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2564)

直到这时候,李璬方才真正确信,杜士仪是真的要离开长安!他使劲吞了一口唾沫,仍然小心翼翼地问道:“杜相国德高望重,朝政怎可离开相国?”

“大王谬赞了,臣从来不曾在政事堂料理过一天的政务,反而是裴相国劳苦功高,又有诸多贤臣殚精竭虑,臣又怎敢居功?而和长安城中贤臣众多相比,河北动乱之地,如若一个不好,降军复叛,又或者民心动荡,那就是大问题了。”

杜士仪见李璬竟是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暗叹李隆基圈养儿孙,果然是把宗室都给养废了。于是,他越发态度恭谦,和颜悦色地说道:“自从陛下改元天宝之后,改各项官名,又改州为郡,奸佞横行,权臣祸国,又有安禄山叛乱,所以臣希望朝廷能够恢复各项旧制,复郡为州,将左右相改回侍中和中书令。如此,天下人就会觉得这是除旧布新,遵从祖制,对大王将来施政不无裨益。”

“是是是,我也意下如此。”

“废太子和李瑶李琚三庶人被冤多年,希望大王能够答允臣的建言,追复名爵。”

“这是当然,三位兄长的冤屈,我从前也是敢怒不敢言。”

见李璬忙不迭地答应,杜士仪方才抛出了最后一条:“今年河北恐怕会颗粒无收,臣临走之前,希望朝廷能够体恤此次河北兵灾,蠲免河北各项租赋三年。同时,与河北接壤的淄青莱登四州,此前亦曾有叛军滋扰,臣希望能够划入河北道,以便于臣号召商户通过海路入江南,如此南粮北运,可弥补河北的粮食缺口,这样,朝廷就不用费心拨钱粮赈济了。而均田制已然崩坏,三年后的河北租赋,臣意下按照户税和地税的两税制来办,当然,决不至于比从前河北的租赋少。”

虽说颖王李璬还未完全建立起这天下就是自己的自觉,可一想到不用从国库往外掏钱,他自然而然舒了一口气。所以,他仅仅犹豫了片刻,最终便点点头道:“此事便依照杜卿所言。”

“另外,臣此前请论功行赏的奏疏早就送到了长安,除朔方郭子仪,河东程千里二位节帅功勋卓著,有功将士尚有仆固怀恩、浑释之、张兴、仆固玚、李诚光以下三十二人,校尉百余人。此前降附安禄山的达奚珣陈希烈等人已经由陛下宽赦为庶民,但东都留守李憕等人虽败却抗击到底,更有颜杲卿颜真卿等河北忠义之臣以大无畏之心坚持到了最后,常山长史袁履谦更是不屈战死,不可不赏。”

“此次若无众多忠臣良将前赴后继,大唐社稷危在旦夕,论功行赏自是应当,一切都依照杜卿所言!”

颖王李璬终于有了一丁点当皇帝的觉悟,只要杜士仪不留在长安,自己头上没有这尊实质上的太上皇,这些要求又算什么?

第1274章 杜氏有后

一场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兵灾之后,长安城各大门全都回复了往日熙熙攘攘的人流。城西金光门外,此时并非早晚高峰进出城人最多的时刻,却仍然不断有来自西边河陇,甚至西域的商队涌入城中。这些人也带来了西边发生过的那些零星战事,比如吐蕃犯境却被河陇边军打退,安西和北庭亦是稳若泰山,总而言之全都是让人心情振奋的好消息。当几个兵卒又放行了一行商队,彼此之间议论着昨日宫中那场复推的时候,突然有人看到远处烟尘滚滚。

“又是一行马队!”

“今天怎么商人这么多?”

为首的队正嘀咕了一句,可抬头远望就发现不对,立刻出声吩咐道:“来的是兵马,快,先预备好拒马!”

等那一队兵马渐渐近前,分明看得清是碛西节度使,也就是安西四镇节度使的旗号,众人仍是不敢怠慢。虽知这一路上这些兵马必定经人检验过无数次过所,可他们还是上前仔仔细细查验,当队正看清楚最上头的一个杜字时,他立刻抬起头往为首的那个年轻将军看了过去。

“来的是小杜将军?”

被人这么叫一声小杜将军,杜广元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在西域这几年,也算是渐渐站稳了脚跟,凭借武艺军略以及为人博得了不小的声望。可是,父亲名声太大就是这点不好,在长安要说一个杜字,那么所有人联想到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父亲杜士仪!

然而,这一丝嘀咕来得快,去得更快,想到这次紧赶慢赶从龟兹镇回长安的缘由,他就朝那队正和气地微微点了点头,等到对方立刻吩咐让路,他在策马过城门之后,便一夹双腿让坐骑小跑了起来。好不容易顺着春明大街拐进了宣阳坊,见到了那熟悉的家门口,他更是不自觉纵马快跑了几步。

府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