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767)

  可他又不好把顾瑾之一个人留在这里。

  凌三麻子和顾家又没有交情。虽然有侍卫跟着,顾辰之仍是不放心。他只得忍耐留下。

  林翊则习以为常。他和师傅走南闯北的时候,经常到人家内宅给太太小姐们瞧病。因为他们师徒是世外人,不管是小门小户,还是深宅大院,对他们的提防都降低了很多。

  林翊没有顾辰之那种感觉。

  顾瑾之先给凌三麻子诊脉。

  他道谢,胖胖的脸上有几分不自然,想必是怕顾瑾之惦记他昨晚的失礼。

  顾瑾之只道:“您伸手出来。”

  凌三麻子将袖子撸了半截。将手搁在炕几上。

  顾瑾之给他诊脉。

  而后,又看了看舌苔和面相。

  等看完了凌三麻子,她又让凌三太太坐过来:“我也要给您诊脉……”

  凌三麻子就起身,把她的位置让给了三太太。

  三太太一站起来。头发晕,眼前金星直冒,走路也费劲。

  丫鬟搀扶着她。

  一个小丫鬟在炕几上铺了块手帕,三太太才将手放上去。

  顾瑾之诊断完,也看了看三太太的舌苔。又仔细瞧了瞧她的面相。

  凌三太太因为偶然暴瘦,面色发青。饶是如此,也有几分暗红。

  这些都是肾火旺。

  在中医里,肾火旺并不称呼肾火,而是说肾阴虚。肾阴虚则火旺。

  凌三麻子和凌三太太都肾阴虚而火旺。故而他们的孩子天生就带着火毒。火毒发泄,以生红丝瘤的方式。

  这种病以前就有。

  在现如今的医疗条件之下,幼儿夭折是件非常易见之事,大夫们并未留意。直到明朝末年的医者陈实功发现,并且找到了药方,这种红丝瘤的病症才有了解决之道。

  凌三麻子的孩子假如在发病之初就遇到了顾瑾之,也许顾瑾之能治好他。

  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好在肾火旺并不影响生育。等治好了病,也许凌三麻子和三太太还会有个孩儿,活泼健康。

  世间总有抱憾之事。

  “三老爷服滋肾丸,三太太服六味地黄丸。滋肾丸用大丸,每日服两次;六味地黄丸用小丸,每日三次。”顾瑾之道,“等肾阴虚的病症消失,再停止服用,方可准备孕事,包管生下来的孩子健康活泼。”

  凌三麻子连连点头。

  林翊和顾辰之则面面相觑。

  顾瑾之出来写药方。

  林翊便对凌三麻子道:“你先去吧,写好了药方你再来取。既然你相信我们,凌大夫的死怎么办,你也仔细想想……”

  凌三麻子就退了出去。

  林翊见暖阁里没有了旁人,问顾瑾之:“滋肾丸市面上倒是有,可这六味地黄丸,我没有听说过……”

  顾瑾之抬头。

  林翊非常肯定,点点头道:“我的确不曾听闻市面上有六味地黄丸这种药。”

  顾辰之见识有限,他没有插嘴。

  “……那我告诉您药方,您帮我制出来吧。您擅长制药吧?”顾瑾之道。

  滋肾丸是金元时期的名医李李东垣所创,至今已经三百年,治疗肾火旺效果非常好。滋肾丸由知母、黄柏组成,添加了少量的肉桂。

  而六味地黄丸由明朝中期的名医薛己所创。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味药的问世,过了一百二十多年,陈实功才创了这个合用的药方,来从根本上避免胎儿发胎瘤这种先天性疾病。

  现在已经到了朝代的中期,顾瑾之以为六味地黄丸早已问世。

  哪里知道,她自己记错了年代。

  她把药方写了出来: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丹皮、白茯苓各三钱。

  林翊很好奇,就拿起来看。

  顾辰之也凑过来看。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有个肾气丸,与这个方子颇为相似。”顾辰之看完,笑道,“只是少了两位药:肉桂和附子。”

  林翊也笑起来:“这个药。还真有。不过不叫六味地黄丸,叫钱氏补肾丸,就是宋代名医钱乙将张仲景的方子做了裁剪。才得出了这味药。秘方我没见过,大致就是这么几味药了。钱氏补肾丸的秘方。至今还在钱氏手里拿着呢……”

  这个年代虽然没有知识产权,秘方却是传家之宝。

  不少人研究,到底不如钱氏补肾丸好。不知是真的,还是心里作用。

  到了这些年,钱氏补肾丸仍是很好用。

  顾瑾之的这个六味地黄丸,是明朝中期薛己的方子,用药的确和宋代名医钱乙的不同。

上一篇:红杏泄春光 下一篇:掌事

15端木景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