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顺治爱美食+番外(299)

  豫亲王皱眉挥笔。

  本王说丝竹之声、青花瓷碟、最精华部分不好了吗?

  本王要说的是系统的饮食之道。春秋时期做食物的器物简陋,没有炭火,调味缺乏,很多人吃得胃不好才有孔圣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

  到了现在,哪家的粮食舂得不比春秋霸主家的还精细?哪家的肉不是炖的烂烂的骨肉脱离?还要怎么切得细?我们为了吃得更美味去研究去奋斗,是好事儿。可不要本末倒置让“吃”左右了自己的脑袋,左右了自己的感情,好好的人被“口腹之欲”控制……。

  最后豫亲王在《大清快乐报》上大喊一嗓子,宋朝人吃团茶,喜斗茶,把北苑几百年的老茶树都吃死了,没有芽发了。你们还要怎么吃茶?烧个饭也要用芽茶、雀舌?

  沉默。

  哎吆,早知道是王爷您牵头,我们早就不吱声了。

  豫亲王……理不辩不明,话不说不透,都吱一声。

  吱。

  …………

  大清国人谁不知道豫亲王为人混不吝,吃喝方面也是混不吝。豫亲王这些老王爷和皇上一样从来不在乎什么是平头百姓的吃食吃不得,更不讲究什么十大冷盘十大热盘十大荤十大素。

  日常八大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花生米炸炸是一个菜、腌菜不过油也是一个菜,和你投缘坐在天桥上用着粗碗喝白开水也和你交朋友,看你不投缘你请他老人家京城上八珍他也直接拒绝。

  国人琢磨琢磨,豫亲王望文生义硬解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是一如既往的无赖,可豫亲王说得很有道理。

  美食大赛和饮食之道是两个概念,不应该混淆。

  江南美食家、大赛评委李渔带头表态,“我们追求美食的极致,厨艺的极致,这是比赛精神。尚节俭、近自然,是为饮食之道的正确发展方向……鄙肉食,某指的是江南贵族富家人应少吃肉食,多吃蔬菜水物。

  这句话造成很多误会,某致歉,收回。人肚子里没有油水的时候,自然要吃肉,吃大肉,吃肥肉,吃香喷喷的油渣子……”

  董小宛、金圣叹、黄宗羲等人纷纷应和--大清国蒸蒸日上,前朝后期备受吹捧的宴饮之乐不应该重现,那不是对待饮食的正确态度,那是奢靡无度。

  豫亲王说的饮食之道应该用心体悟,不是哪样食物高贵,哪样食物低贱。我们天天吃的粗茶淡饭,食具不管是贵的便宜的洗的干净,食材不管野地摘得花大钱买的洗的干净,用心地做出一家人喜欢的饭菜,一家人一起亲亲热热的吃顿饭,健健康康,舒舒服服……

  太平盛世里头,老百姓安居乐业,怎么吃的舒坦怎么好。

  突然被这些前朝遗民的眼泪引出自身伤痛的百姓们也是眼泪花花。

  他们才安稳不到二十年,怎么能忘了乱世的苦?

  四天的美食大赛圆满结束,大清国人对美食的热爱进入一个新高度,对美食的认识也更加的理性和成熟。

  从崇尚贵族生活,追求高度精致奢靡的饮食生活,阶级体验;到以李渔为代表的“尚节俭、近自然、鄙肉食、鲜本味、重烹饪、美器物”等等言论风行,再到他这些年大力引导的“干净、新鲜、节约、自然……加以地方水土特色”深入人心。

  现在大清国的老百姓都知道家里的饮食器物要勤洗刷,保持个人和吃食的干净清洁,重视饮食的原汁原味,明白食材的新鲜和健康高过食材的价值和名贵,朴素养生、文雅用膳。

  皇上对此非常欣慰。反对铺张浪费的奢靡恶习,反对暴殄天物、大吃大喝,尤其批判碳烤活鹅取掌、活取熊胆之类的残忍行为,是每一个华夏人应有的美食道德。

  虽然他不知道,到了大清末期,国家的吃喝风气会变成什么样子。明朝初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废团茶改散茶,废大吃大喝改四菜一汤……。

  小阿哥们咚咚的脚步声传来,打断了皇上的思路。

  受到越来越多前来大清国的西洋人巴洛克风格影响,大清国人摒弃了其中的浮夸和奢靡,可也多少接受一点,比如带跟鞋子。用皇后娘娘的说法,这样的鞋跟骑马更好踩蹬。小姑娘们日常喜欢穿着皇后娘娘的小高跟鞋儿昂首挺胸,小阿哥们的皮靴带上跟儿,人没到鞋子的声音先到。

  “阿玛--”小阿哥们奶声奶气地喊着,刚刚在外头陪着祖母骑车车,脸蛋儿红扑扑的,额头微微冒细汗。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