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灵灯(72)

作者:愚人娱 阅读记录

那日天空不见光亮,大地睡得格外香甜,千家万户院中门前的灯笼点亮,火光闪烁,繁华十里,似是开了一路的烟火。

华先生的妻子华氏从市集回来,怀里便多了一个尚在襁褓的小女婴,因脖子上有块形似鸢尾花的粉色胎记,便取名华鸢。巧的是,那日也是新学堂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学堂里迎来一位外乡人,十六七的样子,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娃,说是他的弟弟,两人自南而来,家乡大旱,村民们四处逃难,爹娘全都饿死了,他们幸得一命,一路逃到这里,筋疲力竭,想请先生收留。不知为何,也许是刚刚遇到了华鸢,也许是华先生一时的心软,已不年轻的先生到底把他们留下来了,在这样的世道中,家里一下子多出三张嘴无异于找死,可是,华家显然不是一般的平凡人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他们注定要带来不平凡的故事。

第28章

这日,是上弦月。

学堂的孩子们各自回了家,年轻的观先生收拾好学生们的书桌后,关上了同心草堂大门。这同心草堂乃石不藏集合全镇之力打造的新式学堂。取“同心”之名也是希望彩石镇于此同心,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学得本事,有一技傍身,以期世间安稳,太阳当头,各得所愿。

小镇本来便是“商镇”,百年来一直依靠与各处通商在此生存发展,所以,小镇之人一向“重商轻文”。而华家作为世代教书先生一向被镇上人看低,说是看低,到底乡里乡亲,华先生为人又老实忠厚,本本分分,所以和大家日常相处倒也相安无事,在这一群老实巴交的乡亲里头,他最忠实的拥护者便是石不藏。当年,小小的采石人石不藏第一次提出要新建学堂,一度在小镇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实在不明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这么一个毫无用处的“豪华堡垒”有什么意义。后来,石不藏在海涯发现了“宝石山”――也就是有那种会发光的青石之地,使小镇重振往日繁荣,自此他在镇民心目中改头换面,再不是那个毫不起眼,普普通通的采石人了。

对于他的话,大家一开始并没有提出反对,反而认真地考虑它的可行性,此事还未得出一个定论,彩石镇立刻又发生一件大事。先前,镇长在天雷之灾中受到波及,天灾过后一病不起,这日终于撒手而去,大家悲恸之余为他大办葬礼,可是事情过后又开始为小镇未来发愁,镇上没了主心骨,在这风雨飘摇之际该要何去何从?不知是谁,首先想起了石不藏,在历时一周的斟酌计量之后,石不藏以全票数当选镇长,而先前的提议也正式板上钉钉。镇长既出,不管他的决定是对是错,他们作为一分子必当紧随其后。

草堂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子,院中间有一棵高大的青松,是专门从海涯南角的树林里移过来的,院子里有一块儿很大的草坪,里面放置的还有石桌石凳,课间时间孩子们一般都来这里休息玩耍,孩子上课的正堂是一个很宽敞的静室,四面有窗,两个孩子一张桌案,各自一张草榻,大约能容百十来人,除了这间正堂,另外还有一间侧室,是专门藏书的地方,一进去,便是整整齐齐的几排书架,什么民间传说啦,奇士名人传记啦,杂志怪谈啦,当然还有正正经经的文选诗词无一不全。

同心草堂的成立,可以说是彩石镇有史以来第一所正规的学堂了。而且石不藏亲自去拜托华先生夫妻二人来此任教,更使得这学堂远近闻名。石不藏是采石人,常年走南闯北找各色玉石,见过不少世面,也识得一些字,因此,自也担负了一部分教书任务。学堂里大约有四五十位学生,镇上的孩子不多,大多来自十里八村,平时上课都是上两个时辰回家去吃饭,接着再上两个时辰,但是很多学生因为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家去,有的便自带干粮,冷冷硬硬的东西,有些孩子还小,还时常吃坏肚子,有的干脆饿着肚子,华先生察觉这种情况,于是提出在学堂里搭了一小间厨房,让妻子华氏来照应。

观先生来了以后,他不但会教学生读书识字,还会教他们画画,更是把“小厨房”承包下来,可谓是身兼数职。华先生日日与他相处,发现他不但性情好,有见识,而且对人对事处处妥帖周到,非一般凡夫俗子,大呼自己捡着了宝。

“宝贝”观先生几乎日日待在草堂,给学生上课,陪学生玩耍,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他。观先生最喜欢的地方是那间藏书室,时常带孩子躲在里面读书,甚至有好些书都是他自己写出来的,因为他写得故事有趣好玩又离奇,同学们都十分爱读,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自己看,小一点的还不认识几个字,他就一本一本读给他们听,有时候读着读着还会自己笑起来,大家都知道先生是极喜爱那间藏书室的,甚至把它从里面隔开了一小间当作卧室,留宿在这里已经是家常便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