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剑行(544)

作者:姬诺 阅读记录

男子“噢”了一声,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过去:“都在这上面。”

师昂展纸默读,公羊月忍不住出声询问:“如何?”

那日在帝师阁,他二人达成计划后,公羊月便将“开阳”的事详细道来,尤其着重提到六位发起者,当时师昂便应下会继续追查,而今见此,想必这里头有要来的答案。

纸上几个大名都被划去,独留宁不归被朱笔圈了出来,旁有批注,乃是一陈年旧事,原是那宁不归并未战死石赵攻山铁骑之下,阴差阳错被救,但却成了个瘫子,被曾经有恩的老樵夫偷偷背入幽州一名为死人隘的山坳中,在那里苟且余生,死前欲重铸断刀,且留下遗言,拿回《开阳纪略》。

阴卷为玄之所有,搜集补漏,玄之死后又为屠三隐所获,初桐和沈爰被小六爷救后,一路折返荆州,辗转又落到师昂手上,听这信上的意思,想必阳卷一直为宁不归持有而非萧九原掌握,但这两人皆已故去,唯一的线索直指此物最后现身之地乃是刀谷。

公羊月摸着下巴思索,踱步时一脚踩进道旁的长草堆中。

师昂将那把梅花断纹琴抱持在怀中,那袖子极宽,加诸长袍与中原制式不同,似罩了个斗篷在外,全然将那武器藏住,姬昀见之,便以此讲了句俏皮话,公羊月没仔细听,而是低头挪脚,盯着掉落的白鹤灯。

“这白鹤倒是栩栩如生。”

师昂眼观六路,早早便注意到公羊月停顿的动作,也探头瞧去。

姬昀半跪在地,就着灯杆将那小灯提起,越看越觉得滑稽:“怎会有人留一盏灯随身带,方才动手,也没见他以此为武器。”

这灯比起师昂的琴可小太多,繁兮插了句嘴:“兴许是某种癖好。”

应无心难得开口帮腔,繁兮对那人没好脸色,落他这儿,更是无好话:“我看是亏心事做得多,点灯上路怕撞鬼。”

姬昀好奇心重,又听他们提起这“破军”首领心思狡狯,便认定这东西另有妙用,竟想方设法将那小灯往袖子里揣,想琢磨出个一二来。

那东西没揣进去,却把袖子给拉了道口子,翻出的内衬里还沾着墨渍。

公羊月目光移了过来,心跳加快,半晌后他豁然明朗:“我想我知道《开阳纪略》在那里了!”他转头对师昂道:“你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燕山之中,千秋殿殿主讲的那个故事么?最危险的地方即是最安全的地方,或许看起来最不要紧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宁不归其实早就把答案告诉我们了。”

师昂深思:“既要托付,又必须落在可信赖的人手中,而且别人怎么都想不到,嗯,除了那个受母亲之命,来刀谷复仇的儿子,恐怕再没有更好的人选。”

单雨曾接过刺杀萧九原的任务,与宁不归决裂后,两人势同水火,因爱生恨不共戴天,她敢把亲子送入刀谷,只为见父子俩反目,刀剑相向,其心险恶,任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之间会通力合作或是勾结。

至于《开阳纪略》,为什么一定要是一本书呢?

师昂微笑地看着那节沾染墨水的袖子,与公羊月异口同声:“是那件衣服,宁不归给单悲风披上的那件衣服!”

“看来,我们还要再去一次千秋殿!”

————

当师昂同公羊月北上幽州时,颍川连同整个江左八郡,是密云不雨,风声鹤唳。正应了当初双鲤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会稽王之子,时任扬州刺史的司马元显以免奴为客者充兵役,终激起民愤,以孙恩为首的士族于海上起义。

起义军一度声势浩大,隆安五年,直逼京都建康。

摄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惶恐难安,以陛下之名,托书拏云台,望东武君前赴台城,护卫皇室贵眷离宫。

晁晨虽心有不愿,但念在王室正统,不得不领命前往。

雪友居士苏无,略施小计拖延,等晁晨一行出发时,荆州刺史桓玄已起兵勤王,且势如破竹,不但将孙恩杀得仓皇北逃,且还趁势掌控了整个京师。

司马道子数度借皇命下诏,勒令桓玄解严,皆被无视。

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忍无可忍,下令讨伐,但桓玄扼守荆州,且又得水匪发家的四劫坞坞主相帮,扼守长江漕运,司马元显丧失粮草,势力疲软,不得不一缩再缩。

僵持至三月,桓玄军队所向披靡,直指建康。

“快!还要再快一些!桓玄窃位不正,欲乱正溯,此乃反贼行径,若不能阻他,有何颜面以对先帝。”晁晨拢了拢披风,猛夹马肚,骏马长嘶,向前急驰而去。

曹始音同裴拒霜随他在侧。

即便心中对会稽王父子再不满意,但现今不是内乱的时候,外敌环伺,稍有不慎,便会给他国乘虚而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