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943)

  “王爷离京有些时日了吧?”德妃问顾瑾之。

  顾瑾之点点头。

  德妃又问她,外头有什么趣事。

  “……近来不曾有什么趣事。京里谈论最多的,还是思柔郡主——现在应该称一声慧绵师太了。”顾瑾之道,“她的事,世人津津乐道。我经常听闻。”

  “我也听闻了些。”德妃低声对顾瑾之道,“她能顿悟红尘,也是功德一件……”

  德妃没有仔细往下说。

  姊妹俩心领神会。

  到了景和宫,德妃突然把服侍的人都遣了出去,只留了顾瑾之说话。

  她有私密话要和顾瑾之说。

  这让顾瑾之有点惶然。她现在怀着身子。只怕没有精力能帮德妃什么。

  顾瑾之在心里想了想,然后组织了一个委婉的拒绝词,不管德妃要求她什么。

  “……陛下去了西北。太子的意思,宫里之事,皆要照旧如常,否则世人猜测战事不利,人心惶惶。三公主已经满了十三岁,太子会着礼部,给她选驸马。这件事,你替我带话给大伯和大伯母,让他们留心待选之人。大公主就嫁得不好……”德妃提及这些话,忧心忡忡。

  在这个年代,律例规定,公主的婚姻,都选民间子弟中貌美者为婿,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娶公主为妻。所以,公主出嫁,称为“下嫁”,就是恩赐之意。

  大公主的母妃是张淑妃。

  张家曾经因为图谋不轨,早已满门流放岭南。

  事情的导火线,就是顾瑾之被绑架。

  而后,张淑妃被关进了冷宫,没过两年香消玉殒。

  大公主小时候挺活泼的,自从张家倒了,张淑妃去了,宫里的势利眼们,待她越发不如从前,大公主也自卑,越发小心翼翼。

  太后觉得她不如小时候端庄温婉,一味的怯懦,也不怎么喜欢她。

  跟所有的公主一样,大公主的婚事,也是皇帝下旨,着礼部和司礼监共同选择。

  这个年代的律令,哪怕是公主,也多受歧视。

  大公主嫁给了一户姓蒋的人家,她过得并不如意。

  很多事,都瞒着太后,私下里的人却是知道的。

  除了太后和皇帝,其他人都听闻过,大公主不太好。

  二公主是苏嫔的女儿。

  苏嫔娘家,算是功勋贵胄,对二公主的婚事比较上心,所以二公主嫁得不错。

  德妃是很舍不得女儿出嫁的。

  到了三公主要择婿的时候,德妃的心就提了起来。

  公主择婿这种事,后妃及其娘家,是不得干预的。所以,德妃也不好贸然派太监去传话,让顾家留意这件事。

  她需要一个信任的人帮她。

  顾瑾之就是她信任的人之一。

  *****

  这是补20号的更新,^_^~~

  ☆、第449节难言之隐

  顾瑾之也是母亲,她很能理解德妃的心情。

  特别是女儿的婚事,更让母亲患得患失。

  顾瑾之答应德妃:“您放心,我亲自去告诉大伯和大伯母。大伯母最会看人,到时候礼部待选的人,让大伯母想个法子去看一眼,是不难的。”

  德妃心里微定。

  而后,她又叹了口气,“在宫里,是金枝玉叶。嫁了人,就减了份尊贵。晋王和我要是得势,她还好。若不好了,她就是那无根的孤叶,受人欺凌,大公主就是例子。”

  皇帝不喜欢大公主。

  大公主的驸马,又买通了公主府里管事的老宫人,一同欺负大公主。

  朝臣也是势利眼。

  有次大公主进宫告状,却落后于老宫人,反而被皇后谭氏说了句她骄奢,驳回了她。

  从此,驸马和公主府的老宫人,更加不把大公主放在眼里。

  皇后谭氏看准了皇帝和太后不喜欢大公主,从来也不帮大公主。

  而其他人,觉得皇后娘娘也不给大公主做主,就猜测这是皇帝和太后的意思,更加不敢在太后面前嚼舌根,把大公主的处境说给太后听。

  太后偶然问起来,也是说些好听的,哄太后开心。

  太后这几年烦心事多,宫里的孩子们也一个个大了起来,大公主又不得她的喜欢,能想起大公主的时候不多。

  她也问过大公主,却从未问得仔细。

  旁人说句好,太后只是点点头,不放在心上。

  皇帝更是朝事繁杂,可能都忘了自己还有大公主那么个女儿……

  德妃不像皇后谭氏那么狠心。德妃有两个女儿,想到大公主,就不免想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心里有种兔死狐悲之感。

上一篇:红杏泄春光 下一篇:掌事

15端木景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