛元明?”

“湛兄真是大名在外啊!”湛若水尚未回答,王守仁就笑着点点头道,“湛姓少见,轻轻巧巧就让严公子猜着了。相逢就是有缘,你那些恶友既然去了,不如就到我们这小坐片刻吧。”

严嵩之前两试不第,心中虽说对此次会试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对于今科举子中那几个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仍是下了不少工夫了解。因而,此时徐勋既然开了口,原就想结交一二的他立时爽快答应了下来。等进入三人的雅座,见桌上酒菜都只是略略动过,大异于他们刚刚出贡院之后的大快朵颐,他更是心中暗赞一声果不愧是名家传人,把持得住口舌之欲。

“这位是兵部武选司主事王守仁王伯安,这位是兴安伯世子。要说大名,他们俩可是远远盖过我!”

然而,严嵩才一坐下,就只见湛若水指了指旁边的两人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一时大吃一惊:“两位就是不久之前于西苑操练府军前卫,得了皇上褒奖的……”

“就是他们两位了!”湛若水刚刚叹过老臣问过太子,对府军前卫的事却还没来得及问,这会儿突然开口问道,“严公子刚刚说过太子好武乃是天下之福,这话如何说起?”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22章 权奸尤青嫩,权阉已露头

徐勋对于严嵩的兴趣是来自于他在后世的名声,而湛若水和王守仁则是正好相反,两人更感兴趣的是他之前引起那些举子们群起而攻的话。而此时此刻,严嵩却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沉吟了一会,这才抬起了头。

知道对面三个人无论是已经入仕的王守仁,还是据说是太子亲信的兴安伯世子徐勋,亦或是虽不曾及第,名字却已经为众多大佬所知的湛若水,都不是自己这个落第两次的清贫举子能够比拟的,他反而只觉得心中激起了一股难以名状的冲动。

“当今太子好武并不是坏事,好武爱兵,今后就能知道边关百姓疾苦,兵事多变,若能了解敌我地形,至少不至于为冒功者诓骗了。而京城前临蒙古最近处不过上百里,若有万一便随时会成为御北第一线。若翌日的一国之君不知兵,而偏偏蒙古又有枭雄崛起,那时候当如何?况且……”

严嵩一口气说出这些,也是因为徐勋王守仁不同别人的身份。因而只顿了一顿,他便一字一句地说道:“况且,我朝太祖爷驱逐鞑虏打的天下;太宗爷又是为了抵御鞑虏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为的就是天子守国门,以告后世子孙不可忘了兵事;而宣庙不但曾经从太宗爷北征,还曾经亲征汉庶人之乱,更带兵北巡。如此的堂堂祖训,怎可因为当年英庙时的土木堡之变,而就此弃之不顾?所以说,反而是矫枉过正,绝非天下之福!”

“严公子到底是满腹锐气。你这话和刚刚王伯安的话,实则是异曲同工。”湛若水见王守仁那样子,显然也是赞成这番话的,他却笑道,“我也不赞同那些老大人们矫枉过正,但群臣所虑不是太子练兵,而是太子好兵。好兵便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挑唆,而贸贸然用兵,纵使有一时的斩获,却难保长治久安。所以,练兵则可,用兵当慎。”

“好一个练兵则可,用兵当慎!”

徐勋可不是一门心思只想着打仗立战功的好战分子,闻言立时眼睛大亮,亲自给湛若水斟满了一杯酒,又自己满上敬了。等湛若水一饮而尽,他就点点头道:“古语有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既是说练兵当勤,也是说用兵当慎。要打就要把人打疼了打狠了,否则不疼不痒的一拳,只能让人记不住教训下次卷土重来,遭殃的又是边关百姓。”

上一篇:史上第一混乱 下一篇:明朝谋生手册

府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