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1798)

见杜希望竟是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杜士仪不禁汗颜。张守珪固然态度不好,可从前在幽州时,信安王李祎对他也是如此冷淡,若这些都放在心上,那他就气都要气饱了,所以他不得不含含糊糊把话头岔开了去,心中却在思量安禄山既然到了长安,自己又能做什么。可转念一想,就凭李隆基这样的帝王心术,好大喜功,没有安禄山也许也会有康禄山何禄山,他又打消了那念头。

等见上那胡儿一面再作计较!

须臾崔希逸就回来了,眼见得张守珪挑剩下留给自己的那二十余人,老的老小的小,无论体格还是精气神全都谈不上,他不禁为之色变,见杜希望和杜士仪王忠嗣正在等自己,他便强压下了心绪,上前赔礼道:“我路上疲乏,刚刚被日头晒得有些发昏,让三位久等了。”

“我们等一会倒也无妨,横竖张守珪睨视我等,早已先去见陛下复命了。”杜希望随口说出这话,见崔希逸的脸色又阴了阴,他因同仇敌忾,倒也没有再提旧事,而是咳嗽了一声道,“时候不早,我等也去向陛下辞谢如何?”

此话一出,自然无人异议。待四人又大老远回到兴庆宫中辞谢了天子时,就只见张守珪依旧尚未离去。一想到李隆基竟然留着人说了这么久的话,杜希望和崔希逸自然心里都不是滋味,而李隆基仿佛听到张守珪说了什么,便又看着崔希逸道:“崔卿此前大破吐蕃,据闻你觉得背信弃义?”

崔希逸面色遽变,他挣扎了片刻想要开口回答,杜士仪便正色说道:“陛下何出此言?崔大帅到河西之后,先检视仓廪,上书褒奖牛相国;而后又抚民垦荒,甚至连朔方都听说河西良田阡陌相连,一望无尽;此后更是一战大破吐蕃,扬我大唐国威,何来背信弃义之说?兵者,诡道也,更何况吐蕃背信弃义攻打小勃律在前,陛下行文申饬,他们却听若未闻,此捷只是小惩大诫而已。”

杜士仪在陇右时,虽则也和吐蕃在赤岭边界打过几次马球大赛,而且竭力遏制边衅,但并不代表他就认为吐蕃不是敌国。崔希逸那次大捷的细节,他也隐约听人说起过,这时候替崔希逸开口转圜,亦是看不下去他被人一再挑衅。果然,他一开口,王忠嗣也好,杜希望也好,竟全都替崔希逸说了两句好话,尤其是之前还仿佛瞧不起崔希逸的杜希望,竟是把话说得极其慷慨激昂。

“背信弃义?这是何人如此荒谬,竟敢如此指摘河西那场大胜!陛下,吐蕃之前求娶我大唐公主的时候,何等恭顺,何等谦卑,可一旦实力稍稍强大,便立刻挑衅我朝,种种手段无不用其极,当年张大帅曾经镇守过瓜州,缘何在其兵锋之下竟只能用空城计来对付?还不是因为吐蕃纠集大军进犯!这等虎狼之国,不体恤当年陛下结和议的慈悲之心,反而还悍然攻我大唐属国,打他是为了让他知道,我大唐天威不容亵渎!”

尽管和官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南阳郡开国公的张守珪相比,在场众人的官职都有些不如,可张守珪猛然露出怒容后,立时想起这是在御前,而且杜希望口口声声都是天朝和夷狄之分,他竟是找不出什么破绽。再者杜希望文官出身,他与其吵起架来,到时候别人再加进来也不好对付,只能硬生生忍下。对此,李隆基仿佛不以为意,笑着问了众人挑人的成果,见他们一一呈上名单来,他随眼一扫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朕连日已经召见过你们数次,诸边情形已经差不多尽知。让这些军官回去准备,你们各自收拾一下,便早日归去吧。”

等到众人告退离去,李隆基便若有所思地问身边的一个小宦官道:“你看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幽州这五位节度使如何?”

那小宦官只是随行侍奉,哪曾经历过这样的问题,一时仿佛给吓呆了,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说道:“陛下用人如神,诸位节帅都是豪俊之士……”

“只是豪俊吗?”

平日里李隆基根本不会对自己说话,那小宦官不知道今天究竟是怎么回事,吓得腿都软了,竟是不由自主地说道:“只是张大帅仿佛有些瞧不起别人……”

这一句话李隆基听着不禁眉头一挑,却没有出口斥责,若有所思地想了想便站起身来径直走了出去。他历来对于战功彪炳的大将都极其礼遇优容,无论是王晙,还是当年败死的王君毚,抑或是萧嵩、李祎、牛仙客……可是,像张守珪这样被排斥成这个样子的,那却有些少见。杜希望和崔希逸有些不和,之前有送他们出宫的宦者禀报过此节,可今天杜希望却口口声声替崔希逸说话,由此可见,今日挑选军官时,肯定发生过什么。

府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