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剑行(448)

作者:姬诺 阅读记录

陈韶落笔时,看客不少,皆只当是个大言不惭的狂悖之徒,无人看得上其“拙作”,一度要拿去糊墙,亏得玉笙墨尽采买,给相了去,这才发现此人一赋深得己心,那续作正是她想说而未说之辞。

赋文下篇未落只字,不知其身份,玉笙惊羡,忙留书一封,恳请掌柜为自己留意此人。

而后,天作良缘之下,玉笙以玉参差之名,靠书斋牵线搭桥,同那位公子开始长达三年的笔墨往来。这三年以文会友,并无机心,言谈之间,玉笙数次心有萌动,但却按捺克己,只因字词间猜测对方乃世家公子,而贱躯不过奴籍。

她的人身契在玉家手里,玉家不放她,她自无处可去。

对陈韶来说,所谓知己,不过如此。

几次约见无果后,他亲自前来广陵小住,只为逢君。自琅琊王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名动天下后,时人多有仿写,是以那赋文落笔多遒美健秀,洒脱不羁,并非簪花小字,因而那时的他并不知道云参差乃为女子,还以为是哪位不出世的隐士。

玉笙收到来信,渴盼一见。

再三犹豫后,她冒险写了一首藏头藏尾的折花辞令,自述身份,若君还愿一见,则相约湖岸踏青,若不愿,则就此封笔。

然而,她再也没收到回信,连同书斋上下,也一夜之间搬迁。

等待她的是一场荒唐的代嫁。

……

“都是老大做的,我全知道,是他截取你的信。”二公子玉闲将身子往前送了送,唇齿几乎要贴在玉参差的耳朵根上。

她一用力,掰断了杏花枝:“大公子为何要……”

玉闲仰头大笑:“为何?他沽名钓誉,附庸风雅,数十年积攒的名声还比不过你随手一赋博来的青睐,你说呢?”他脸色霍然一变,声调压低,语速骤快,“他自然要夺你的势,冒领你的名,抢你的人,还要抹杀你的一切!”

他希望看到玉参差憾然又失落的表情,可没有,身前的女人只是迟缓地眨了眨眼睛,好似轻易便接受了命运。

为何不动容?为何不暴跳如雷?为何不失态痛苦?

“他就是这样虚伪的人,为了笼络权贵,甚至可以伙同父亲,把亲妹子嫁给一个客死三位夫人的老头做填房!这样的人难道不该死?”玉闲好笑地看了玉参差一眼,“好,你果真全然蒙在鼓里。”

“难道小姐离家出走是假的?”

玉闲如是道:“当然不是,不过紫烟还没出广陵,便给逮了回来。”

玉参差心中一咯噔,当年这倒霉事之所以落在她头上,都是因为三小姐玉紫烟不肯出嫁,离家而奔,情势急迫,才半威胁半好话将她送上婚辇替嫁。而今再回过头来想,若这二公子所言不虚,想来是玉关怕她留在广陵会暴露身份,才想出这损招。

刹那间,她的思绪飘向很久以前,喜乐吹打仿佛就在耳边。

……

世间总有这般那般的阴差阳错,玉笙代嫁那日,正是折花约时,车辇路线精心布置,恰好缘湖而走。

玉紫烟不情愿,难道她就情愿吗?

可那时的她只是小小一奴婢,不会武功,孤身而无背景,又如何相抗衡?

她只能被五花大绑送上车辇,隔着白杨柳堤,远远望向那杏花树下背影,不得呼喊,不得挣脱。涕泗横流,顺着鼻孔倒灌,希望与绝望交织之下,她咬牙撞向车阑干,跃入湖中,只盼这一点动静,能换人回头,哪怕只遥遥一眼。

可惜,天不随人愿。

玉笙半路投水,婚服累身,头饰沉沉,加诸身上又绑了牛皮绳,送嫁的人见没水后连个泡都没冒,便消失无踪,只当她必死无疑,急着回山庄复命。

不曾想,她福大命大,竟随活水沉浮,最后被一投奔北府兵的流人救起。

既所托误人,便不许风月,只许家国。幸得代嫁时未免落人口实,玉家人撕毁去她的卖身契,自此脱籍,不必再回那伤心之地,玉笙心灰意冷,所幸随恩人去往京口,投身抗秦。后亦尝辗转打听,说是吴兴陆家有公子那时便在广陵观澜赏花,便将其作了无缘之人,再然后,陆家公子染病,撒手西去,她亦放下过去,与恩人执手。

在京口的日子,跟着谢玄军营里援手相帮的江湖人学了些功夫,几次出战亲力亲为,再加诸丈夫升任将军,玉参差之名再现江湖时,又多了个玉夫人的尊称。

白云苍狗,红尘倥偬。

丈夫逝世后,玉参差不便留在军中,归居建康,得恩赦,入宫作为教习女官,后因司马家忌惮谢氏及帝师阁,另培植新势力,最后自请前往东武君门下任食客,偶尔出山帮着江左朝廷解决一些棘手的事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