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懒皇帝+番外(167)

  尤其是保守派和汴梁的世家望族们,非常的着急--改革派的欧阳修和王安石可是已经守在燕京大半年了,他们失了先机,可不能再被落下了。

  庆和元年五月初二十八这天,大宋定下了迁都燕京、开凿燕京到扬州的直达运河等国策,苏轼大人起诏书公告天下。具体的迁都时间在官家大婚后,有钦天监选日子。修建大运河和修建北方港口等大事当天就开始行动起来。

  本来就因为各地的学院、修路等等事儿忙翻天的工部官员更是忙的昏天暗地;枢密院、三司六部、甚至台谏官们也跟着忙的左脚打右脚,天天各种公事、私事处理不完--整个汴梁城直接翻了天。

  各地的地方官收到了汴梁的消息后,对于迁都一事倒是没有大的反应,他们和各地老百姓一样,最关心的是新的大运河是否经过自家门口的事儿,尤其是北方沿海的百姓,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的庆贺。

  当然,全大宋最开心、庆贺的最凶的地方,是燕京。欧阳修大人和王安石大人听着燕京城响个不停的鞭炮声,俱是一脸尘埃落定的开怀笑容。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从儿子口中得知早朝上的决议后,互相瞪着眼说不出话。

  官家一脸讨好乖巧的笑,“此次汴梁有名的食肆、出名的百戏社都会跟去燕京,爹爹和嬢嬢若有其他想带到燕京去的,告知孩儿一声即可。汴梁城你们有哪些地方想去看看的?孩儿陪着你们把汴梁各个地儿转一遍。”

  第71章

  爹爹和嬢嬢自从知道迁都之事定下来后,这都闹小情绪好几天了, 官家很担心, 今儿个忍不住直接问他们。

  太上皇瞅着儿子小委屈, 他们一家人出去看什么?

  现在的汴梁城里头,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到处都是忙着打包,着急在燕京安家落户的京官和百姓, 到处都是因为故土难离眼睛红红的百姓们,尤其是那些无力搬迁、不方便搬迁、哭着喊着不想搬迁的人。

  太上皇后也是一想起要搬家的事儿就不舒坦,很多老姊妹都来她这里哭。虽然她知道这些人更多的想头是和她套近乎, 可是大家伙儿不想搬家是事实, 离开故土的伤心难过都是出于真心。

  对于皇家人来说, 换了地方没有一般人担心的一切都从头开始、人离乡贱之类的说法儿,但是怎能不伤怀?

  官家对于父母的沉默小无奈, 瞅着又要哭出来架势更是担忧,轻轻的唤了一声, “爹爹, 嬢嬢。”

  亲爹娘俱是心头一跳,哭丧的表情保持不住, 沉默也无法继续--宝贝儿子低眉搭眼的不开心, 他们更不开心。

  “我和你嬢嬢的陵墓都建好了, 范仲淹、包拯这些人的陵墓也都建在周围, 这下子估计都要废了。”太上皇的语气幽幽。

  搬家搬家, 搬起的不是那些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东西, 而是一个家;打包的不是行礼,而是满满当当、开心或伤心的回忆。出生、成长、大婚,然后养儿子,现在还在准备娶儿媳妇,大半生的岁月都是在汴梁度过,身后事也是准备在巩县--祖宗们、忠臣良将们安息的地方。

  官家抬手摸摸鼻子没有说话。迁都燕京后,肯定不会再大老远的跑到河洛之间的巩县安葬。

  太上皇后听了这句话突然很难过。这一搬走,不光活着的时候没有希望回来看看;过了些年,就算是回来也看不到如今的汴梁了。汴梁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街道房屋,都只能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想想。

  因为失去了作为都城优势的汴梁,不用等到燕京和扬州的直达运河开通,它就会变得和现在的洛阳一样,彻底的衰败下去。再想想他们老两口百年后估计也是被儿子直接葬在燕京周边。太上皇后在心里叹气一声。

  虽然很是舍不得埋葬在巩县的亲人们,可是作为父母,他们当然是希望百年后也能看着儿子和将来的小孙孙们。

  “在燕京建宫殿做规划,不要忘记先把陵寝之地选好。大婚后搬家之前,带着儿媳妇去一趟巩县祭祀祖先们。”太上皇后叮嘱儿子,怕儿子不明白他爹爹的心事,直接把太上皇的希望说出来。

  “孩儿保证。”官家语气认真,眼神儿认真,整个表情姿势都透着认真。只要爹娘能够从搬家这个事儿中走出来,让他做什么都行。

  太上皇对于这样的儿子更没招儿,在心里叹了口气,他岂会不明白迁都的必然性?可还是那句话,故土难离啊。

  “临走前祭祀祖宗们,说明情况,道个安。也是稍稍尽了子孙的心意。”太上皇知道儿子对于祖宗们没有一般人的敬畏尊重,不得不着重说明一下。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