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617)

  到了第三天,京城就有人听说了居庸关的事。

  惜命的人,开始南迁了。

  一边是人心惶惶的安全担忧,一边又是丧失房子的贫民,京城顿时乌烟瘴气。

  居庸关附近也损失惨重。

  不少难民进了城。

  每天都有不少难民在顾家门口游荡。

  宋盼儿一开始叫下人在门口煮粥、散粥。上午还好好的,下午的时候,煮粥的米被人抢了,锅也被抢了,难民只差闯到家里来。

  宋盼儿气得大骂,把大门紧紧关了起来。

  京城的局势变得叫人分外不安。

  这种不安尚未下去,宋盼儿也听说了出事的是居庸关。

  “这就好比:财主家里的院门倒了,外面全是不用种田种地,整日骑马射箭、虎视眈眈的混混儿。这个混混儿,个个身手了得。如今院墙倒了一半,他们半推半跳,骑着马就进来了。”宋盼儿不太明白为什么居庸关出事叫人这样害怕,顾延臻就解释给她听。

  顾延臻解释完,宋盼儿脸都白了。

  鞑靼人凶悍过人。

  他们不事生产,只放牧。一旦他们进城,每个地方都有抢掠干净。

  “咱们也走吧。”宋盼儿道,“回延陵府去。趁着现在走的人不多,好雇船。等大家都走,船也顾不上了。”

  “我这个样子,怎么走?”顾延臻道,“我这腿,一颠簸就废了。”

  宋盼儿大急:“那怎么办啊?咱们不走,孩子们也得走啊。总不能都留在京里,做了鞑靼人的刀下鬼。”

  “先别急啊。”顾延臻安慰她道,“要是真的保不住了。大哥肯定也要走。到时候,他还不得告诉咱们吗?况且,居庸关还有一半的守军呢,还能顶一时半会儿。朝廷这会子正在调兵。你别听风就是雨。”

  宋盼儿见他句句都是反驳自己,就瞪了他一眼。

  她不再和顾延臻说,而是和顾瑾之说。

  她觉得顾瑾之的主意很多,而且比顾延臻有见识,就问她怎么办。

  “没事的娘,鞑靼人不可能趁乱打过来的。”顾瑾之笑道。

  宋盼儿瞪她:“你也说这话。要是真的打进来了,怎么办?逃也逃不掉。任人宰割。”

  “是真的!”顾瑾之认真道。“娘,草原上不止有鞑靼人,还有瓦剌人啊。他们一个在草原东边,一个在西边。都想统一蒙古。他们相互仇恨。相互厮杀。咱们在担心鞑靼人攻打咱们。鞑靼人正在瓦剌人相互较量,他们现在没空……”

  宋盼儿错愕看着顾瑾之。

  “这……这些,书上也有吗?”宋盼儿问。

  顾瑾之嘻嘻笑。道:“有的。”

  宋盼儿仍是不相信。

  这种军事机敏,她根本不相信顾瑾之能知道。

  “哪本书,你拿来我瞧瞧?”宋盼儿点顾瑾之的额头,“胡扯这么多,扯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就是这么回事啊,娘。”顾瑾之笑道,“况且我爹爹说得也没错,居庸关还有一半的兵力,能抵挡一时半会儿。您是瞎操心。”

  宋盼儿骂了句鬼丫头,走了。

  她仍是不太放心。

  这几天街上也乱。

  朝廷忙得焦头烂额。

  皇帝实在受不了,让顾延韬夺情,回朝帮忙处理政务。

  顾延韬说考虑考虑。

  宋盼儿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她担心鞑靼人打进来,所以叫了司笺专门到街上打听时局。一听到形势不对,顾家立马动身。

  宋盼儿的细软都收拾好了。

  司笺不仅仅打听居庸关的事,把朝中的大事小事,都打听了个遍。

  皇帝请顾延韬夺情这么大的事,自然也打听到了。

  “大伯也回朝任官了吗?”宋盼儿嘀咕。

  正好顾瑾之去看父亲,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她不禁在心里盘旋了下。

  不孝是大罪,将来可能成为大伯和顾氏的致命点。

  这种后果,大伯应该是很清楚的。

  假如他真的答应了夺情,那说明他对权势的欲念太强了,劝说也是白费唾沫。

  顾瑾之的心思,就从大伯身上,转到了朱仲钧身上。

  朱仲钧从地震那天回京、进宫,然后杳无音信,到现在已经四天了。

  顾瑾之一开始觉得朱仲钧回来得不同寻常。

  如今,他又进宫就毫无消息,叫她微微有点不安。

  “太后仍在,他应该不会有事……”顾瑾之默默在心里安慰自己。

  这种安慰,起不来什么作用。

上一篇:红杏泄春光 下一篇:掌事

15端木景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