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695)

“宋开府!”

之前在朱雀门前安抚那些跪门陈情的官民百姓时,就曾于围观人群中认出了宋璟的杜士仪,是最早得知这位罢为开府仪同三司的旧日宰相来到长安城的人,因而此刻自然第一个站起身行礼。他这一带头,孟温礼韦拯等人不管平素和宋璟是否有往来,眼下也都像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纷纷起身相见不迭。

至于主位上的王怡,则是在呆愣许久后方才起身,可勉强行礼过后便色厉内荏地问道:“宋开府此来长安城意欲何为?”

“王大尹奉旨来长安城安抚官民,却连逮甚众,以至于权楚璧狱迟迟不决。圣人得知长安城内人心躁动惶惶不安,因此方才命我前来宣慰。”说到这里,宋璟方才负手冷冷说道,“你治理河南府颇有政绩,没想到一到长安却鸡飞狗跳,我原本以为传言不实,可不曾想我到长安城这几日所见所闻,竟是证实旁人所奏丝毫不虚!王大尹回去继续当你的河南尹就好,这西京不劳尊驾理会了!”

王怡不曾想宋璟竟会这样不留情面,一时气得七窍生烟:“宋开府这是赶我走?”

“我已受圣人命,为西京留守!从即日起,这谋逆大案由我主理!”

宋璟的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赶你走!

第350章 不如回家卖蓣薯!

铁面无私宋相国接任西京留守,权楚璧谋逆之案亦有其接手!

随着王怡本想翻转官心民意的京兆府廨公审,却以一个大多数人都料不到的方式收场,这个消息转瞬之间便席卷了长安城。尽管宋璟早就不再是宰相了,可民间百姓却仍然津津乐道于他的铁面刚正。即便他此前一次下台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治狱太过严苛,但那主要针对犯法的官吏,而不在于百姓,再加上他在京兆府廨公堂之上痛斥王怡的那一番话蔚为流传,从官场到民间,都对这位接任西京留守的旧日宰相寄予厚望。

来时踌躇满志,令行禁止,满朝文武欲求一见而不可得;如今到了要回东都洛阳的时节,王怡却只觉得这萧瑟的深秋格外寒冷,寒彻心扉,直入骨髓。

他亦算世家出身,年方五十官至高位,可说是官运亨通,但开元初原有过一次险些被黜落的经历。那一次天子东巡洛阳,他官任负责沿途食宿安排的知顿使,可因为扈从车骑拥堵,一度场面混乱,盛怒之下的李隆基打算黜落他和时任河南尹的李朝隐,却被宋璟劝住,说起来,宋璟对他自然是有过恩惠的。可这一次,这位昔日为他说过好话的旧日宰相却给了他重重一击,这一下足够致命,对他的官途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王怡的从者和其他随从来说,此次王怡铩羽而归,他们自然不但面上无光,也都知道这一次对王怡是何等大的损伤。跪门,童谣,公堂之上有人割耳鸣冤……可说这次王怡的长安之行,使其成了千夫所指也不为过。临行前夕,面对面色铁青的王怡,谁也不敢去安抚劝慰。可就在王怡驻马灞桥,遥望长安城那不逊于洛阳的高耸城墙之际,灞桥那一头便传来了一阵疾驰的马蹄声。

等到那一行人上了灞桥拱顶的最高处,王怡方才认出了为首的那人,不是杜士仪还有谁?

一想到杜士仪看似事事都听自己的,实则在背地里合纵连横,甚至把宋璟都弄到了长安城来,他只觉得心头憋了一口恶气。等人疾驰到了近前拱手行礼,他便冷冰冰地说道:“怎么,莫非杜拾遗是想来看我的笑话?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你也休要太猖狂!”

“王大尹误会了,你位居三品,小子何德何能,敢看王大尹的笑话?”杜士仪神色自若地拱了拱手,这才淡淡地说道,“今天前来相送,一是酬此前主从之谊,二来,也是有一件要紧事要禀告王大尹。”

见王怡闻言眉头紧蹙,却不说话,只是让从者散开一些,他便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此前王大尹曾说过我党同楚国公姜皎,私心甚重诸如此类云云,还曾经指斥此番权楚璧大逆之案和姜皎有涉。好教王大尹得知,据宋开府告知于我,楚国公毕竟年事已高,之前殿庭受杖之后流配,只走到距离洛阳不到二百里的汝州,就已经故去了。圣人顾念旧日情义,令楚国公之子姜度递柩而还。”

什么,姜皎竟然已经死了?就算真的是那一顿杖刑不轻,怎至于从洛阳到汝州这么近的距离都熬不住?

又惊又怒的王怡终于明白自己此次满盘皆输的另一大缘由出自何处,顿时死死咬紧了牙关,渐渐竟觉得满嘴都是腥甜的血丝味。而杜士仪再次拱了拱手,神色越发沉静:“为官为人,总是有公有私,我亦不例外。只不过,王大尹日后责人公私不分的时候,敬请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是一片公心,丝毫不曾有愧否!送君至此,预祝王大尹回到东都洛阳步步高升,得遂心愿!”

府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