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之苔原时代(216)

作者:福王 阅读记录

两只狗在饭点准时赶回来了,身上脏是不脏,就是沾满碎叶,小刺,气得徐中磊狂敲狗头:“气死老子了!你俩今天晚上别进帐篷,都睡外面!——一步都不许进门!”

一夜安稳地过去,除了半夜哈士奇“狼嚎”有点扰人清梦,一家人睡得很好。

徐中磊默默算账,第一天大家精神都不错,一共走了将近十八公里,剩下大概二十公里就都是纯山坡,那么等到爬上黄角峰,至少要到第三天下午,这样来回时间就是六天,太浪费时间了。

他拖家带口默不作声地走,山里也没什么活物的气息,一路就见着很多雉鸡的残骸,肉都没了,毛还是很鲜艳。

看着这些毛发的牙齿印记……徐中磊觉得有些熟悉……

捡了些干净的羽毛给徐橙,他还是心大地继续往前走,来都来了,怎么着都得爬上去。

再说他不信,能有什么大型掠食者能在捱过长达八个月的冬天?

一路上见得最多的就是野菜,马齿苋、婆婆丁、苦苦菜、老山芹、柳嵩芽、山韭菜……还有很多认不出名字但是徐中磊知道能吃的野菜,他一种种教徐橙认菜,一行人吃吃喝喝,在出发第三天上午,就到黄角峰半山腰。

到了半山腰,明显气温就开始降低,路上植物种类开始变化。

至少,有活着的大树了。

他们一路看过来的大树,都是都死得差不多,虽然有些长得大的,枝头还有绿芽,但是实际上树干本身已经死了——有的树看起来像活着,它已经死了。

而在黄角峰上,他们第一次见着一棵生机勃勃的树——冷杉。

一行人再哆嗦着往上走,生机勃勃的针叶林和虚弱的阔叶林交错,共同表演“适者生存”。

“不能适应环境的,都死了。”徐中磊告诉徐橙,“人类想要生存比这些树还要难得多,你得快点长大。”

北方寒带针阔混交林树种以红松为主,南方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是铁杉,他们一行人继续往上爬,大片的铁杉林中夹杂着冷杉云杉之内的树种,生命力都算旺盛,树脚下都是一片绿茵,不知是灌木还是小草。

老大和小纸已经抢先爬上山顶,“嗷呜嗷呜”地乱喊,徐中磊驻足向山林往下看,一览众山小。

群山之巅。

登高俯视,就能看到山林中的许多不正常地方,比如东北方向倒了一大片树林,西南方向出现一条地图上不存在的小溪,再远的北方,还有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大湖,蓝盈盈地在青山间。

徐中磊一个一个把标注上,“正北方偏五度,疑似堰塞湖,有坍塌风险。”

堰塞湖是地震使山体岩石在山谷堆积聚集积水之后后天形成的湖,最有名的堰塞湖是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不过大多数堰塞湖十分危险,后天堆积的岩石结构不稳定,一旦水蓄积过多,随时有坍塌风险,造成泥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

想要在这边建房子,看来得找时间去看看这堰塞湖。

山顶上又冷,大风刮得人脸疼,看着时间还早,程昱铭便放弃了在山顶上露营的计划,招呼下山。

下山走得是另一条路,倒是有了新发现,背风坡栽种了一大片红松,横竖相间,走线笔直,一看就是有强迫症的人类才能种出来的。

红松作为一种经济树种,种遍全华夏都没啥奇怪。

这一片林子长得就颇好,时不时都能听见几声细细的鸟叫,地上还有松果、松香啥的,和地震前的普通林子已经没两样。

徐中磊想起之前看过的杂志,试探地从一截半朽的松树干扒拉出一大块树干,用小刀切出指甲盖大小一块。

“看我变个魔术。”

他点燃松枝,一小块松枝很快就亮起火光,奇怪的是一小块松枝竟然烧十分钟也没熄灭,比普通树枝耐烧十倍不止。

“这叫做松明,这截树干都是凝结的油脂,所以耐烧。”

“古代人经常用松明照明,现代社会驴友们会挂一些松明的木屑出来,用来引火。”

徐中磊把这一大块松明装进背包,打算带回村里,毕竟来都来了,不带点土特产,就算白来一趟。

今后,这些耐寒的松树即将慢慢地扩充领土,直到占据整座山峰,整片山脉。

关于猎人小屋的选址,徐中磊拿不定主意。黄角峰半山腰倒是有适合盖屋的地方,但是离徐家老屋实在是太远,来回六天,建造的时间就会拉得无限长,肯定没法在这个夏天到来之前盖好屋子……加上这里荒无人烟、孤立无援,要是大雪封山,肯定会死在这里。

他对照着之前看过的资料,踌躇不定:

“有个想法……今年我们没时间在这里盖房了,将来肯定要在这里盖一座,我们就学大兴安岭的猎户,每隔几十公里盖一座小屋子,然后再继续往里探路,比冒冒失失直接黄角峰盖房要安全一些。”

上一篇:青玉案 下一篇:饲养员的烦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