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剑行(96)

作者:姬诺 阅读记录

都等前人开路,后人好少走弯道,无人自荐又至关重要的情势下,杜孟津决定由杜家本家,亲自送这第一趟。

为了十日后能陪同庾云思出塞,他提前做好了部署安排,又留出了足够人手看家护院,最后花了两天在家中宝阁挑拣,最后选了一支祖传的白玉兰簪,贴身收着,寻思路上若时机得宜,便道出心意。

然而,天不随人愿,当晚有消息传来,苻健入关,去王号,似有意向晋国归附,素来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称的京兆杜家当即处于风口浪尖。

石赵败于冉魏后,杜洪有心窃据长安,山高皇帝远,当个土大王,自此,半路杀出的苻家人俨然成了心腹大患,且这大患还名正言顺——人家恭服京师,自称循正朔。杜、苻两家剑拔弩张,尤是虎视眈眈。

如此一来,身为同族的杜孟津想再借杜家的手过长安,便难上加难。他第一个念头,便是接头蔺光,然后那胖子却因“长安公府”亦受危机而腾不开手,只能许诺分出部分力量,但必须得杜孟津亲来,才得放心。

瓜州那么多人盼着,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他们有的妻离子散,有的老来兵残,日日夜夜东望故土,好不容易寻着这次机会,能随物资一同,将心意锦书传回——

杜孟津无法拒绝,他只能留书庾云思,请她将日程推后,待自己归来,再行寻觅,随后连夜跨马,直入长安。

命运弄人,也就是收到手书的这一夜,庾明真犯病呕血,再耽误不得,思量之下,庾云思决心一人远赴瀚海。

她谁都没有告诉,包括因病流连榻上的孩子,只托付斋中人好生照料。

庾明真昏睡了好几日,他从梦寐中惊醒时,望见天心色变,只觉冷汗淋漓。让他害怕的是,在哪里都找不到他的姑姑。

亲人间的血脉相连,令他终日惶恐不安,等到第十日,他再等不得,怀疑塔中有变,便夺马飞奔长安,找到杜孟津,让他把姑姑找回来。

他很聪明,也很幸运,很快寻到杜孟津在长安的据点。

当看到那眼眶黑青,神色疲惫的男人时,他先是一愣,而后扑上去,紧紧捉住那人的手臂:“救救她,救救她,都是我的错,我的错——”

“云思姑娘去了瀚海?”杜孟津很快反应过来。

庾明真连连颔首:“这几日我昼夜难安,只怕,只怕是……”

“明真,勿慌乱。”杜孟津极力安抚男孩,自己却浑身颤抖,扶着房中的屏风,才堪堪站稳腿脚。长安的情况亦很糟糕,好不容易打通了内外,只等他送人出城,过了剑门,下到巴蜀,便可安保无恙。

短时间内,他无法离开。

杜孟津拉住庾明真的手,他知道这个孩子身子骨羸弱:“你听着,我先着人送你回荒唐斋,再尽量调些心腹前去瀚海,我保证都是武功好手……”

“不,你去!”庾明真脸色一青,打断他的话,非常强硬,“只有你去,我才放心!除了你我谁都不信……何况,何况若是最后一面,你这个傻子还没说出心里话,你想她一辈子都听不到吗?”

庾云思曾说过,这个塔事关机要,越少人知道越好。

“够了!”杜孟津呵斥一声,紧紧按住他的双肩,深深吸了口气,尽量平和道,“你怎能咒她?何况你小姑姑武功高强,定能支撑,我向你保证,只要这里的事一了,我便立刻快马加鞭赶往瀚海……”

庾明真向前抱住他的腿,绞尽脑汁想劝他回头:“那些紫藤不是老林种的,是她,是她亲手植的,她从老林那里听得,说你小时候在长安,家中便有一棵,总爱在下头晒太阳。后来有一日,你又夸那佛见笑清秀,她便又种了不少……”

门外小斯来喊:“杜先生,各路人马都在城东候着。”

杜孟津闭目,已是泪涌如注,几番挣扎后将庾明真拂开:“我会派人……”

庾明真心慌,死死抠着人手掌不放。他从小到大都没哭过,眼泪却在这一夜流干:“你去见见她,去见见她!你不是思她爱她慕她吗?难道这份情意在你心中,就如此不重要?”

“云思姑娘的情意,杜某无以为报,今生非卿不娶,但是孩子,”杜孟津抚摸着他的脸,摇头,“这世间还有许多事与情意并重,甚至更重。”

庾明真摔在地上,绝望地苦笑:“我不会再信你一个字!”

那根从怀中带出的白玉簪落地,碎成两段。

杜孟津心头锥痛,却没再回头,只看了一眼长安如昼灯火,立马扬鞭领人远去。庾明真则被留下的亲信打晕,带回敦煌。

五天后,等他再返回荒唐斋时,既没有见到归来的庾云思,也没有见到留待的庾明真,迎接他的,是一个姓应,世代居住在博格达山脉中的猎户。猎户受人之托,留下了一张绣着凤麟纹的锦帕,随之口传的还有一句话——

同类小说推荐: