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的传奇天师(554)

后来政府将那里定位为道教圣地,又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还有就是天师道不能面世的地盘,全部被划为保护区。

其中就包括碧峰在内,而张掌门为了宗门典籍的安全,特意将藏书阁设在了碧峰山,那里只有一条山路可以上下,除非是直升机飞过去!

平时都是关闭的,那山上只有五位年轻的道长在看守,一共有十五个人,每五个人一组,一个月一轮换。

那里山顶修建的其实不错,有自来水有下水道更有新建起来的藏书阁,还有宿舍可以洗澡做饭等等,就是比较封闭,一进去就一个月。

山里头有自动发电机,但是没网络。

也不能看电视什么的,只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特别原生态的那种环境。

他这般交代过后,才放下电话,小天师就劝他:“你也别逼他们了,万一真的不在你这里,多不好。”

“我这也是着急。”张掌门叹了口气:“自从前几年宝岛那位去世之后,他也没留下个血脉,剩下的三个都是他弟弟的孩子,他的侄子。学到多少不知道,可却没一个专精的,要不是他们捣乱,其实我们早就能将那东西迎回来了,那东西的外壳就是他们打碎的,可不是我们。”

说起来他就一肚子的怨气:“还有那个姓谭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其他人还挺纳闷:“这话是怎么说的?”

“还能怎么说?这是龙虎山的一件憾事。”张掌门不想提,但是小天师却替他说了出来:“你们知道张恩福么?”

“这?”茅山派现任掌门青天道长想了一下:“可是当年龙虎山上的第六十三代传人?”

“是他。”小天师道:“当年蒋某人败退宝岛,在撤退前夕,他掳走了好多人,第一批被掳走的人至关重要,其中就包括了张恩福。”

这个张恩福啊,据说是幼读四书五经,诵习道教经典,并习道教之斋醮、符箓。

在一九二零年的时候,就已经“嗣掌天师道之玉印、法剑”了,道教界按传统习俗称之为第六十三代天师,住江西贵溪上清镇祖传之“嗣汉天师府”,在名义上为当时天师道之掌门。

据说还曾在上海、苏州一带开展道教教务活动,只是在抗战期间退隐于龙虎山。

后来光复后,他又在上海提出倡议,成立民间道教协会,标榜以“宗教为重,团结为重”,提出先产生地方性道教会,然后再组织全国性道教会的方案。

在当时很是轰动,他也的确是搞得有声有色,去哪儿都受到欢迎和爱戴。

提出开展“讲经、道学研究、报刊、图书、道书、救济、农林、科仪”等八个方面的复兴计划。

但是因当时战争又起来了,社会形势动荡,无法实行。

计划被搁浅,但是他的名气还是很大的。

第263章 那些旧往事

不过当时还有一个姓李的跟他一样是道教内的名人,俩人因为一些意见不合,起了争强好胜的心思,他的那些为国为民的计划最后也没能实现。

而且后来因为他太有名气了,也有可能是他的手段太过神奇,在第一批被掳走的人里头,就有他,还有他的长子,以及弟弟全家。

走的时候,他只带了一口箱子,携带长子张玉贤和祖传“玉印”及“法剑”一口。

至宝岛后,最初是隐居于北市龙峒觉修宫,继续规划教务。

后来宝岛建立了道教协会,邀请他出任了理事长。

又设立“嗣汉天师府”驻宝岛办公处,开展教务,传授法箓。

可能是因为他始终不表态的关系,宝岛方面最初对他实行的是软禁监视,其实那个特殊的时期,那些被强行带去宝岛的人物,哪个没有被软禁过?监视都是客气的了。

“唉,据说当年那人败退到宝岛的时候,带走了三个人,整个世界都说,这三个人是无价之宝。”崂山派掌门人黄立道长张口道:“他们分别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袭封三十一代衍圣公的孔德成;天师道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福;喇嘛教第七世活佛章嘉七世。”

“是啊,孔子第七十七代嫡系孙子孔德成出生于一九二零年,孔德成出生前,其父,也就是第三十代衍圣公孔令贻的妻妾所诞之子不是早夭就是无所出。他们乃是圣人后裔,风水上来说绝对没问题,不过是时辰未到而已,不过后来到底还是怀上了。据说孔德成的母亲临盆的当天,当时的北洋军为防有人偷换婴儿或出现意外,将产房团团包围了起来,孔府四周更是五步一哨十步一岗,甚至北洋政府派出了一名将军前来坐镇,如此大的动作世所罕见。”

“这三个人分别代表着近代华夏儒教、道教和佛教的精神支柱,也代表了当时儒道佛的顶层修为水平,儒道佛三家是华夏自古以来的经典文化底蕴传承者,那个人带走此三人,其目的不言自明。”到底是小夏秘书,马上就听明白这里头的引申含义了:“好险恶的用心啊!”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